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宫的议事厅内,烛火摇曳,光晕在墙壁上晃荡,将大臣们的身影拉扯得忽长忽短。殿中弥漫着凝重的气息,围绕新政推行里军事边防的议题,众人争得面红耳赤。秦轩静静站在一旁,身姿笔挺,他微微蹙着眉,目光在众人脸上一一扫过。
“边疆防线若不筑牢,即便国内新政推行得再顺畅,也不过是徒有其表,随时可能被外敌入侵!”一位大臣的高声疾呼,如同一记重锤,狠狠砸在秦轩的心弦上。刹那间,一段被岁月尘封的记忆如汹涌潮水般将他淹没,他的思绪不由自主飘回到多年前那场惊天动地的长平之战,想起了那位威名赫赫,让敌人闻风丧胆的战神——白起,他曾经最得意的弟子。
那是公元前260年,赵国边境的长平地区,广袤无垠的原野被浓厚如墨的战争阴霾严严实实地笼罩着。铅云沉甸甸地压向大地,仿佛稍一触碰便会崩塌,连空气都好似被这压抑的氛围凝固,每一次呼吸都带着沉重的滞碍,仿佛也在为即将到来的惨烈厮杀而哀伤。极目远眺,秦军的黑色旗帜如汹涌翻卷的墨浪,在狂风中烈烈作响,发出低沉而又充满威慑力的呼啸;与之相对,赵军的红色军旗则似熊熊燃烧的火焰,在风中不屈地舞动,试图冲破这如深渊般的黑暗。
秦军主帅营帐内,烛火明明暗暗,白起身着一袭黑色劲装,上面沾染着点点干涸的血迹,更添几分冷峻肃杀之气。他正端坐在营帐中,神色冷峻如霜,眼神中透着令人胆寒的坚毅,幽深沉静的眼眸仿若寒夜中闪烁的寒星,洞悉着战场上的每一丝动静。他的脸庞轮廓分明,岁月与战火在上面刻下了深深的痕迹,每一道皱纹都仿佛在静静诉说着一场惊心动魄的战役。营帐中央,巨大的羊皮地图铺陈开来,上面用朱笔密密麻麻地标记着双方兵力部署、山川地形与行军路线。白起眉头紧锁,修长且骨节分明的手指在地图上缓缓游走,时而停顿,时而微微颤抖,仿佛在与看不见的敌人进行一场无声的博弈,仔细规划着每一步战略,对这场战争的局势了然于心。
“报——”传令兵匆匆闯入营帐,声音中带着难掩的紧张与急促,“启禀将军,赵军又有新动向!他们似乎在集结精锐兵力,意图从左翼突围!”
白起闻言,目光瞬间锐利如鹰,他霍然起身,披风随着动作扬起,带起一阵冷风。“哼,赵括还是沉不住气。”他低声呢喃,声音低沉沙哑,却透着不容置疑的自信与威严,“传令下去,左翼佯装防守薄弱,诱敌深入,待他们进入包围圈,右翼迅速包抄,断其退路!”
“是!”传令兵领命,转身疾步离去。
战斗打响,震天动地的喊杀声瞬间冲破了死寂的空气,如滚滚惊雷在原野上回荡。秦军在白起的指挥下,如同训练有素的狼群,动作迅猛而协调。他们的长枪如林,寒光闪烁,每一次刺出都带着致命的力量,仿若死神挥舞的镰刀;盾牌紧密相连,组成坚不可摧的防线,抵挡着赵军的一次次冲锋,溅起的火星仿佛夜空中转瞬即逝的流星。白起骑着一匹矫健的黑色战马,如黑色闪电般穿梭在战场上,他的声音如洪钟般响起,坚定地传达着每一道指令,那声音穿透了兵器的碰撞声、士兵的嘶吼声,清晰地落入每一个秦军士兵耳中,激励着他们的士气。
“杀!为了大秦!”白起挥舞着手中长剑,剑身寒光闪烁,在阳光下折射出凛冽光芒,每一次挥剑都伴随着敌人的惨叫与鲜血飞溅。
赵军起初凭借着顽强的斗志和出色的骑兵,如决堤的洪水般与秦军展开了激烈的对抗。他们呐喊着,红着眼,不顾一切地冲向秦军防线,试图撕开一道缺口。赵军的骑兵风驰电掣般奔驰在战场上,马蹄声如密集的鼓点,敲打着秦军的防线。骑兵们手持长刀,高高扬起,寒光闪烁,砍向秦军士兵,刀光剑影中,鲜血飞溅,惨叫声不绝于耳。
然而,随着白起巧妙地运用战术,秦军逐渐占据上风。白起敏锐地捕捉到赵军的破绽,如同猎豹锁定猎物,果断下令发动致命一击。秦军的包围圈越缩越小,赵军被分割包围,陷入了绝境,士兵们脸上的神色从最初的坚毅逐渐转为恐惧与绝望。
此时,赵军统帅赵括心急如焚,他骑着一匹白色战马,在战场上四处奔走,不断调整战术,试图突破秦军的包围圈。他的声音因焦急与嘶吼变得沙哑,汗水混合着血水顺着脸颊滑落,滴在脚下的土地上。“将士们,我们不能坐以待毙!跟我冲,杀出一条血路!”他挥舞着手中长枪,带领着赵军发起一次又一次的冲锋,但白起总能精准预判他的行动,一次次粉碎赵军的突围计划。
战场上,喊杀声震耳欲聋,士兵们的嘶吼、兵器的碰撞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悲壮的战争之歌。鲜血染红了土地,尸体堆积如山,空气中弥漫着令人作呕的血腥味,那股浓烈的气息仿佛永远也无法消散。赵军士兵们在包围圈中奋力挣扎,他们相互扶持,背靠背作战,手中的兵器早已卷刃,但依然不肯放弃。有的士兵被秦军的长枪刺穿胸膛,却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将手中的匕首刺向敌人;有的士兵被砍断了手臂,仍用另一只手捡起地上的石头,砸向秦军。
“将军,赵军快撑不住了!”副将兴奋地策马来到白起身边,脸上洋溢着胜利的喜悦。
白起却没有丝毫放松,他的目光依旧紧紧盯着战场,神色凝重。“不可掉以轻心,赵军困兽犹斗,越是此时越要谨慎。传令各营,务必将包围圈扎紧,一个敌人也不能放走!”
在这场残酷的厮杀中,双方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秦军虽然占据优势,但也有许多士兵倒在了战场上。他们有的是刚刚入伍的新兵,怀揣着对战争的懵懂和对国家的忠诚,还没来得及看清这个世界,就永远地闭上了眼睛;有的是身经百战的老兵,他们经历了无数次战斗,却在这场战役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赵军更是伤亡惨重,曾经威风凛凛的骑兵,如今只剩下寥寥数人,步兵们也大多伤痕累累,疲惫不堪。
终于,赵军全军覆没,长平之战以秦军的胜利告终。战场上一片死寂,唯有寒风呼啸着吹过,扬起阵阵尘土,仿佛在为这场惨烈的战争默哀。白起站在战场上,望着遍野的尸骸,面色凝重如铁,眼神中没有胜利的喜悦,只有对战争残酷的深深感慨。他缓缓下马,走到一名死去的秦军士兵身边,轻轻合上他的双眼,低声道:“你们都是大秦的英雄,安息吧。”
在战争的间隙,白起曾回忆起跟随秦轩学习兵法的日子。那时的他,年轻气盛,充满了对战争的憧憬和野心。秦轩教导他,战争不仅仅是武力的较量,更是智慧、策略和人心的博弈。他记得秦轩在沙盘前,耐心地为他讲解各种战术,分析不同地形下的作战方法;记得秦轩对他说,作为一名将领,要关爱士兵,因为他们是战争的基石;记得秦轩告诫他,战争的目的是为了和平,而不是杀戮。这些教诲,在长平之战中,都一一得到了验证。
秦轩回过神来,心中对白起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白起卓越的军事才能、冷静果断的指挥,在这场改变战国格局的大战中展现得淋漓尽致。这场长平之战为秦国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也让秦轩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在这乱世之中,唯有强大的实力和卓越的智慧,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站稳脚跟,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他暗自思忖,如今新政推行,军事边防同样不可懈怠,白起的用兵之道,或许能为当下的国防策略提供诸多宝贵借鉴。想到此处,秦轩深吸一口气,向前一步,准备将心中所思与众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