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芽,那是个什么东西?”
众人都有些好奇,绿豆他们知道,庄户人家一般都是用来熬粥,像绿豆粥之类的,要不就是磨成粉,加点菜叶子,做成绿豆糊糊,也可以当主食吃,还从来没听过绿豆能做豆芽菜。
看着大家都一副特别有求知欲的眼神,苏云希面上一囧,我好像也不会。
不过现在她不能说这样的话,只是她有点烧脑,这到底是怎么的一个朝代,怎么这些稀疏平常的东西,大家好像都没见过,她虽然没做过,但是大概的原理她知道,毕竟在现代,短视频不是白刷的。
既然说不清楚,苏云希也没过多解释,她让苏老婆子给她找了一斤左右的绿豆来,放在木盆里用水浸泡,在这过程中,把里面变质的还有残缺不全的都挑出来,剩下的用清水淘洗干净,浸泡两个时辰左右。
两个时辰后,苏云希将水倒掉,然后拿来一块湿布盖在豆子上。接下来的两天,她早晚各换一次水。终于,在第三天的清晨,豆子们冒出了小小的芽儿。
苏云希满心欢喜地揭开湿布,展示给大家看。众人皆惊叹不已,对这神奇的变化感到新奇。
苏云希告诉大家,等豆芽再长一些,就可以食用了。
五天后,终于在众人的期盼中,一大盆一指长,白胖鲜嫩的豆芽出现在大家的眼前。
“看着就好好吃的样子,不知道是什么味道。”几个小萝卜头也围了过来。
“没想到一斤绿豆能生那么多豆芽出来,这看着都有九斤十斤的样子了吧。”苏老婆子也有些感叹。
“这还不是最好的,好的那种,一斤绿豆能有十一二斤豆芽呢”苏云希暗想,要是直接用灵泉水来泡豆子,应该生的豆芽还会更多些,这只是加了一部分的灵泉水就生的这么好。
中午苏云希做了个凉拌豆芽,又加了肉沫,清炒了一个豆芽,就这么简单的两个菜,也还是让大家吃得不亦乐乎。
“从来没觉得素菜也能这么好吧,云希,这个豆芽菜能拿去卖么?这么好吃,应该有很多人喜欢,再说成本也低,我们把价格低一些,买的人应该不少。”苏二勇不知道是不是这段时间赚钱赚上瘾了,感觉什么东西都想拿去卖。
“卖倒是能卖,不过一斤最多也就四五文钱,就算一次卖二十斤,卖一次也就百把文钱,再说这生豆芽也不是什么多难的技术,卖的多了,肯定会有人看的出来怎么做的,到时候可能价格就更低了,有那时间我还不如多去山上跑几趟呢。”
苏云希说的是实在话,再说家里人是从来没有吃过豆芽,所以才觉得这东西多好吃,要是时间长了,其实也就那样,拿这去做生意,太费时间了,不是她托大,她是真看不上那点钱。
苏家人:这是飘了还是飘了。不过出奇的大家也没觉得苏云希的话有什么不对,这百八十文的,是有点少了。
嗯~大家都有点飘了。
不过还是有一个人把这话听进去了,杨氏听着一次可以赚百八十文的话,心里有了个想法,不过看着大家都还在吃饭,她又把心里的想法压了下去,只是看着苏云希有些欲言又止的感觉。
吃过晚饭,杨氏用最快的速度收拾好碗筷,在锅子里加满了水,往灶里加了些细柴火烧着,想了想还是往苏云希的方向走去。
苏云希正在看前两天下崽的小兔子睁眼了没有,之前留下来养的那两只兔子刚好是一公一母,前两天苏青宇跟她说兔子下崽崽了,今天她来看了一下,果然下了七只崽,不过都还没睁眼呢。
“云希,我有点事找你…”杨氏还是有点说不出口,感觉她一个大人不该占一个孩子的便宜。
苏云希看着眼前好像不知道怎么开口的杨氏。“大伯母,你是有什么事”苏云希微微笑着。
看着眼前这个眉目如画的侄女,杨氏却一下想到自己早夭的女儿,要是自己的女儿还在,也会生的这么好看吧!苏云希看着眼前微红着双眼的杨氏。
“大伯母?”
杨氏这才回过神来,想到自己的意图,她还是开了口“云希,你之前说这豆芽能拿去卖,还可以卖四五文一斤,我就是…就是想问问,我能学这个手艺么?”杨氏停顿了一下还是问了出来。
“呵呵,大伯母,我还以为是什么大事,这有什么能学不能学的,这也算不上什么手艺,再说我在家也可以我来做,这也不需要你专门学。”
“我是想把这个手艺告诉给我的娘家,想让他们能有点进项。”杨氏还是把最终目的说了出来。
“可以呀,大伯母你自己做主就行。”
“我这不是想着这毕竟是能赚钱的手艺,想问问你愿不愿呢?”杨氏没想到苏云希这般好说话。毕竟这年头能赚钱的手艺,一般人谁会随便告诉别人,自己闷声发大财不好么。
“大伯母,一家人不需要这么客气”
之后杨氏也跟苏家其他人也说了一声,自然也没人反对。
杨氏决定亲自往娘家走一趟,平时除了过年,都没什么机会回去。苏老婆子还大方的让杨氏带了十斤米面回去,杨氏特别感激,要知道在这青黄不接的季节,能带米面回娘家,那可是特别有面子的事。
第二天一大早,杨氏把一家人的早食做好,就带着东西回家了,她还从上次苏老婆子给的四百文钱里拿了一百文,回去孝敬爹娘,临出门时,苏云希又和杨氏说了几句话,杨氏更是激动的点头应下。
杨氏的娘家就在距离杏花村两个时辰远的杨家庄村,路程虽然有些远,但也还是属于平安镇的范围。
杨氏是走路去的,她走习惯了,两个时辰倒也没觉得有多远。
等到了杨家庄,果然杨家村的人看见杨氏提着的米袋子,就无一不羡慕杨氏嫁了个好婆家,纷纷跟她打招呼,她也一一回应。
杨氏踏进门,也已经是中午时间了,杨家自然也没有吃三餐的习惯,现在是农闲时期,杨家人都在家。
首先发现杨氏的是正在洗衣服的杨大嫂“小姑,你怎么来了”
倒不是不欢迎的意思,就是这不年不节的,突然回来了,有点奇怪,不过看到杨氏肩上搭拉着的袋子,那就应该不是不好的事。
随后是在房里休息的杨父杨母听到了声音,推开门看真的是自己的女儿“玉娘,你怎么这个时候回来了,是有什么事么?”
杨母也有些奇怪,毕竟庄户人家除了年节以外,没事一般不会回来。
接着就是同样在房里的江氏和杨小梅也推门走了出来“姑母,你回来啦!”
江氏是杨氏大哥杨天水的大儿媳妇,杨小梅是杨大哥的二闺女,看到杨氏都有些诧异。
“娘,等会儿跟你说,有没有什么吃的,我快饿死了。”
杨氏虽然是吃了早食来的,不过走了这两个时辰的山路,肚子早就空了。
杨母闻言赶紧去给女儿下了几个荷包蛋,连着江氏和杨小梅也一人来了两个。
“奶,我不饿,你给姑母吃”
“奶,我也不饿”杨小梅也跟着嫂子推辞。
“你还怀着身子呢,家里不缺这几个鸡蛋,还有你,正在长身体呢,赶紧吃。”
“你有身子了,那是要多补补,来,姑母给你分一些,这来得匆忙,也不知道你有了身孕,什么东西都没给你准备”杨氏听到江氏有身子了,急忙把碗里的鸡蛋扒拉了两个给江氏。
“姑母,我够了,你走了那么远的路,你多吃一些。”
“没事,听到你怀孕了,我高兴,肚子都饱了,真好,嫂子,还是你福气好,马上就可以做奶奶了。”
“呵呵,本来准备坐稳胎了再给你报喜的,刚好你回来了,也是赶巧了”
杨大嫂心里也很高兴,他家明亮和江氏都成亲快两年了,总算有了喜讯。
众人寒暄了一会儿,填饱了肚子,才又重新坐了下来。
杨氏把带来的布袋子递给了杨母“娘,这是五斤米和五斤面粉,你收起来,留着家里吃。”
“这…怎么拿了这么多,你婆婆会不会怪你。”杨父有些迟疑,就怕女儿从婆家往娘家拿东西,会被婆婆不喜。
“没事,这就是我婆婆让我带回来孝敬你们的,你们放心吃,这可是陈米和细面呢。”
杨母打开袋子:还真是,这在镇上可是卖到八文钱一斤呢,家里的存粮确实不宽裕了,再加上孙子媳妇怀孕了,家里的粮食都是紧着她,虽然不至于饿肚子,但是其余人最多也就吃个三四分饱,还好现在没什么要紧的活计,倒也还勉强凑合,有了这十斤米面,再加上菜叶子做糊糊,起码能勉强吃个半饱了。
杨母哀叹一声“哎,也是家里穷,让你难做了,还好你找了个好婆家。
上次你家那侄女出事,等消息传来时候都听说已经大好了,本来准备让你大哥去探望一下,后来听说好了,加上家里也拿不出个好东西去探望,还商量着等这次江氏胎坐稳了,给你报喜,顺便把攒下的鸡蛋带去给那孩子补补身体,所以一直才拖到现在,还好亲家没怪罪,日后你可要好好孝敬你婆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