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吃过早餐,一家人来到田地里。
按照计划,萧家众人有条不紊地开始行动起来。
他们首先将草木灰收集起来,然后细致而均匀地把这些草木灰挥洒开来,确保每一寸土地都能够被覆盖到。
此时,昨天曾经嘲笑过萧家的那群村民当中有一个人心存好奇,慢慢悠悠地走了过来想要查看一番。
他原本是抱着看笑话的心态而来,想着看看萧家这次到底会闹出什么样的荒唐事。
然而当他走近之后,却惊讶地发现萧家众人一个个都是精神抖擞、干劲十足。
只见他们有的正忙着撒草木灰,有的则在搬运着一桶桶散发着异味的粪水,看上去一切都显得井井有条,仿佛还真像那么一回事儿似的。
这个人心中不禁感到十分诧异,他赶忙转身跑回村子里,将自己所见到的情况告诉给其他村民。
听闻这个消息之后,越来越多的村民,按捺不住好奇心纷纷来到这片田地周围驻足围观。
一时间,田边围满了交头接耳、指指点点的人群。
面对众多村民的围观和议论,萧墨丝毫没有恼怒之意。
他浇完粪水之后,紧接着又按照苏摇之前所说的方法,开始着手准备沤肥工作。
尽管那些村民们对他的操作看得一头雾水,完全搞不清楚状况,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们七嘴八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就在这时,人群之中一个村民实在憋不住了,大声开口说道:“二郎,你们这么瞎折腾能有啥用啊?别在这里白费力气啦,这块地一直以来就是这样子,根本不可能种出什么东西来的!”
听到这话,萧墨缓缓直起身躯,面带微笑回应道:“大叔,我们就是想试试看,说不定能成功呢。”
话音刚落,众多村民顿时哄堂大笑起来,有人跟着附和道:“俺们可是祖祖辈辈都在这里种地,可从来没见过像你们这样稀奇古怪的种地法子哟!”
苏摇走上前说道:“各位乡亲,我们这么做有我们的道理,结果如何,以后就知道了。”
村民们看她一个女娃子如此坚定,一时也无话可说。
等完成了沤肥,因为要发酵,所以萧墨带着家人回去了。
而其他人眼看着没有什么可以看的,也都散了。
眨眼之间,到了去镇上看病的日子。
这一天清晨,天刚蒙蒙亮,萧家众人就纷纷从睡梦中醒来。
一番简单洗漱之后,用了早餐就准备出门。
萧墨将背上的竹篓调整好位置,招呼着其他三人,就步伐稳健地走在前方,那竹篓随着他的走动轻轻摇晃着。
紧跟其后的是萧母与苏摇,两人手挽着手,一步一步稳稳当当地前行着。
再往后,便是萧鸣了,他亦步亦趋地跟在她们身后,脸上洋溢着轻松愉悦的神情。
这一行人行走在村里小道上,引起了早起劳作的村民们的注意。
他们先是一愣,随即便瞪大眼睛仔细打量起来。
待看清来人后,人群中顿时爆发出一阵惊呼声。
“哎呀!这……这不是桂花吗?她怎么能自己下地走路啦?前几天不还需要人扶着才能走两步呢!”一个身材臃肿的大娘伸出手指着萧母,嘴巴张得大大的,足以塞下一颗鸡蛋。
“可不是嘛!还有萧三郎,之前看着病怏怏的,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这会儿竟然也变得如此精神抖擞!真是奇了怪了!”站在大娘身旁的大叔同样满脸狐疑,皱着眉头喃喃自语道。
就在此时,人群之中有人说道:“这有啥好奇怪的呀!前天的时候,我还亲眼瞧见桂花和三郎跟着其他人一块儿到地里头干活儿呢!”
此语一出,众人皆惊,纷纷交头接耳起来。
“哎哟喂,这萧家可真是了不得啦!不仅把欠下的债务给还清了,如今就连家里人的情况也都慢慢好起来了哟!”另一个村民满脸惊讶地附和道。
“可不是嘛!依我看呐,这萧家怕是要发达喽!”又有一人忍不住感叹道。
虽说那天萧放和萧墨特意选在了天色漆黑之时才出门还钱,但毕竟村子就这么大点儿地方,怎么可能瞒得住。
这不,仅仅过了一夜功夫,萧家还清债务这件事情,便如同长了翅膀一般传遍了整个村庄。
紧接着,人们又开始谈论起这两日来萧家开垦荒地的事儿。
有的人猜测萧家是不是发现了什么宝贝藏在那片荒地里;还有的人则怀疑萧家得到了某位贵人相助......
各种稀奇古怪、五花八门的念头犹如决堤的洪水一般,在这个往日里宁静祥和的小村落中迅猛地扩散开来。
然而,面对外界传来的种种议论声,萧墨等一行人却仿若未闻,自顾自地沿着前方道路向前迈进。
没多久,他们来到村口,那里已经聚集了好几个准备坐牛车的人。
由于牛车还没来,大家都在那里一边聊天,一边等牛车。
看到萧母他们慢悠悠地走过来,正在聊天的众人纷纷投去好奇的目光。
“哎呦,桂花,你们这是要去镇里呀?”张大娘笑着率先开口询问。
萧母脸上洋溢着温和的笑容,回应道:“是呀,他婶子,我和三郎身体恢复得差不多了,准备去医馆复诊。”
“哎哟,那可太好了!”张大娘一拍大腿,满脸欣慰,“之前就一直担心你们,这下可算是放心了。”
一旁的王婶也凑过来,关切地打量着萧母和萧鸣说道:“看你们这精神头,恢复得肯定不错!萧鸣,感觉咋样?”
萧鸣挺直了身板,自信地笑道:“王婶,我现在可精神了,之前的病痛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张大娘拉着萧母的手,感慨道:“真是不容易啊,好在都熬过来了。希望你们以后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
萧母感动地说道:“谢谢大家的关心,有大家在,我们心里可踏实了。”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气氛十分融洽。
几句寒暄过后,牛大爷赶着牛车来了。
看到萧墨夫妻带着萧母和萧鸣等着坐牛车,就忍不住开口说道:“萧墨啊,今天咋都来了,特别是你娘,这病是好了?”
萧墨恭敬地回应:“牛伯,多亏乡亲们平日里的关照,我娘和弟弟确实好多了,今日准备带他们去镇上,让大夫再给好好瞧瞧。”
牛伯微微颔首,表示对他的回应,然后热情地向他们招手示意上车。
伴随着老牛沉稳而有力的蹄声,牛车开始缓缓移动起来。
车轮碾过乡间小路上坑洼不平的泥土,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与老牛的脚步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首独特的乡村交响曲。
坐在车上的苏摇,目光不经意间扫过正与车上其他人谈笑风生的萧母。
此时此刻,萧母脸上洋溢着幸福和满足的笑容,整个人焕发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活力。
看到这样的场景,苏摇的思绪飘回到了初次见面的时候。
那时的萧母面容憔悴,双眼深陷,颧骨高高凸起,仿佛被生活的重担压得喘不过气来。
她的身形佝偻,原本挺直的脊背也因为长期的劳作和疾病的折磨变得弯曲。
每一次咳嗽都会让她全身颤抖,那痛苦的模样让人看了心疼不已。
而年幼的萧鸣更是面色苍白如纸,身体瘦弱得如同风中残烛,每迈出一步似乎都需要用尽全身的力气。
他那小小的身躯在病魔的摧残下显得无比脆弱,仿佛随时都有可能倒下。
回想起当时的情景,苏摇不禁感叹命运的无常。
那样凄惨的画面,真是到了闻者伤心、见者落泪的地步啊!
然而幸运的是,经过这段时间的调养和治疗,如今的萧母已经逐渐恢复了健康,脸上重新绽放出光彩。
萧鸣也不再像从前那般病恹恹的,而是充满朝气。
望着眼前这一幕温馨和谐的景象,苏摇心中涌起一股由衷的欣慰之情。
就在这时,一阵欢快的笑声传入了苏摇的耳中,打断了她的沉思。
原来是车上的人们,又讲起了一个有趣的笑话,引得大家哄堂大笑。
苏摇也被这欢乐的氛围所感染,嘴角不自觉地上扬,露出了一抹淡淡的微笑。
就这样,在这一路的欢声笑语中,牛车继续不紧不慢地向前行驶着,带着人们驶向那充满温暖和希望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