弘历穿越以来,便把军制改革作为重中之重。
自1736年九月起,京师八旗整编而来的四个师便依据全新的军事训练大纲展开训练。
这份凝聚着后世先进军事理念的大纲,涵盖了枪械训练、战术演练、体能强化、协同作战等多方面内容。
士兵们每日天未亮便集合操练,从基本的队列行进到复杂的战术配合,一招一式都力求精准到位。
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寒风凛冽,训练场上始终回荡着激昂的口号声与整齐的步伐声。
与此同时,一项重大的装备升级计划也在稳步推进。
中华1736火枪随着产量提升,十月便开始装备部队。
这款火枪采用了先进的膛线技术,射程更远,精度更高且不受天气影响,能极大地提升士兵们的作战能力。
士兵们在教官的指导下,刻苦练习火枪使用技巧,从装填弹药到瞄准射击,每一个环节都反复打磨。
经过这六个月的艰苦训练,京师八旗的实力提升显着,为后续全国军制改革树立了成功典范。
然而,火枪产量增长不及预期,截至1737年二月底,仅完成第1师换装。
为解决这一难题,弘历果断下令成立“威远火枪公司”与“镇国火枪公司”。
为让两家公司高效运转,弘历广纳贤才,邀请数位在商业管理领域经验丰富的人才负责运营。
在他们的精心管理下,两家公司迅速步入正轨,效率大幅提高。
威远火枪公司凭借科学管理与员工的积极创新,率先优化了生产流程,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镇国火枪公司则重金聘请民间机械制造高手改良设备,使零部件加工精度显着提高。两家公司暗中较劲,产量与质量在竞争中不断攀升。
养心殿内,烛火摇曳。
鄂尔泰匆匆赶来,入殿后跪地行礼:“陛下召见,臣惶恐。”
弘历神色庄重,抬了抬手示意他起身,说道:“鄂尔泰,如今京师四师已训练有成,接下来地方军制改革迫在眉睫。
朕决定,先从直隶省开始,将直隶剩余3万多绿营整编为2个师,此事交由你来主理。”
鄂尔泰领命,斗志昂扬:“陛下放心,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圣恩。”
在直隶省3万多绿营军制整编过程中,鄂尔泰借鉴京师八旗整编经验,同时结合直隶省士兵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严格标准,将那些身体素质好、军事技能过硬、纪律性强的士兵被挑选出来,编入新的编制。
在鄂尔泰有条不紊的推进下,直隶绿营的整编工作步入正轨。
到了1737年三月底,仅仅一个月时间,直隶3万多绿营士兵便成功整编为2个师,弘历亲自赐名第五师,第六师。
新整编的队伍士气高昂,营房内一片新气象。
随着直隶省新整编的2个师按照新式大纲开始训练。
经鄂尔泰与弘历商定,决定从驻守京城第一师到第四师抽调骨干,奔赴直隶助力新师训练。
接到命令后,京城各师迅速响应。
在第一师的营房里,师长傅恒亲自挑选骨干成员。他目光扫过队列中身姿挺拔的士兵们,点出了几位在历次训练和演习中表现出色的班长与老兵。
“你们肩负着重要使命,去直隶把咱们的训练方法、作战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新兄弟们,让他们尽快成长为能征善战的勇士。”傅恒语重心长地叮嘱道。
在直隶省新整编的第五师、第六师训练场上,来自京城第一师到第四师的骨干们,不仅倾囊相授先进的军事训练方法,更将忠诚皇帝的思想深深植入士兵们的心中。
训练间隙,骨干们围坐在一起,与士兵们促膝长谈。
一位来自京师第一师的老兵,轻抚着手中的中华1736火枪,缓缓说道:“兄弟们,我手中的武器,是皇上赐下的,为的就是保家卫国,守护百姓。
而皇上,就是咱们大清的天,是咱们的主心骨。”
他目光真挚,扫过每一张年轻的脸庞,“咱们吃着朝廷的粮,拿着朝廷的饷,就得对皇上忠心耿耿,这是咱们的本分,也是咱们的荣耀。”
在日常的训练中,这种忠诚教育也无处不在。
每次集合,骨干们都会带领士兵们高呼口号:“忠诚皇上,保家卫国!”声音响彻云霄,振奋着每一个人的精神。
在讲解战术动作时,骨干们也会适时穿插对皇帝英明领导的讲述。
“你们知道为什么咱们能用上这么先进的火枪吗?”一位来自京师第一师的班长问道,不等士兵们回答,他便接着说,“这都是皇上心系咱们,为了提升咱们大清的军力,不辞辛劳地推行改革,咱们可不能辜负了皇上的期望。”
为了让忠诚皇帝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骨干们还会讲述历史上忠臣良将的故事。
从岳飞精忠报国,到戚继光抗击倭寇,一个个热血沸腾的故事,让士兵们明白忠诚的意义和价值。
“咱们要像这些先辈一样,对皇上毫无保留地忠诚,无论何时何地,只要皇上一声令下,咱们就得勇往直前,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一位来自京师第四师的政委骨干严肃地说道。
在夜晚的营房里,灯光昏黄,骨干们还会组织士兵们学习朝廷颁布的政令和皇帝的圣谕。
他们逐字逐句地解读,让士兵们明白皇帝的每一项决策都是为了大清的繁荣昌盛,为了百姓的安居乐业。
“皇上日理万机,心里装的都是咱们大清的子民,咱们唯有忠诚于皇上,努力训练,奋勇杀敌,才能报答皇上的恩情。”政委的话语引起了士兵们的强烈共鸣,大家纷纷点头表示认同。
随着时间的推移,忠诚皇帝的思想在新整编的士兵中生根发芽。
他们在训练中更加刻苦努力,心中怀着对皇帝的无限忠诚和对国家的责任感。
这种忠诚不仅成为了他们强大的精神支柱,也让整个军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在直隶省新组建的第5 - 6师顺利融入拱卫京师的第一集团军编制后,全国范围内的军制整编工作犹如被点燃的烽火,迅速蔓延且不断加快节奏。
山东、山西、河南和江苏等省率先响应,紧接着湖南、广东、福建、广西等省,云南、贵州、四川等地也紧锣密鼓地投身于这场意义深远的变革之中。
短短半年时间,第七师至-第二十四师相继组建完成。
山东、河南、山西、湖北、安徽、江苏六省积极响应,按照新式军制迅速整合各自军事力量,高效组建完成了六个师,由此诞生了大清新的第二集团军。
弘历经过审慎权衡,任命马尔塞担任此军军长。马尔塞在清朝军事领域久负盛名,他战功赫赫,曾在多场重要战役中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对军队管理和训练有着独特的见解与丰富的经验。
紧随其后,湖南、江西、浙江、广东、福建、广西等地也踊跃投身于这场军事变革的洪流之中。
六地携手整合军事资源,顺利组建了六个师,大清的第三集团军应运而生,担当第三军军长重任的是胡宝瑔。
而云南、贵州、四川三省同样不甘落后,积极投身军制改革。
三地军事力量顺利整合为六个师,构成了大清的第四集团军,任命宫兆麟为军长,宫兆麟在多次边疆战事中表现卓越,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以治军严谨着称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