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威初到古代时,诸多生活细节都让他深感不适,其中如厕没有手纸一事,尤为令他苦恼。
回想起在野人女真部落的日子,每次如厕后,只能用石块、树叶等物勉强解决,那体验简直糟糕透顶。
有一次如厕,摘了一片叶子解决,使用时不慎抠破,他只能强忍着不适,暗自咒骂这落后的卫生条件。
辗转来到静海,月画贴心地为他准备了厕筹。然而习惯了柔软手纸的谭威,怎么也无法适应这硬邦邦的厕筹,每次使用都觉得极为别扭,完全没有手纸带来的舒适感。
之后谭威尝试用各种纸张替代,但普通纸张不是过于粗糙,擦起来生疼,就是吸水性太差,根本无法满足需求,这让谭威始终对改造手纸抱有执念。
到了开州后,谭威愈发觉得解绝,他找孙枫林,要他帮自己制造一种特殊的纸张,也就是手纸,方便如厕使用。
孙枫林听后,一脸疑惑,挠了挠头,心想这谭将军的要求可真奇怪,但他对谭威向来心服口服,又心怀知遇之恩,便毫不犹豫地应下了这个任务。
此时华龙讲武堂刚刚成立,徐志浩管理了一段时间后,决定参加春考,去追求自己的仕途梦想,谭威便请朱常湘出任副院长,负责讲武堂的日常事务。讲武堂下设武、文、理三科,孙枫林除了要完成制造手纸的任务,还兼任理科副主任,事务十分繁忙,但他依然将制造手纸一事放在心上。
孙枫林四处打听,把工匠们围坐在一起,纷纷思考。造纸术自蔡伦改进后,历经多年发展,原料来源已经十分广泛,可想要造出谭威要求的那种纸张,却并非易事。
孙枫林督促着工匠们开始了艰难的试验,他们不断调整原料的比例,尝试用不同的材料组合进行生产。谭威时常来工坊查看进展,每次看到新造出的纸张,都会仔细端详、试用,然后为它们一一取名,同时也不断提出改进的建议。
经过无数次的失败与尝试,终于工匠们以稻草为主料,辅以杂草、树皮等材料,成功制成了一种黄色纸张。
这种纸张质地坚韧,用力拉扯也不易破损,而且吸水性极强,完全符合谭威的要求。 孙枫林看着谭威兴奋的模样,也跟着笑了起来,随后安排后续的试生产工作 。
谭威满心欢喜地将新造出来的纸张小心翼翼地带回家中,趁英娘不注意,偷偷把她常用的厕筹藏了起来。
英娘如厕之时,习惯性地伸手去拿厕筹,却发现不见踪影,不禁疑惑地喊道:“夫君,我的厕筹呢?”
谭威笑着从一旁走出来,手中拿着新的草纸,递给英娘说道:“英娘,试试这个。” 英娘接过草纸,看着这有些粗糙泛黄的纸张,眼中满是怀疑,但还是走进了厕所。
片刻后英娘走了出来,脸上带着一丝惊讶与欣喜,谭威见状,笑着问道:
“怎么样,是不是比厕筹舒服多了?”
英娘微微点头道:
“确实,这草纸柔软许多,擦拭起来也更方便。”
谭威见英娘认可趁机询问道:
“你觉得这手纸若是推向市场,前景如何?”
英娘思索片刻,认真地说道:
“这手纸使用起来确实比厕筹舒适,若是价格合适,让普通百姓也能接受,我想定会受到欢迎,但是士大夫文人,可能因为纸张的性质有辱斯圣贤。”
谭威听后,眼中闪过一丝欣赏,他详细地向英娘介绍了华龙讲武堂工部研究纸张的情况,英娘一边听一边点头,听完后她灵机一动提议道:
“如今咱们的生意逐渐多元化,孙家器坊这个名字有些局限了,不如改名孙家商行,这样更能体现咱们生意的全面性。”
谭威眼前一亮,拍手称赞道:“英娘,此计甚妙!就依你所言。”
此后英娘来到开州将近三个月,这段时间里,手纸生意如同野火燎原一般,迅速火爆起来。
尽管有些人秉持着 “惜纸如金” 的传统观念,认为纸张不该用于如厕这般 “污秽” 之事,但手纸使用时的舒适感,还是让越来越多的人改变了想法。甚至那些平日里讲究清高的老夫子,也在尝试过后,偷偷地使用起了手纸。
英娘在这段时间里,逐渐接手谭威的生意,凭借天赋将各项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而谭威则得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政务当中,同时加大对华龙讲武堂的办学力度,一心为培养更多的人才而努力。
崇祯十二年三月,崇祯皇帝坐在龙椅上,眉头紧锁,陷入了深深的思索。朝堂之上,局势复杂,他决定试推新法,试图为这摇摇欲坠的大明王朝寻得一线生机。
为了能顺利推行新法,他舍弃了京营,绕过五军府,组建一支新军,可做到这一步,不知道跟那些文官清流们妥协了多少东西,想来无非是商业、税收和矿务之类的权益。
这几年李自成掀起的农民造反运动,如同熊熊烈火,一直未能彻底扑灭。好在如今历史轨迹有所改变,崇祯自觉自己也算有些能力,暂时稳住了大明即将倾倒的局势。
但一想到每次满清犯边,李自成、张献忠的反叛就会同时发作,崇祯就觉得心中憋闷。他在心中暗自思忖,要说这两者之间没有关联,那简直是鬼才信。
经过深思熟虑,崇祯这次缓过一口气后,采纳了刘闻言提出的 “先易后难、先内后外、各个击破” 的方略。他下定决心,先平定西南的张献忠,再征讨陕甘的李自成。
之前因为国力有限,朝廷在应对农民起义时,只能采取边剿边抚的策略,不敢下猛药。但这次崇祯铁了心,定要将这些叛乱彻底铲除,不留后患。
等关内平定之后,他便要一举挥师辽东,犁庭扫穴,彻底解决满清的威胁,崇祯心中清楚,这是一场艰难的博弈,但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他别无选择。
这种攘外必先安内的操作,若是让谭威知道了,恐怕又得不由自主地想起前世的蒋某人了吧。
不久后,朝廷正式下旨,命令新营南下剿匪,同时让开州都司使谭威协同作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