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边厢苏旭接到林如海的书信时,正坐在书房里翻着工部的公文,信封上那熟悉的笔迹让他心头一紧。
他拆开信纸,细细读着林如海的字句,又瞧了瞧黛玉那娟秀的小字,知道贾琏在贾府那儿碰了一鼻子灰,便收拾行囊回了京城。
他暗自揣摩,贾琏此番怕是要被贾赦劈头盖脸地教训一顿。
他心道:“这也是他自找的,谁让他贪心不足。”
可转念一想,又叹了口气,只盼着贾府莫要再闹出什么乱子来给自己添堵。
回到家中,他放下包裹,坐在椅子上,脑海里却翻腾着贾敏嫁妆的事。
他自忖道:“我和岳父林如海哪里是贪图那点财物的人?”
林如海的性子他再清楚不过,那是个最淡泊不过的人。
虽然林家祖上有爵位,家里人口简单,所以林家的家私颇多,但是林如海平日里连身衣裳都不讲究。
他若讲究,就凭着他在盐政的位子,盐商多少孝敬没有?
苏旭笑了笑,若用时兴的话来说,岳父这叫“物欲低”,压根儿不在乎那些身外之物。
可那嫁妆不同,那是贾敏留给林如海的念想,也是留给黛玉的体己东西。
他皱了皱眉,若是老太太贾母开口要回去,他们自然不会争,给了也就给了。
可如今看来,分明是贾赦自己起了私心,想把贾敏的嫁妆也吞进他那无底洞似的口袋里。
苏旭越想越气,手指在桌上轻轻敲了敲,心中不忿:
“这贾赦也忒不要脸了些!”
他如今在工部忙得脚不沾地,一堆公文等着批复,想抽空去看黛玉都不得闲,心里头那份牵挂愈发浓了。
正当他皱着眉头苦思对策时,门帘一挑,恩师山子野笑呵呵地走了进来。
苏旭忙起身迎上前,怪罪下人没有通传。
山子野笑道,是他自己不让下人通传的。
寒暄几句后,便忍不住诉起自己的忧虑。
山子野听罢,捋了捋胡子,眼中闪过一丝光亮,笑道:
“你这小子,愁什么?
你的机缘这不就来了吗?”
苏旭一愣,忙问:“老师这话怎讲?”
山子野慢悠悠地端起茶盏,抿了一口,才道:
“我听说了,圣上有意让工部派人去扬州疏浚运河。
目前只有少数人知道这个消息,大概一个月内你们工部就会有动静。”
苏旭心头一动,忙追问道:
“那老师的意思是?”
山子野放下茶盏,笑得意味深长:
“你不如去争一争这个差事,既能顺理成章去看你夫人,又不耽误正事。”
苏旭闻言,低头思量片刻,觉得这法子果然可行。
山子野见他神色微动,眼底透出一丝迟疑,便轻轻一笑,又添了一句:“
这运河疏浚之事,旁人看来是块难啃的硬骨头,可在你这儿,不正是施展才华的绝佳舞台吗?”
苏旭闻言,抬眼看向老师。
山子野捋了捋胡须,慢条斯理地道:“想当初你在沛县修那堤坝时,日日不离堤坝,泥水没膝,可你硬是带着人日夜奋战,没一句怨言。”
苏旭听了这话,不由得垂下眼帘,嘴角微微上扬,似乎忆起了那段艰辛岁月。
山子野顿了顿,继续道:“还有你那修建堤坝的法子可是独一份,连圣上都赞不绝口,说你是治水奇才。”
苏旭轻笑一声,谦虚道:“老师过奖了,不过是尽了本分罢了。”
山子野摆摆手,语气多了几分戏谑:“本分?那沛县百姓如今逢年过节还给你立牌供香呢!”
苏旭一愣,随即摇头道:“这我倒真不知情。”
山子野眯着眼,笑道:“不知情也好,省得你得意忘形,可这名声传到圣上耳里,可是实打实的。你那修堤坝的法子,如今已在各地推行,圣上可是对你寄予厚望”
苏旭听罢,心中微微一动,似是被这话点燃了些许火苗。
山子野见他神情有变,又慢悠悠补了一句:
“如今这运河疏浚,比沛县那堤坝可要复杂得多,水势、淤泥、民生,桩桩件件都得细细考量。”
苏旭点头,沉声道:“确实如此,此事确实是个头疼的差事。”
山子野端起茶盏,轻轻吹了吹热气,道:“头疼归头疼,可这不正是你的长处吗?”
他郑重地点了点头,语气坚定地说道:
“学生深知这运河疏浚工程的重要性,不仅关乎民生,更是朝廷的重中之重。
既然有此机会,我定当全力以赴,争取这个差事。老师放心,我一定不会辜负您的期望和朝廷的信任。”
山子野见苏旭如此上进,脸上的笑意更深了。他慢悠悠地捋了捋胡须,笑眯眯地补充道:
“好,有这份心就好。
不过啊,苏旭,这差事还有另外两个好处,你可要好好把握。
这差事一来嘛,可以助你和夫人免于在她孕期分离之苦。你们新婚燕尔,又有了喜事,若是长期分离,怕是要耽误了小两口的甜蜜时光啊。”
说到这里,山子野意味深长地看了苏旭一眼,见他面露喜色,便又接着说:“
二来呢,这运河疏浚可是个大工程,比你在沛县修的那个堤坝的规模要大得多。
你要知道,运河连接南北,贯通全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这可是个难得的好机会,你还能借此机会历练一二,增长见识,为将来更上一层楼做准备啊。”
苏旭听罢,他站起身来,向山子野深深一揖,说道:
“恩师所言极是,学生受教了。此番若能得此差事,确实是一举多得。
一来可以为国效力,为百姓谋福祉;二来能与妻儿团聚,共度这人生的重要时刻;三来还能增长见识,提升自己的才能。
学生定当竭尽全力,争取这一差事,绝不辜负恩师的期望和朝廷的重托!”
语罢,他又坐下,捏着那封来自妻子的书信,心中一片激动。
当晚送别山子野,苏旭便吩咐小厮备好笔墨纸砚。
他正了正衣冠,深吸一口气,然后挥毫泼墨,写下一份运河疏浚设计图。
这份公文不同于寻常,苏旭将自己的所学所思,倾注其中。
花了一周时间,这信才写好。
信中不仅详述了他在沛县修建堤坝的经验和教训,更是将其中的精髓提炼出来,展现了他对治水的深刻理解。
他还大胆地提出了几个创新性的想法,这些想法虽然看似冒险,但每一个都经过了他缜密的思考和推演。
除此之外,苏旭还献上了一张未来运河疏浚的详尽布局图。
这张图纸可谓是呕心沥血之作,上面的每一条线段、每一个标记都是他精心计算的结果。山川地势、水文变化、民力财力,无一不备详尽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