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漫巡视途中,吕少曦与黄芪的交流早已超越了君臣与医患的范畴,他们的对话如同潺潺溪流,从朝堂政务的波澜壮阔,流淌至民间百态的烟火日常,又蜿蜒进哲理思辨的深邃幽径。每一次交谈,吕少曦都能从黄芪的言语中,挖掘出新颖的见解与独到的智慧,这让他对这位出身民间的女子愈发刮目相看。
一日,车队抵达一处宁静的小镇,天色渐晚,余晖洒落在客栈的青瓦之上。吕少曦处理完当日政务,心中难得闲适,便命人准备了几壶美酒,独坐在客栈的庭院中,小酌起来。微风轻拂,酒香四溢,他的思绪也随之飘远,想起这一路巡视所见的民生百态,心中感慨万千。
不知不觉间,吕少曦多饮了几杯,脸颊微微泛红,意识也有些许迷离。随行的侍卫见状,连忙唤来黄芪,希望她能照顾陛下。黄芪匆匆赶来,见吕少曦半靠在椅上,眼神微醺,她微微皱眉,眼中满是关切。
“陛下,您饮酒过量了,早些歇息吧。”黄芪轻声说道,声音温婉而柔和。
吕少曦抬起头,看着眼前的黄芪,恍惚间只觉她周身似有柔和的光晕,平日里交流时的才情与智慧,此刻在朦胧醉意中愈发迷人。他轻轻点头,在黄芪的搀扶下,脚步虚浮地走向房间。
黄芪小心翼翼地将吕少曦扶到床上,为他盖好被子,正欲转身离开时,吕少曦的手突然伸出,拉住了她的衣袖。
“别走……”吕少曦的声音带着几分醉意,又透着一丝莫名的依赖。
黄芪身形一僵,脸颊瞬间泛起红晕,她试图挣脱,但吕少曦的手却抓得更紧。在这寂静的房间里,两人的呼吸声清晰可闻,气氛变得微妙而暧昧。
许久,黄芪才轻声说道:“陛下,您先歇息,民女就在外间,若有需要,唤我便是。”
吕少曦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手缓缓松开。黄芪轻轻退出房间,靠在门框上,心中怦怦直跳,她怎么也没想到,会与皇帝有如此近距离的接触。
第二日清晨,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吕少曦的脸上,他缓缓睁开双眼,宿醉的头痛让他不禁皱了皱眉。回想起昨夜的情景,他的心中涌起一丝异样的感觉。
此时,门外传来黄芪轻柔的声音:“陛下,您醒了吗?民女为您准备了醒酒汤。”
吕少曦应了一声,黄芪端着汤碗走进房间。她依旧是那身素雅的衣衫,神色间却多了几分羞涩与拘谨。
吕少曦看着她,心中思绪万千。他深知,黄芪不仅有着出众的医术,更有着独特的思想和魅力,这些日子的交谈,早已让他对她另眼相看。而昨夜的亲密接触,更是让他心中有了新的决定。
“黄芪,”吕少曦轻声唤道,“这些日子,多亏有你相伴,与你交谈,朕受益匪浅。”
黄芪微微低头,轻声说道:“能为陛下分忧,是民女的荣幸。”
吕少曦微微颔首,目光坚定:“朕决定,封你为芪才人,正五品。往后,你便留在宫中,伴朕左右。”
黄芪闻言,顿时愣住,手中的汤碗险些掉落。她怎么也没想到,命运会在这一瞬间发生如此巨大的转折。她连忙跪地谢恩:“民女谢陛下隆恩,定当竭尽全力,侍奉陛下。”
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车队,众人纷纷向黄芪道贺。而黄芪的心中,却五味杂陈。她深知,这突如其来的恩宠,将彻底改变她的人生轨迹,未来等待她的,是充满未知与挑战的宫廷生活 。
恩宠与征途:山谷终至的命运交织
随着吕少曦的一声令下,浩荡的车队再次启程,踏上蜿蜒曲折的西行之路。官道两旁,山峦起伏,田野广袤,村庄与城镇如散落的棋子点缀其间。阳光洒在大地上,给这一路的风景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
在这漫长的旅途中,黄芪的身份悄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一介民间医女,摇身一变成为皇帝身边的芪才人,她的生活也随之被卷入了宫廷的漩涡之中。而车队每一次停歇,每一处驿站,都见证了她与吕少曦之间日益加深的羁绊。
夜宿驿站时,昏黄的烛光在窗棂上摇曳,勾勒出屋内两人的身影。吕少曦处理完一天的政务,略显疲惫地靠在榻上,目光落在正在整理药箱的黄芪身上。她的侧影在烛光下显得格外温柔,举手投足间,既有医者的干练,又不失女子的温婉。
“芪才人,过来陪朕坐坐。”吕少曦的声音打破了屋内的寂静,带着几分疲惫后的慵懒。
黄芪微微一愣,脸颊瞬间泛起红晕。自被封为才人后,她已有过几次侍寝的经历,但每一次面对皇帝的召唤,她的心中依旧会涌起紧张与羞涩。她缓缓起身,莲步轻移,走到吕少曦身旁坐下。
吕少曦伸出手,轻轻握住她的手,说道:“这一路,有你在身边,朕的日子倒多了几分趣味。与你谈天说地,让朕对这世间万物又多了许多新的感悟。”
黄芪微微低头,轻声说道:“陛下如此夸赞,是民女的福气。能为陛下排忧解难,民女心中也深感欣慰。”
吕少曦轻轻将她拥入怀中,感受着她的温暖与柔软。在这远离京城的驿站里,两人沉浸在这片刻的宁静与甜蜜之中。
车队继续前行,每到一处,吕少曦都会带着黄芪微服出巡,深入民间。他们穿梭在热闹的集市中,看着百姓们讨价还价,买卖着各种生活用品;走过田间地头,听着农民们诉说着庄稼的收成与生活的艰辛。黄芪总是认真倾听,不时提出自己的见解,而吕少曦也总是耐心倾听,将她的话默默记在心中。
“陛下,您看那边。”黄芪指着不远处的一座破庙,眼中满是忧虑,“那里住着许多无家可归的百姓,生活十分困苦。”
吕少曦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眉头微微皱起:“朕会命当地官府妥善安置他们,不能让百姓流离失所。”
就这样,在一路的走走停停中,吕少曦与黄芪的感情愈发深厚。而他们的车队,也终于抵达了此行的目的地——山谷。
山谷中,风景如画,青山绿水环绕,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草木香气。吕少曦的妻妾儿女早已得到消息,早早地在山谷口等候。当车队缓缓驶入山谷,孩子们欢呼着跑上前,扑进吕少曦的怀中。
“父亲,您终于回来了!”孩子们的声音充满了喜悦与激动。
吕少曦看着孩子们天真的笑脸,心中满是欣慰。他一一抱起孩子们,亲吻着他们的脸颊。
这时,他的妻妾们也走上前,向他行礼。她们的目光落在黄芪身上,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与好奇。这位突然出现在皇帝身边的芪才人,她们还是第一次见到。
吕少曦微微转身,向妻妾们介绍道:“这是芪才人,一路上多亏有她陪伴。”
黄芪微微欠身,向众人行礼:“见过各位姐姐。”
妻妾们微微点头,脸上露出礼貌的微笑。虽然心中对这位新来的才人充满了好奇与疑惑,但在皇帝面前,她们也不好多问。
山谷中的生活宁静而祥和,吕少曦与家人团聚,享受着难得的天伦之乐。而黄芪,也在这陌生的环境中,努力适应着新的身份与生活。
谷中论道:贤才汇聚的智慧盛宴
在山谷的第二天,晨曦初破,阳光透过茂密的枝叶,在地面上洒下斑驳的光影。吕少曦早早起身,端坐在铜镜前,由侍从们为他精心整理衣冠。今日,他要去拜访一位至关重要的人物——君贤先生。君贤先生乃隐世高人,博古通今,对天下局势有着独到的见解,吕少曦一直对他敬重有加,此次前来山谷,便是为了聆听他对朝堂政事的高见。
“陛下,今日的朝服已备好,这是按照您的喜好,新绣制的金龙纹锦袍。”一位侍从恭敬地说道,手中捧着一件绣工精美的朝服,金线绣就的金龙栩栩如生,仿佛随时都会腾空而起。
吕少曦微微颔首,站起身来,任由侍从们为他穿戴整齐。他望着镜中威严的自己,眼神中透露出期待与敬重。穿戴完毕,他轻轻转身,对身旁的太监说道:“去请芪才人过来,朕要带她一同去见君贤先生。”
不一会儿,黄芪身着一袭淡紫色的宫装,迈着轻盈的步伐走了进来。她的妆容淡雅,眼神中透着聪慧与好奇。见到吕少曦,她微微欠身,行了一个标准的宫廷礼:“陛下,民女前来听候吩咐。”
吕少曦看着她,眼中满是温和:“芪才人,今日朕带你一同去见君贤先生,他乃当世大贤,你若能聆听他的教诲,定能受益匪浅。”
黄芪眼中闪过一丝惊喜,连忙谢恩:“多谢陛下恩赐,民女定当用心聆听。”
于是,吕少曦带着黄芪,在一众侍卫的簇拥下,向着山谷深处的阁楼走去。一路上,清风拂面,花香四溢,山谷中的景色美不胜收。但吕少曦和黄芪都无心欣赏,他们的心中都充满了对君贤先生的期待。
来到阁楼前,只见这座阁楼古色古香,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四周绿树环绕,静谧清幽,仿佛是一处与世隔绝的仙境。吕少曦上前,轻轻叩响了阁楼的门。
“吱呀”一声,门缓缓打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出现在门口。他身着一袭素袍,面容和蔼,眼神中透着睿智与深邃。此人正是君贤先生。
“陛下大驾光临,老朽有失远迎,罪过罪过。”君贤先生微微欠身,行了一个礼。
吕少曦连忙扶住他,说道:“先生不必多礼,朕今日前来,是想向先生请教朝堂政事,还望先生不吝赐教。”
君贤先生微微一笑,说道:“陛下客气了,快请进。”
众人走进阁楼,阁楼内布置简洁而雅致,四周的书架上摆满了各种书籍,散发着淡淡的墨香。君贤先生请吕少曦和黄芪坐下,又命童子沏上了香茗。
“陛下,不知您此次前来,所为何事?”君贤先生缓缓问道。
吕少曦微微皱眉,说道:“如今新朝初立,朕虽已采取诸多措施,但朝堂之上仍有不少问题。比如官员贪污腐败现象时有发生,地方治理也存在诸多难题,朕深感忧虑。”
君贤先生微微点头,沉思片刻后说道:“陛下,新朝初立,百废待兴,出现这些问题在所难免。依老朽之见,当务之急是要完善律法,加大对贪污腐败的惩处力度,让官员们不敢贪、不能贪。同时,选拔人才要注重品德与才能并重,不可只看家世出身。对于地方治理,可派遣清廉能干的官员前往,实地考察,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治理策略。”
吕少曦认真聆听,不时点头表示赞同。他与君贤先生你一言我一语,深入探讨着朝堂政事。从官员考核制度的完善,到民生政策的推行;从边疆防御的策略,到文化教育的发展,两人无所不谈。君贤先生的每一条建议都切中要害,让吕少曦受益匪浅。
而黄芪,坐在一旁,静静地聆听着他们的对话。她虽不常插话,但眼神中透着专注与思索。她深知,这些政事关乎天下百姓的福祉,能聆听两位智者的讨论,对她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不知不觉间,日头渐渐西斜,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众人身上。吕少曦和君贤先生聊得兴起,竟忘记了时间。这时,黄芪的目光被书架上的一本古籍吸引,她轻轻起身,走到书架前,仔细端详着那本书。
“先生,民女能否借阅这些书籍一观?”黄芪转身,向君贤先生请示道。
君贤先生微微一笑,说道:“姑娘但看无妨,这些书籍能遇到像姑娘这样爱书之人,也是它们的福气。”
黄芪微微欠身,谢过君贤先生,然后小心翼翼地取下那本书,回到座位上,认真翻阅起来。书中的内容深奥而精妙,是关于治国理政和哲学思想的论述,黄芪越看越入迷,仿佛置身于一个全新的知识世界。
在一旁讨论政事的吕少曦和君贤先生,偶尔也会看向黄芪,见她专注读书的模样,心中不禁对她的好学精神感到赞赏。
“陛下,这位姑娘气质不凡,想必不是寻常之人。”君贤先生轻声说道。
吕少曦微微一笑,说道:“先生好眼力,她是朕新封的芪才人,不仅医术精湛,而且对药理、政事都有自己的见解,是个难得的才女。”
君贤先生微微点头,眼中满是赞许:“如此佳人,又有如此才学,而且我观她小小年纪《人经》已经圆满了,确实大才也,实乃陛下之福,也是国家之福。”
吕少曦与君贤先生的讨论仍在继续,而黄芪则沉浸在书籍的世界里。阁楼内,茶香四溢,书香弥漫,三人沉浸在各自的世界里,却又都为了同一个目标——新朝的繁荣昌盛而努力着。
天色渐暗,窗外的天空被夕阳染成了橙红色。吕少曦终于起身,向君贤先生告辞:“先生,今日与您一番长谈,朕受益匪浅。日后若有疑惑,还望先生不吝赐教。”君贤则是邀请吕少曦在阁楼居住几日。
在君贤先生诚挚的邀请下,吕少曦决定在这清幽的阁楼住下,与先生一同商讨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山谷中,夏日的时光总是格外悠长,日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下一地细碎的光影,为这宁静的世界增添了几分灵动。
白日里,吕少曦与君贤先生在阁楼中相对而坐,面前的长桌上摆满了各地的舆图、典籍以及民生奏报。他们时而蹙眉沉思,时而激烈探讨,从农业的深耕细作到商业的流通发展,从科举制度的完善到军事力量的布局,每一个关乎国家兴衰的议题都被反复剖析。黄芪虽不常参与核心讨论,但她总会在一旁静静地聆听,偶尔为两人添上一杯香茗,她聪慧的眼眸中闪烁着对治国理政知识的渴望与思考。
夜幕降临,暑气稍稍退去,山谷被月色笼罩,仿佛披上了一层银纱。吕少曦与黄芪在湖边悠然散步,湖面波光粼粼,微风拂过,送来阵阵荷香。四周静谧无声,只有他们的脚步声和偶尔的轻声交谈,为这宁静的夏夜增添了一抹温馨。
“芪才人,今日听先生所言,你可有什么想法?”吕少曦打破沉默,转头看向身旁的黄芪。
黄芪微微沉吟,眼中闪烁着灵动的光芒:“陛下,君贤先生所言,让民女深感治国之艰,也明白了诸多政策需权衡利弊,因地制宜。就像科举选才,不仅要考学识,更要注重品德,才能为国家选出真正的栋梁。”
吕少曦微微点头,眼中满是赞赏:“你能有这般见解,实属难得。”
然而,这份宁静祥和并未持续太久。突然,天地猛地震动起来,吕少曦和黄芪脚步一个踉跄,差点摔倒。紧接着,平静的湖水开始剧烈翻腾,水花四溅,发出巨大的声响。岸边的树木也被震得摇晃不止,树叶簌簌落下。
“这……这是怎么回事?”黄芪惊恐地拉住吕少曦的衣袖,声音颤抖。
吕少曦面色凝重,紧紧握住黄芪的手,试图稳定她的情绪,同时警惕地环顾四周,试图寻找这异象的根源。
就在这时,一道身影如流星般从阁楼中飞出,瞬间来到他们身边。正是君贤先生,他神色严峻,目光中透着忧虑。他二话不说,迅速拉起吕少曦和黄芪,脚下轻点,如履平地般飞回阁楼门前。
三人站定,君贤先生抬头望向阁楼顶,眉头紧锁,神色凝重。吕少曦和黄芪也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只见夜空中并无异样,唯有那阁楼在月光下静静矗立,仿佛在诉说着这突如其来的变故。
“先生,这究竟是何缘故?”吕少曦焦急地问道。
君贤先生沉默片刻,缓缓说道:“陛下,依老朽之见,这或许是天神的预兆。自古以来,天地异象常被视为上天对人间的警示,只是具体所指,还需细细思量。”
吕少曦的脸色愈发凝重,他深知君贤先生所言非虚,这突如其来的震动和湖水翻腾,绝非寻常之事。他心中涌起一股不安,暗暗思忖着国家的局势,是否在某个不为人知的角落正悄然发生着变化。
“先生,依您之见,我们该如何应对?”吕少曦问道。
君贤先生微微摇头,说道:“陛下暂且宽心,此时匆忙行事恐生差错。陛下和芪才人先去休息,待老朽今夜仔细推演一番,明日再与陛下商议。”
吕少曦虽满心忧虑,但也知道此时不宜急躁。他微微点头,对君贤先生说道:“那就有劳先生了。”
说罢,他带着黄芪走进阁楼。两人回到各自房间,却都难以入眠。吕少曦坐在床边,望着窗外依旧翻腾的湖水,心中思绪万千。他想起了新朝初立的种种艰辛,想起了百姓们的殷切期望,这突如其来的异象,让他深感肩头的责任愈发沉重。
黄芪也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她回想着刚才的惊险一幕,心中仍有余悸。同时,她也在思考着君贤先生所说的天神预兆,这其中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夜已深,山谷中的一切似乎都陷入了沉睡,唯有那翻腾的湖水依旧在月光下诉说着这神秘的变故。吕少曦和黄芪在不安中等待着天明,期待着君贤先生能解开这天地异象背后的谜团,为新朝的未来指引方向 。
君贤先生在安置好吕少曦与黄芪后,怀着满心的忧虑与虔诚,拾级而上,径直来到阁楼顶层。月光如水,倾泻在这座古老而神秘的阁楼之上,四周静谧得有些压抑,唯有先生沉稳的脚步声在木质楼梯上回响。
顶楼的天神像在朦胧的月色下,散发着庄严肃穆的气息。君贤先生缓缓走到像前,双膝跪地,双手合十,额头轻触地面,行了一个大礼。他的身影在月光下拉得长长的,仿佛与这天地融为一体。
“天神在上,方才山谷突现地震,湖水翻腾,此乃异象。恳请天神明示,这究竟是何预兆?”君贤先生的声音低沉而恳切,在空旷的顶楼回荡。
然而,天神像静静地矗立着,没有丝毫反应,四周一片死寂。君贤先生并不气馁,他深知与天神沟通并非易事,需心诚志坚。他闭目凝神,在心底默默祈祷,希望能得到一丝启示。
不知过了多久,一个缥缈而空灵的声音在君贤先生的心底响起,那声音仿佛来自遥远的天际,又似近在咫尺。“等吕家那两人要离开山谷前,你带来见吾便可。其他的顺其自然,让吕家人在山谷随意就行。”
君贤先生心中一震,他明白,这便是天神的回应。虽然这回应并未直接说明地震的预兆,但却给出了一个明确的指示。他缓缓起身,再次对着天神像行了一礼,眼中满是敬畏。
“谨遵天神旨意。”君贤先生低声说道。
他转身,缓缓走下楼梯,心中暗自思忖。“吕家那两人”,自然是指吕少曦和黄芪,可天神为何要在他们离开山谷前见他们?这其中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玄机?君贤先生摇了摇头,他知道,有些事情,时机未到,强求不得。
回到自己的房间,君贤先生坐在榻上,陷入了沉思。他想起了吕少曦的雄才大略,也想起了黄芪的聪慧灵秀。这两人,在这新朝的舞台上,注定要扮演重要的角色。而这山谷中的异象,或许正是一个契机,一个关乎新朝命运的契机。
夜已深,月光透过窗户洒在君贤先生的脸上,他的眼神中透着坚定与期待。他知道,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要做的,便是等待时机,再遵照天神的指示,将吕少曦和黄芪带到天神面前。至于之后会发生什么,他只能顺应天意,静候天命的安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