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军帐内,郑铮与刘晔相对而坐。
此时,郑铮心中泛起嘀咕来:
之前,那传话的军士说,刘晔说他能够帮我解决眼下的问题,也不知他有何办法。
有道是一人计短,众人计长,有时候听听别人的意见,会让思路更加清晰。
一念至此,郑铮语气诚恳的说道:
“子扬,你有所不知,最近我被军粮之事弄的焦头烂额。”
“眼下,我军刚刚经历一场大战。”
“一万两千多的士兵,打到现在已经只剩下八千多人。”
“好不容易打得曹军无法追击,却被粮草不足所困扰。”
“白白浪费了撤军的大好时机。”
“子扬你要是真有办法,帮我解决缺粮的问题。”
“可谓是大功一件,等回到长安,我亲自去主公那里,为你请功。”
“还望子扬,不吝赐教。”
刘晔听闻,心中颇为感动。
初次见面,便向自己诚恳的请教这般重要的问题。
这是对自己信任的很啊。
他刘晔怎能辜负这份信任呢?
于是,刘晔对着郑铮拱手回应道:
“尚书令,此事不难。”
“之前,在袁术发起叛乱的不久之后。”
“袁术为了攻打汝南治所平舆,曾命令其任命的庐江太守刘勋,筹集五万大军的粮草,囤积于安丰和阳泉两座城池内。”
“然而,还不等袁术攻打平舆,朝廷便下诏命,令各路诸侯平叛。”
“那时曹操相应,将大军集结在汝南境内。”
“袁术深知自己不是曹操的敌手,便放弃了进攻平舆的计划。”
“但是存放在安丰和阳泉两地的粮草,却一直都没有运走。”
听到这里,郑铮的心中无比激动:
安丰城中竟然有粮,而他们距离安丰也不过几里罢了。
只要将安丰打下,短时间里,他郑铮或许就不用为了粮草之事发愁了。
一念至此,郑铮赶忙确认道:
“子扬,此话当真!?”
刘晔点头笑着回应道:
“尚书令放心,此事乃是晔亲自操办,绝没有假。”
郑铮闻言一愣,面露疑惑之色,心里嘀咕着:
刘晔说他亲自操办的粮草之事……
他以前还在袁术手下干过?
完全没有印象啊……
见郑铮一脸的疑惑,刘晔赶忙解释道:
“晔不才,之前在刘勋麾下担任一主簿。”
“刘勋出兵攻打临湖之前,晔曾阻拦过,可惜那刘勋不听我言,做出了进攻朝廷天兵的叛逆之举。”
“晔观其非为明主,所以就离他而去。”
“今日,特来投奔太尉。”
郑铮闻言,顿时恍然大悟。
我说刘晔怎么就突然送上门来了。
原来是看出前任老板不行,特地带着安丰城里的见面礼投奔我家老板的。
这也算得上是雪中送炭了。
至于他曾在刘勋麾下,间接为袁术效力?
这根本就不是问题好吧。
乱世争霸,人才最重要。
别说是间接效力了,就是直接效力袁术,只要有才,只要没做太过分的事。
郑铮相信,他家主公断然不会拒绝的。
想到这里,郑铮笑道:
“子扬乃是汉室宗亲,自然要回归汉室。”
“那刘勋不知天高地厚,自然不配拥有子扬这般大才。”
“今日,子扬带来这粮草的消息,对我军来说乃是雪中送炭啊。”
说着,郑铮看向刘晔询问道:
“不知子扬可有用最快的速度,最小的代价攻取安丰的办法?”
“毕竟曹军还在一旁虎视眈眈,不久以后,我军和曹军定然还要有一番较量。”
刘晔闻言,面露自信,轻笑着说道:
“尚书令放心,晔既然敢提那便有办法将安丰和阳泉尽快拿下。”
“之前,刘勋曾传令安丰和阳泉,要将粮草取回。”
“若非朝廷兵马突至,刘勋便已经将那粮草运回了。”
“眼下,那安丰守军尚不知我已归顺朝廷。”
“晔,可以带着些许兵马,当作前来取粮之人,定可诈开那安丰城门!”
郑铮闻言,思索片刻之后,觉得刘晔之策甚是可行。
于是便找来赵云,命其配合刘晔夺取安丰。
当天傍晚,赵云带着一千人,在刘晔的指引下,抵达安丰城下。
只见刘晔朝着城墙上的守军大喊道:
“吾乃主簿刘晔,奉太守之命,前来运粮。”
“还不将城门打开,放我等入城。”
片刻之后,安丰守将来到城头,向城下一望,当即便认出了刘晔。
但望着那一千士兵,安丰守将眉头紧锁,心中满是疑惑:
运个粮草,需要这么多人么?
于是他朝着刘晔喊道:
“刘主簿,运粮需要带这么多人吗?”
刘晔闻言,面不改色的当即回应道:
“将军有所不知,太守如今在和孙策交战。”
“如今正是紧要关头。”
“这批粮草至关重要,不容有失。”
“所以,太守派来了这千余人马,用来保障粮草的安全。”
那安丰守将见刘晔的话不似作假,便放松了警惕,当即派人前去打开了城门。
就在城门缓缓打开之际,赵云突然带人冲进了安丰城,朝着安丰守军发起了进攻。
突如其来的变化,让安丰守军根本反应不过来。
尤其是那安丰守将,他本想到城门处迎接一下刘晔。
却不曾想与赵云打了一个照面,直接被其一枪刺死。
随后赵云大喊道:
“尔等主将已死,还不赶快投降!”
安丰守军见状,顿时放弃了抵抗,纷纷放下了武器,选择投降。
至此,汉军彻底控制了安丰城门。
随后,赵云派人通知郑铮。
接到消息的郑铮,马不停蹄的率军进入到安丰城内,将安丰县城暂时占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