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诗写道:
为人处世要心存忍让,如同心上悬刃;修身养性需谨记约束,恰似寸边有 “而”。
若总把争斗当作营生,务必三思而后行,戒除愤怒与欺凌。
品德高尚之人不争不抢,千古流传;圣人怀有仁德,泽被当时。
刚强之人外还有更强者,争斗到底终究一场空。
话说那镇元大仙伸手搀起行者,说道:“我知晓你的本事,也听闻过你的英名。只是你此番逾越礼数、欺瞒本心,纵使有百般神通,也逃不出我的手掌心。哪怕和你一路到西天,见了你那佛祖,你也得还我人参果树。你就别再施展神通了。” 行者笑着说:“你这先生,真是小家子气!要是想让树活过来,有什么难的!你早说这话,不就省了一场争斗?” 大仙说:“若不是你惹出这场争斗,我怎会不善罢甘休饶过你!” 行者问:“你放开我师父,我还你一棵活树,怎么样?” 大仙道:“你若真有这等神通,能医活这树,我就与你结拜为兄弟,情同手足。” 行者应道:“没问题。放了他们,老孙保证还你一棵活树。”
大仙料想行者跑不掉,便命人解开了三藏、八戒和沙僧的束缚。沙僧疑惑道:“师父,不知师兄又在捣什么鬼。” 八戒嘟囔道:“什么鬼!这叫‘当面做人情’!树都死了,还能医得活?他不过是弄个好看的幌子,借口去求医,实际上是想脱身溜走,哪里还顾得上你我!” 三藏说:“他绝不敢扔下我们不管。我们问问他去哪里求医。” 于是喊道:“悟空,你是怎么哄得仙长放了我们?” 行者说:“老孙我说的都是实话,怎么会哄他?” 三藏又问:“你要去哪里求药方?” 行者答道:“古人说:‘药方要从海上求。’我如今要去东洋大海,游遍三岛十洲,拜访仙翁圣老,求一个起死回生的法子,一定能医活他的树。” 三藏问:“这一去多久能回来?” 行者说:“只需三天。” 三藏说:“既然如此,就依你说的,给你三天期限。三天内回来便罢,要是三天之后还不回来,我就念那紧箍咒了。” 行者连忙说:“遵命,遵命。”
只见行者急忙整理好虎皮裙,出门对大仙说:“先生放心,我去了就回。你可得好生伺候我师父,每天三茶六饭,一样都不能少。要是少了一点,老孙回来跟你算账,先砸烂你的锅底。师父衣服脏了,要给他洗干净。他脸要是变黄了,我可不答应;要是瘦了,我就不出门。” 大仙连忙应道:“你去,你去,一定不会让他挨饿受冻。”
好一个猴王,迅速纵筋斗云,告别了五庄观,径直前往东洋大海。在半空中,他速度快如闪电,疾如流星,很快就到了蓬莱仙境。按下云头,仔细一看,这里果真是个好地方!有诗为证:
大地仙乡位列圣曹,蓬莱仙岛镇住波涛。
瑶台倒影使天心生寒,巨阙光芒在海面闪耀。
五色烟霞蕴含天籁之音,九霄星月映照金鳌。
西池王母常来此地,几次献上仙桃为三仙祝寿。
行者欣赏不尽这仙景,径直走进蓬莱。正走着,只见白云洞外,松阴之下,有三个老头在下围棋。观棋的是寿星,下棋的是福星和禄星。行者走上前,打招呼道:“老弟们,给你们作揖了。” 三星见了,收起棋盘,回礼道:“大圣怎么来了?” 行者说:“特意来找你们玩。” 寿星说:“我听说大圣弃道从释,舍了性命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每天在山路上奔波,哪有闲工夫,怎么跑来玩了?” 行者说:“不瞒各位,老孙在去西方的半路上,遇到了点阻碍,特意来麻烦各位一件小事,不知你们肯不肯帮忙?” 福星问道:“是在什么地方?遇到了什么阻碍?请明示,我们好帮忙出出主意。” 行者说:“因为路过万寿山五庄观,遇到了阻碍。” 三老惊讶道:“五庄观可是镇元大仙的仙宫。你该不会是偷吃了他的人参果吧?” 行者笑着说:“偷吃了又能怎样?” 三老说:“你这猴子,不知轻重。那果子闻一闻,就能活三百六十岁;吃一个,能活四万七千年,叫做‘万寿草还丹’。我们的道行,可比他差远了!他得到这果子很容易,就能与天同寿;我们还得养精、炼气、存神,调和龙虎,捉坎填离,不知道要费多少功夫。你怎么能说这果子没什么了不起?天下只有这一种灵根!” 行者说:“灵根!灵根!我已经把他的灵根弄断了!” 三老惊问:“怎么弄断的?” 行者便把经过详细说了一遍:“我们前几天在他观里,大仙不在家,只有两个小童接待我师父,还拿了两个人参果给我师父。我师父不认识,只当是没满三天的孩童,说什么都不肯吃。那童子就自己拿去吃了,也没让我们尝。老孙我就去偷了三个,我们三兄弟吃了。那童子不懂事,骂个不停,老孙我一怒之下,用棍子把树打倒了,树上果子全没了,树叶掉落,树根外露,树枝也断了,树已经枯死了。后来那童子把我们关起来,老孙我扭开锁跑了。第二天早上,那先生回来追上我们,一番争吵后,我们就打了起来。他轻轻一闪,展开袍袖,一下子就把我们全笼走了。又是用绳子绑,又是拷问鞭打,折腾了一整天。夜里我们又逃了,他又追上来,还是把我们笼走了。他手里没拿兵器,只用个麈尾抵挡。我们兄弟三人拿着兵器,都打不着他。这一次他又把我师父和两个师弟用布裹起来涂上漆,要把我下油锅。我施展脱身本事跑了,还把他的锅打破了。他见抓不住我,对我也有些忌惮。我就跟他好好商量,让他放了我师父和师弟,我帮他医活树,这样两家才能相安无事。我想着‘药方从海上来’,所以特地来仙境,拜访三位老弟,有没有医树的方子,传给我一个,好救唐僧脱离苦难。”
三星听了,也觉得头疼,说:“你这猴儿,太不懂事。那镇元子可是地仙之祖,我们是神仙之宗。你虽然得了天仙之位,但还是太乙散数,还没入真流,怎么能逃出他的手掌心?要是大圣打死了飞禽走兽、昆虫鳞长,用我们的黍米之丹,就能救活,可那人参果是仙木之根,怎么医治?没方子,没方子。” 行者一听没方子,顿时眉头紧锁,满脸愁容。福星见状,安慰道:“大圣,这里没方子,别的地方也许有,何必这么烦恼?” 行者说:“没方子就去别处找,说起来容易。就算游遍海角天涯,转遍三十六天,对我来说也不是难事。只是我那唐长老戒律严明、气量狭小,只给了我三天期限。三天之后我还不回去,他就要念紧箍咒了。” 三星笑着说:“好!好!好!要不是这个法子能约束你,你早就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寿星说:“大圣放心,别烦恼。那大仙虽说辈分高,但和我们也有交情。一来我们许久没去拜访,二来也是看在大圣你的面子上。如今我们三人一起去看看他,帮你说说情,让那唐和尚别念紧箍咒,别说三天五天,就等你求到方子回来,我们再走。” 行者连忙说:“感激!感激!那就麻烦三位老弟走一趟,我这就去了。” 大圣告别三星,暂且不表。
再说这三星驾起祥光,前往五庄观。观里众人忽然听到天空传来鹤鸣,原来是三位老神仙来了。只见:
天空中霭霭祥光簇拥,云霄间纷纷香气馥郁。
千条彩雾护着羽衣,一朵轻云托着仙足。
青鸾飞翔,丹凤鸣叫,袖带香风扑满地面。
拄杖上悬着玉龙,脸上喜笑颜开,洁白的胡须在胸前飘动。
童颜欢悦无忧无虑,壮体雄威福泽深厚。
手持星筹,增添海屋之寿,腰间挂着葫芦和宝箓。
历经万纪千旬,福寿绵长,十洲三岛随意栖宿。
常来人间送千般吉祥,每向世上增百种福气。
纵观乾坤,荣耀福禄,如今喜得福寿无疆。
三老乘祥光来拜见大仙,福堂中一片祥和之气。
仙童看见,急忙跑去报告:“师父,海上三星来了。” 镇元子正和唐僧师徒闲聊,听到报告,立刻走下台阶迎接。八戒见了寿星,上前一把拉住,笑着说:“你这胖老头,好久不见,还是这么洒脱,帽子都不戴一个。” 说着,把自己的僧帽一下子扣在寿星头上,拍手大笑道:“好!好!好!这可真是‘加冠进禄’啊!” 寿星一把把帽子扔了,骂道:“你这个笨蛋,一点都不懂规矩!” 八戒说:“我不是笨蛋,你们才是奴才!” 福星说:“你才是笨蛋,还敢骂人是奴才!” 八戒又笑着说:“既然不是人家奴才,那干嘛叫‘添寿’、‘添福’、‘添禄’?”
三藏赶忙喝退八戒,急忙整理衣服,向三星行礼。三星以晚辈之礼见过大仙,这才坐下。坐定后,禄星说:“我们许久没见大仙尊颜,有失恭敬。如今因为孙大圣搅扰了仙山,特地来拜见。” 大仙问:“孙行者去蓬莱了?” 寿星说:“是的。因为他弄坏了大仙的宝树,来我们那里求药方医治。我们没有方子,他又去别处寻找了。只是担心他误了圣僧给他的三天期限,圣僧要念紧箍咒。我们一来是来拜访大仙,二来是为他求个宽限。” 三藏听了,连忙说:“不敢念,不敢念。”
正说着,八戒又跑了进来,一把扯住福星,吵着要果子吃。他伸手在福星袖子里乱摸,又在人家腰间乱翻,不停地掀起人家衣服到处搜检。三藏笑着说:“八戒,你这成何体统!” 八戒却振振有词:“这可不是没规矩,这叫‘番番是福’。” 三藏又喝令他出去。这呆子出门后,眼睛直勾勾地盯着福星,满脸都是狠劲。福星纳闷道:“你这笨家伙,我哪儿惹着你了,你这么恨我?” 八戒说:“不是恨你,这叫‘回头望福’。” 呆子出了门,看见一个小童拿着四把茶匙,正要去找茶盅取果子泡茶。八戒眼疾手快,一把夺过茶匙,跑上殿,拿着个小磬儿,用手敲得叮当作响,玩得不亦乐乎。大仙见状,说道:“这个和尚,越发没个正经样了!” 八戒笑嘻嘻地说:“不是没正经,这叫‘四时吉庆’。”
先不说八戒在这里插科打诨瞎捣乱。且说行者驾着祥云离开了蓬莱,很快就到了方丈仙山。这仙山可真是个好地方,有诗为证:
方丈巍峨,仿若另一片天地,太元宫府中,各路神仙相聚。
紫台光芒照亮三清之路,花木香气弥漫,化作五色烟雾。
金凤常绕蕊阙,玉膏润泽芝田,是谁在精心浇灌?
碧桃紫李刚刚成熟,又开启了仙人的万年时光。
行者按下云头,此刻他无心欣赏美景。正走着,只闻到阵阵馥郁的香风,还听到玄鹤的鸣叫,只见那边有个神仙。但见:
天空中万道霞光涌现,彩雾飘飘,光芒闪烁不停。
丹凤衔着鲜花,娇艳欲滴,青鸾飞舞,鸣声婉转。
此仙福如东海,寿比南山,面容似小童般稚嫩,身体健朗。
他壶中藏着洞天不老丹,腰间悬挂与日同寿的仙篆。
人间多次降下祥瑞,他为世人消灾解难。
汉武帝曾宣他入朝,为其加寿,他常赴瑶池蟠桃宴。
他教化众生超脱世俗,指引大道,光明如电。
也曾跨海为仙人祝寿,常去灵山参拜佛祖。
他便是东华大帝君,堪称烟霞中第一神仙眷侣。
孙行者迎面而上,打招呼道:“帝君,您好啊!” 帝君赶忙回礼:“大圣,失迎失迎。请到寒舍喝杯茶。” 于是和行者携手走进洞府。果真是贝阙珠宫,瑶池琼阁美不胜收。刚坐下准备喝茶,只见翠屏后转出一个童儿。这童儿打扮得十分精神:
身穿道服,霞光闪烁,腰束丝绦,光彩夺目。
头戴纶巾,布斗星纹,足蹬芒履,云游仙岳。
修炼元真,超脱凡躯,功成之时,如意快乐。
识破精气神的源流,主人认得,毫无差错。
如今逃名,喜得寿无疆,不受甲子周天约束。
转过回廊,登上宝阁,三次偷摘天上蟠桃。
缥缈香云从翠屏飘出,这小仙正是东方朔。
行者见了,笑着说:“原来你这小贼在这儿!帝君这儿可没桃子给你偷吃!” 东方朔上前行礼,回应道:“老贼,你来这儿干什么?我师父可没有仙丹给你偷吃。”
帝君赶忙说道:“曼倩,别乱说,快上茶。” 曼倩就是东方朔的道名。东方朔急忙进去取来两杯茶。喝完茶,行者说道:“老孙此次前来,有一事相求,不知帝君能否应允?” 帝君问:“什么事?但说无妨。” 行者便把事情经过详细说了一遍:“最近我保护唐僧西行,路过万寿山五庄观。因为那观里的小童无礼,我一时发怒,把他们的人参果树推倒了。因此唐僧被耽搁,无法脱身。所以特地来您这儿,求赐一个医治果树的方子,还望帝君慷慨相助。” 帝君听了,说道:“你这猴子,做事也不考虑后果,到处闯祸。那五庄观的镇元子,圣号与世同君,可是地仙之祖。你怎么能冲撞他呢?他那人参果树,也就是草还丹。你偷吃了就已经有罪,还把树推倒,他怎么会善罢甘休?” 行者说:“正是如此。我们想逃走,却被他追上,他就像收汗巾一样,一袖子把我们全笼走了,所以才起了争执。没办法,我答应他求方医治,这才来向您求助。” 帝君无奈地说:“我有一粒‘九转太乙还丹’,这丹药能医治世间生灵,却无法医治树木。树是水土之灵,靠天地滋养。要是凡间的果木,或许还有办法医治;可这万寿山是先天福地,五庄观是贺洲洞天,人参果更是开天辟地时的灵根,怎么能治得了呢!没方子,没方子啊!”
行者一听,说道:“既然没有方子,老孙就告辞了。” 帝君还想留行者喝杯玉液,行者说:“急事要紧,不敢久留。” 于是驾云又前往瀛洲海岛。这瀛洲海岛也是个好地方,有诗为证:
珠树玲珑,映照紫烟,瀛洲宫阙与诸天相接。
青山绿水间,琪花娇艳,玉液琼浆,铁石坚固。
五色碧鸡啼叫,迎接海日,千年丹凤吸食朱烟。
世人难以探究壶中美景,象外春光绵延亿万年。
大圣到了瀛洲,只见在那丹崖珠树之下,有几个白发苍苍、胡须飘飘的老者,还有童颜鹤发的仙人,正在那儿下棋饮酒,谈笑风生,纵情高歌。真可谓:
祥云笼罩,瑞霭飘香。彩鸾在洞口鸣叫,玄鹤在山头飞舞。
碧藕冰桃当作下酒菜,交梨火枣让人延年益寿。
他们一个个不问世事,却在仙符上有名;逍遥自在,随性洒脱。
周天甲子无法约束,大地乾坤任其自由。
献果的玄猿,成双成对,惹人喜爱;衔花的白鹿,双双拱伏,十分亲昵。
那些老儿正玩得高兴,行者高声叫道:“也带我玩玩呗!” 众仙见了,赶忙快步上前迎接。有诗为证:
人参果树灵根折断,大圣四处访仙求妙方。
丹霞缭绕,从宝林中飘出,瀛洲九老前来迎接。
行者笑着说:“老兄弟们过得真自在啊!” 九老说:“大圣当年要是安分守己,不闹天宫,可比我们还自在呢。如今好了,听说你归真向佛,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怎么有空到这儿来?” 行者便把医树求方的事详细说了一遍。九老听了,也大惊道:“你可真是惹了大祸!惹了大祸啊!我们实在是没有办法。” 行者说:“既然没有办法,那我就告辞了。”
九老又留行者喝琼浆,吃碧藕。行者坚决不肯坐下,只站着喝了一杯琼浆,吃了一块藕,便急匆匆地离开了瀛洲,径直转向东洋大海。远远地就望见落伽山不远了,于是落下云头,直接来到普陀岩上。只见观音菩萨正在紫竹林中,和诸天大神、木叉、龙女讲经说法。有诗为证:
海主城高,瑞气浓郁,更有无数奇异之事。
须知这隐约的万千景象,皆源于那微妙的一品之中。
四圣传授时机,助众生修成正果,六凡听经后,摆脱樊笼。
少林别有一番真滋味,花果飘香,满树嫣红。
菩萨早就看见行者来了,立刻让守山大神去迎接。大神走出树林,喊道:“孙悟空,你要去哪儿?” 行者抬头喝道:“你这熊罴!我是你能叫的悟空吗?当初要不是老孙饶了你,你早就成了黑风山的尸鬼了。如今你跟了菩萨,修成正果,住在这仙山,常听佛法教诲,你就不能叫我一声‘老爷’?” 这黑熊精确实修成了正果,在菩萨这儿镇守普陀,被称为大神,这也多亏了行者。他只好赔着笑说:“大圣,古人说:‘君子不念旧恶。’还提那些干什么!菩萨让我来迎接你呢。” 行者这才收起玩笑,恭恭敬敬地和大神来到紫竹林里,参拜菩萨。
菩萨问:“悟空,唐僧走到哪儿了?” 行者回答:“走到西牛贺洲万寿山了。” 菩萨又问:“那万寿山有座五庄观。镇元大仙,你见过他吗?” 行者连忙磕头说:“因为在五庄观,弟子不认识镇元大仙,毁伤了他的人参果树,冲撞了他,他困住了我师父,让我们无法前行。” 菩萨心里明白了,责怪道:“你这泼猴,太不知好歹!他那人参果树,可是开天辟地时的灵根。镇元子是地仙之祖,连我都让他三分,你怎么能打伤他的树!” 行者再次下拜说:“弟子实在不知道。那天他不在家,只有两个仙童招待我们。是猪悟能知道他有果子,想尝个鲜,弟子就偷了三个,兄弟们分着吃了。那童子发现后,不停地骂我们,弟子一气之下,就把树推倒了。他第二天回来追上我们,一袖子把我们全笼走了,又是用绳子绑,又是用鞭子抽,拷问了我们一整天。我们当夜逃走,又被他追上,还是被笼走了。反复折腾,实在躲不过,我就答应给他医树。刚刚我从海上求方,游遍了三岛,可众神仙都没有办法。所以弟子诚心来朝拜,特地来求菩萨。还望菩萨慈悲,赐个方子,救救唐僧,让我们能早日西行。” 菩萨说:“你怎么不早点来见我,却跑到岛上去找?”
行者听了这话,心中暗自高兴:“有戏!有戏!菩萨肯定有办法!” 行者又上前苦苦哀求。菩萨说:“我这净瓶底的甘露水,能治好仙树灵苗。” 行者问:“试过吗?” 菩萨说:“试过。” 行者又问:“有什么例子?” 菩萨说:“当年太上老君和我打赌:他把我的杨柳枝拔了去,放在炼丹炉里烤得焦干,然后送还给我。我把杨柳枝插在瓶中,一昼夜后,它又恢复了青枝绿叶,和原来一样。” 行者笑着说:“真是太好了!真是太好了!烤焦的都能医活,何况这只是推倒的,有什么难的!” 菩萨吩咐众人:“看好林子,我去去就回。” 于是手托净瓶,白鹦哥在前面欢快地叫着,孙大圣跟在后面。有诗为证:
玉毫金像,世间难描,正是那慈悲救苦的观音尊。
过去劫中,遇见无垢佛,至今修成有为身。
历经几生,欲海澄清,心田纯净,一尘不染。
甘露久经妙法,定能让宝树永远长春。
再说那观里大仙和三老正在闲聊,忽然看见孙大圣按下云头,喊道:“菩萨来了!快迎接!快迎接!” 慌得福寿星、镇元子,还有三藏师徒,一起迎出宝殿。菩萨停住祥云,先是和镇元子赔礼,然后和三星行礼。行礼完毕后坐下。阶前,行者带着唐僧、八戒、沙僧都上前拜见。观里的众仙也都来拜见。行者说:“大仙别犹豫了,赶紧摆上香案,请菩萨帮你治那果树吧。” 大仙躬身向菩萨道谢:“这点小事,怎么敢劳烦菩萨大驾光临?” 菩萨说:“唐僧是我的弟子,孙悟空冲撞了先生,理应赔偿宝树。” 三老说:“既然如此,就别客气了。请菩萨都到园子里去看看吧。”
镇元大仙马上吩咐摆上香案,打扫后园,恭请菩萨先行,三老跟在后面。三藏师徒以及观里的众仙,都来到园内观看。只见那棵人参果树倒在地上,泥土翻开,树根外露,树叶凋零,树枝干枯。菩萨喊道:“悟空,把手伸出来。” 行者伸出左手。菩萨拿起杨柳枝,蘸了蘸净瓶中的甘露,在行者手心里画了一道起死回生的符字,让他把手放在树根底下,直到看到有水渗出为止。行者握紧拳头,用力往树根底下塞,不一会儿,就有一汪清泉涌了出来。菩萨说:“这水不能用五行材质的器具触碰,必须用玉瓢舀出,然后把树扶起来,从树顶开始浇下去,这样自然能让树根和树皮重新贴合,长出叶子和新芽,树枝变青,果实重现。” 行者赶忙对小道士们说:“快拿玉瓢来。” 镇元子说:“贫道这荒山野岭的,没有玉瓢,只有玉茶盏、玉酒杯,能用吗?” 菩萨说:“只要是玉器,能舀水就行,拿过来看看。” 大仙立刻让小童子拿出二三十个茶盏,四五十个酒盏,开始舀取树根下的清泉。行者、八戒、沙僧一起用力,扛起果树,把它扶正,培上土。然后,他们用玉器盛着甘泉,一瓯瓯地捧给菩萨。菩萨用杨柳枝蘸着水,细细地洒在树上,口中还念着经咒。没过多久,舀出的水都洒完了,只见那棵树果然又恢复了生机,枝叶繁茂,郁郁葱葱,上面还挂着二十三个人参果。清风、明月两个童子惊讶地说:“前几天果子不见了,我们反复数都只有二十二个,今天果树复活,怎么多了一个?” 行者说:“‘日子久了,才能看清人心。’前几天老孙只偷了三个,还有一个掉在地上,土地说这宝贝遇土就会钻进去。八戒还嚷嚷说我私藏了一个,到处乱说,一直纠缠到现在,今天总算真相大白了。”
菩萨解释道:“我方才不用五行材质的器具,是因为知道这人参果与五行相克。” 镇元大仙十分高兴,赶忙让人取来金击子,打下十个果子,邀请菩萨和三老回到宝殿。一来是感谢菩萨的帮忙,二来举办一场 “人参果会”。众小仙赶忙摆好桌椅,铺上精美的盘子,请菩萨坐在上面的正席,三老坐在左边,唐僧坐在右边,镇元子在前面相陪,大家每人都品尝了一个人参果。有诗为证:
万寿山中古老的洞天,人参果一成熟就是九千年。
灵根受损,芽枝折断,甘露滋养,果叶重现生机。
三老欣喜相逢,都是旧相识,唐僧师徒有幸相遇,皆是前缘。
从今一起品尝人参果,都成为长生不老的仙人。
这时,菩萨和三老各吃了一个,唐僧这才知道这是仙家宝贝,也吃了一个。悟空他们三兄弟也各吃了一个,镇元子陪着吃了一个。观里的仙众也分着吃了一个。行者谢过菩萨,送她回到普陀岩,又送三星返回蓬莱岛。镇元子又准备了素菜和美酒,与行者结拜为兄弟。这真是不打不相识,两家从此合为一家。师徒四人欢欢喜喜,天色渐晚,便休息了。长老也是有缘,吃到了草还丹,日后长寿,便能熬过那些妖怪带来的磨难。至于第二天他们如何告别,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