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威已经起身来到寺外,只见张小甲正带着一众军士,神色警惕地围住了那几个京卫的人,京卫的小头目满脸嚣张,挥舞着手中的马鞭喝道:
“赶紧给老子腾房,耽误了公务有你们好看的!”
谭威皱了皱眉,不想与这些人计较,毕竟最近预感不是很好,不想在这小事上纠缠,于是沉声冷冷的道:
“收刀,腾房给他们。”
手下的军士们虽然心中不满,但听到谭威的命令,还是纷纷收起兵器,准备照办。
就在这时,对面中的一人仔细打量了谭威一番,突然瞪大了眼睛,满脸惊讶地喊道:
“可是谭威将军吗?兄弟们,这可是阵杀满清两王的圭圣军谭威将军啊!”
其他京卫的人一听,也都纷纷露出歉意与敬佩,他们都曾参与过年初大战,虽然朝廷说法隐晦,但是身为武人怎么会不知道实情,都对谭威那是打心底里佩服。
此时他们的态度瞬间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变得极为恭敬,小头目连忙上前,单膝拱手行礼道:
“谭将军,实在对不住,小的有眼不识泰山,刚才多有冒犯,还望将军恕罪。” 谭威摆了摆手并没有追究,反而疑惑的问道:
“深夜你们来此何事?”
小头目连忙说道:
“将军有所不知,白洋泊那边流民闹事,京营后卫派了三千人前去围剿,可打了许久都攻不下来,我们这是来报信求援,刚通知完五军府,正要找地休整。” 谭威微微点头,心中暗自思忖,冀鲁豫今年旱涝蝗都占了,估计又要来一波灾民潮。
随后一行人回去休息,第二天谭威一行人离开了京师继续北上,当他们接近沙河堡时,路上的官军越来越多,行不多时,谭威便看到路边出现了大量流民的尸体。
那些尸体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有的衣衫褴褛,瘦骨嶙峋,有的伤口触目惊心,谭威一阵感叹,这些都是活生生的人啊,如今却不如猪狗。正感慨间,五六骑兵突然拦住了他们的去路。
张狂正要护卫,可仔细一看,立刻认出了为首之人,惊喜地喊道:
“将军,那是前圭圣军中联军的休六啊!”
谭威闻言抬眼望去,休六也看到了谭威和张狂,连忙策马过来行礼:
“将军呀,许久不见!”
谭威还礼后,休六主动说道:
“将军,前面官兵正在剿杀匪民,我等警戒此处,郭函将军就在前方。”
谭威听闻,心中一喜说道:
“那正好,我正想见见他。”
谭威见到郭函时,二人都很高兴,互行军礼后,互相捶了一下对方肩膀。郭函感慨道:
“谭将军,自分别后,甚是想念。如今这世道,杀伐太重,看着这些流民,我这心里实在不是滋味。”
谭威深以为然点头道:
“是啊,若能给他们一口饭吃,让他们能活下去,又何至于此。”
经过一番细谈,谭威了解到这些流民大多来自沧州、兖州等地。海河、黄河决堤,洪水肆虐,他们的家园被冲毁,庄稼颗粒无收,无奈之下只能涌入未受灾的地区求生。
可部分乱民因饥饿难耐,做出了偷抢之事,官府在处理时方法简单粗暴,不仅没有妥善安置,反而激化了矛盾,最终引发民变。宣抚军派兵镇压,却毫无效果。而因曹州疫情夺职述京的赵忠坤被暂派此事后,更是采取了简单粗暴的杀戮。
京卫的鲁指挥带领着一千人马,与乱民在荒野之地展开了激烈的激战,士兵们杀的已经麻木,然而乱民们虽手无寸铁,但为了生存,个个拼尽全力,竟将官兵反包围,鲁指挥派人突围出去求救。
赵忠坤得知鲁指挥被围的消息后犹豫不定,他本就戴罪立功,此事若处理不好怕是不好交代。他随后派出两路人马攻叛民后方,在迅速插入战场后,与乱民展开厮杀。
乱民们毕竟缺乏战斗经验,面对官军的猛烈攻击,渐渐不敌,开始四处逃窜,赵忠坤站在高处,眼色狠厉地下令:
“给我追,杀无赦!”
士兵们得令朝着乱民逃窜的方向追去,乱民们惊慌失措,朝着沙河堡的方向拼命奔逃,身后是官军无情的追杀,惨叫声不绝于耳。
郭函站在一旁,看着这血腥的场景,心中满是不忍,他对谭威说道:
“谭将军,我早已建议招安这些乱民,他们不过是被生活逼得走投无路,若能给他们一条生路,也不至于如此。可赵忠坤根本不听,一意孤行,非要赶尽杀绝。”
谭威无奈地叹了口气,赵忠坤的为人,刚愎自用,劝他没用。他拍了拍郭函的肩膀,无奈摇头,这是乱世,谭威不是菩萨,如果要救民众,还是提高实力,早点结束乱世,这才是大善,谭威告别郭函,带着一行人绕过沙河堡,快马加鞭地赶往昌平州。
与此同时,英娘的嫁妆也在浩浩荡荡地送往开州的途中,为了筹备这份嫁妆,崇祯皇帝特意命宗正用心准备,嫁妆中不仅有琳琅满目的珠宝首饰,每一件都是皇家专用,崇祯吝啬钱财,所以在规制上给予了补偿,还有各种精致的生活用品,从华丽的服饰到精美的家具,一应俱全。
更让外人不知的是,其中还有一些珍贵的兵书、图集,这些书是皇家收藏的珍品副抄本,可见崇祯对谭威的既防备又培养的复杂态度。此外还有许多周皇后以母亲身份御赐的礼器,彰显着英娘的尊贵地位。
谭威因在巨鹿之战中的出色表现,深受崇祯皇帝的欣赏,一跃成为朝堂上的新贵,但谭威本人却低调的令人发指,宗人府的人原本以为谭威出身平凡,没什么钱财,可当他们收到谭威送来的丰厚礼单时,都大吃一惊。
当宗正看着礼单,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心里清楚,郡马家财丰厚,再加上打点得当,这门亲事可谓是锦上添花,若不是崇祯皇帝提倡婚事从简,宗正差点就僭越公主的礼制为英娘操办嫁妆了。
毕竟这想法得到了皇后的认可,谭威又送了厚礼,礼部也默许,就连崇祯皇帝也在言语间有所暗示,只是抠搜的崇祯皇帝并没有为此拨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