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清晨,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县衙门前那朱红色的大门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张希安身着崭新的捕头服,迈着沉稳而有力的步伐踏入了衙门。
一进门,衙门里的众人纷纷向他投来了友善的目光,并热情地与他打起招呼。\"哟,这不是张大人嘛!\" \"恭喜张大人高升啊!\" 各种问候声此起彼伏。显然,如今的张希安已成为了王飞跟前的红人,任谁都明白,得罪他绝非明智之举。
张希安面带微笑,一一回应着众人的问候,心中却暗自感慨万分。曾经,他也是这衙门中的一员小卒,只能在下方恭敬地躬身称是。然而时过境迁,此刻的他已然站在了上方,肩负起发号施令的重任。
怀着几分忐忑和期待,张希安走进了那间熟悉的捕快班房。屋内的布置依旧如昨,但身份的转换让一切又显得如此陌生。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内心的紧张情绪。毕竟,这是他首次经历这样的场面。
待稍稍稳定心神后,张希安清了清嗓子,原本有些嘈杂的房间瞬间安静下来。一众捕快和衙役们不约而同地抬起头,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他身上。
张希安环视四周,缓缓开口说道:\"诸位同僚,过往之事咱们就不再多提了。今日召集大家前来,只为明确几条规矩。其一,任何人都不得欺压百姓、以权谋私。若有违者,一经查实,必将从重惩处,绝不姑息!其二,除非遇到特殊紧急情况,否则所有事务务必严格按照级别逐层上报,不得越级行事。其三……\"说到这里,张希安顿了顿,似乎在斟酌用词。片刻之后,他接着道:\"其三,我们身为执法者,当以身作则,维护律法之尊严,公正无私,方能对得起这身官服所赋予我们的责任!\"
底下一众人纷纷躬身行礼,表示赞同和服从。张希安居高临下地望着下方,一种由权力带来的强烈优越感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他不禁开始深刻地理解为何那崔宝宁愿冒着掉脑袋的巨大风险,也要拼命争取当上这小小的县令;也明白了王飞为何心甘情愿地花费整整两千八百两银子,去百般讨好那位高高在上的知府大人。毕竟,仅仅是自己职务上这么些许的提升,所感受到的那种掌控一切、受人尊崇的感觉便已如此美妙,更何况他们二人可是实现了实打实的阶级跨越呢!
待众人逐渐散去之后,张希安缓缓坐回桌前,开始着手处理那些堆积如山的卷宗。这些卷宗里记载的大多不过是一些鸡毛蒜皮、零零碎碎的小事罢了。然而,尽管如此,他依旧保持着高度的警觉与慎重,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和疏忽。因为他心里十分清楚,自己手中这支笔的每一次落下,都有可能左右一件事情是否能够得到公平公正的裁决;也许关乎到某个小摊贩能否维持一家老小的生计;更甚者,说不定还会直接决定某户人家未来的兴衰荣辱。
不知不觉间,时间悄然流逝,转眼已至晌午时分。用过简单的午餐之后,张希安顾不上休息片刻,便又立刻埋首于那一摞厚厚的卷宗之中,继续全神贯注地忙碌起来。也不知道究竟过去了多长时间,只觉得脖颈处传来一阵酸痛之感,他才稍稍停下手中的动作,向后扬起头部,轻轻揉捏着那已经有些发酸发僵的脖子。稍作放松之后,他伸手拿起今日好不容易整理完毕的文书,迈步朝着王飞所在之处走去,请其盖上印章。
“嗯,不错,不错啊!希安呐,你瞧瞧这一桩桩、一件件事情的处理方式和结果,着实令人满意呀!真没想到,短短时日不见,你的长进如此之大,实在是可喜可贺啊!照这样发展下去,用不了多久,你便能独当一面啦!哈哈哈哈哈……”王飞面带微笑,放下手中的卷宗,端起茶杯轻抿一口热茶,继续说道:“只要你我二人齐心协力、同舟共济,定能够将这清源县治理得井井有条、繁荣昌盛。”
张希安闻听此言,心中欢喜不已,连忙起身拱手作揖道:“承蒙大人抬爱与教诲,属下自当竭尽全力,不负所望!还望大人日后多多提点。”说罢,便又恭敬地坐回原位。
不知不觉间,日头已渐渐西沉,夜幕悄然降临。此时的张希安正端坐在捕快班房内,静静地等待着众人前来上缴今日的平安银。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终于,最后一名捕快也交齐了银子。
张希安仔细地点数着眼前一堆白花花的银子,待到数目清点完毕之后,他不禁微微一怔——竟然折合白银约摸有四十八两之多!这一刻,他不由得想起了那只大黄狗倪曾经对自己说过的话:东街这边的油水并不算丰厚。如今亲身体验一番,方才真切地感受到这句话所言不虚。
要知道,这小小的清源县总共也不过就只有东南西北中五条街面而已。想当初,张希安负责收取东街商户们的平安银时,一天下来最多也只能收到大约六百文铜钱,折算成白银仅仅只有六两左右。而如今一下子居然收到了四十八两左右的银子,也就是说除了东街之外的其他四条街道所能收缴上来的银两,要比东街多出大概十八两呢!
待账目清算完毕并登记入账之后,与众人分了银子。张希安按照以往的惯例向众人叮嘱了几句注意事项,随后便让大家各自散去回家休息了。
按规矩今日他分得了一成银子。也就是约莫四两八钱银子!他这一日所得,竟抵得上之前普通捕快一年所得!张希安惊了。这仅仅是平日里的平安银,还没算每月两次的大头:酒楼店铺,窝棚铺子的平安银。“好家伙,这捕头一年不得千余两银子。”张希安暗暗心惊。之前他每日拿个四五十文已然是知足了,不曾想,这里头差距竟逾百倍之多!“真真是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可是他却忘记了,捕头虽说拿得多,送的也多。这前几日他不刚送两百两给了王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