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彦博来到张舜之面前,单膝跪地,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大礼,口中说道:“徒孙文彦博,叩见师爷。”
“你这臭小子!” 张舜之看着跪在身前的文彦博,眼中满是宠溺,佯怒嗔怪道,“要不是伏迦告知我,你竟孤身一人跑到这边城,你打算瞒我到几时?” 语气里虽有责备之意,却又透着浓浓的关切。
文彦博微微低下头,脸上泛起一丝红晕,带着几分心虚解释道:“让师爷挂心了,弟子也想效仿师爷,来这边城传道授业,为百姓做点实事,这才没敢惊动师爷。”
“你这孩子,倒也是有心了。” 张舜之抚须而笑,袖中玉笏突然绽放出十二道儒家星芒。那些星芒在空中勾勒出 “心如止水” 四个大字,将三十城百姓眼中的恐惧化为清明。
柳三甲拱手问道:“前辈,这巴蛇族老该如何处置?” 他的本命飞剑正悬停在字帖上空,剑尖滴落的血珠在金光中化作朵朵青莲。
“妖就是妖。” 张舜之的声音突然如黄钟大吕,“妄图屠戮人族者,须受儒道之火淬炼其神魂!”
他玉笏轻点字帖,《正气歌》全文化作金色锁链,将巴蛇族老的蛇躯紧紧捆缚。
“不!” 巴蛇族老发出撕心裂肺的哀嚎。他的千丈蛇躯在金光中急剧萎缩,青鳞如朽木般片片剥落,露出底下森森白骨。那些白骨刚一接触浩然之气,竟开始生长出儒生冠带,每片骨甲都浮现出《论语》的微言大义。
“哧哧 ——” 腐蚀声中,巴蛇族老的修为如退潮般下跌。他的蛇尾在虚空中疯狂抽打,却在触碰到金光的刹那,化作手持竹简的儒生虚影。
当修为跌至神藏境时,他的蛇头已完全化作大儒模样,头戴进贤冠,颌下三缕长髯无风自动。
“张舜之!你敢如此羞辱我族!” 巴蛇族老的声音带着哭腔。
他的蛇躯此时已完全儒生化,每条鳞片都刻着 “仁义礼智信” 的篆文,就连周身妖气都变成了醇厚的墨香。
“羞辱?” 张舜之突然轻笑,“本座不过是让你明白,即便是妖族,也当知廉耻。”
他玉笏一挥,字帖上浮现出 “知行合一” 四个大字,“即日起,你便镇守此处三十城,若再敢生异心 ——”
话音未落,巴蛇族老的蛇尾突然炸开,化作千万片竹简飘落。每片竹简上都记载着他的罪行,在金光中熊熊燃烧。
“谨遵夫子教诲。” 巴蛇族老的儒生面容突然露出虔诚之色,他双手抱胸,对着张舜之行起了儒家大礼,“弟子巴檬定当守护人族百姓,以赎前罪。”
柳三甲与闻人岳面面相觑,他们看到巴蛇族老的识海中,竟浮现出《大学》《中庸》的典籍虚影。那些虚影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取代他原本的妖族记忆。
“这便是儒道的教化之力。” 张舜之转身时,玉笏已化作一座小型书院虚影,“妖族若想在人族疆域立足,便得学会做人的道理。”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妖族祖庭深处,那座由万年玄冰堆砌而成的议事大殿内,一片死寂。
那位曾与柳三甲对话的中年男子,此时正手持一面散发着幽光的骨镜,镜中清晰映照着边境三十城发生的一切。
他望着镜中已然落败的巴蛇族老,以及强势登场的张舜之,不禁幽幽长叹一声,喃喃自语道:“唉,看来,巴蛇族这次真是选错对手了。”
“彦博,此地尘埃已定,该回书院了。” 张舜之拂袖收了《正气歌》字帖,十二道儒道星芒自袖中消散。他转身时,腰间玉笏突然发出清越鸣响,惊起云端栖息的仙鹤。
文彦博望着师爷身后逐渐淡去的金光牢笼,喉结滚动数次。他的右手死死攥着腰间的《春秋》竹简,指节因用力而泛白,左掌却在无意识中抚摸着胸口,那里藏着他与妖族孩童交换的骨笛。
“老夫的话,你可听见了?” 张舜之突然转身,三千丈儒道神识如潮水般涌来。他看到弟子眼中闪过的慌乱,以及藏在慌乱下的坚定。
“师爷!” 文彦博突然跪倒在地,竹简散落一地,“弟子想在边城开设学堂,教妖族孩童读书明理。” 他的声音在颤抖,却带着破釜沉舟的决绝。
张舜之的瞳孔骤然收缩。他袖中玉笏浮现出至圣先师的虚影,那虚影微微摇头,却又轻轻点头。
“胡闹!” 张舜之突然一掌拍碎身旁巨石,石屑在儒道之力中化作齑粉,“妖族生来便是茹毛饮血的畜生,教化?简直是与虎谋皮!”
“可是师爷!” 文彦博叩首在地,额头渗出鲜血,“当年您在北海之滨教化鲛人,不也让他们懂得了礼义廉耻?”
张舜之沉默了。他想起三百年前,那个在暴风中为鲛人学子撑伞的自己。海腥味的血雨中,他用儒道之火为他们淬炼神魂,教他们用尾鳍书写《诗经》。
“也罢。” 张舜之突然将玉笏刺入地面,三十城的土壤中瞬间冒出无数竹简。
“但若有妖族敢伤你分毫 ···” 他的声音突然变得冷冽如冰,“为师会用这柄玉笏,将整个妖族钉在史书的耻辱柱上!”
文彦博惊喜抬头,却发现师爷的身影已化作金光远去。
柳三甲与闻人岳,如影随形地追着那道金光。
天际传来张舜之最后的传音:“彦博,莫要忘了《春秋》中的‘华夷之辨’。”
文彦博站起身,捡起散落的竹简。他望着远处儒生化的巴蛇族老,突然取出胸口的骨笛。
笛声响起时,三十城的妖族孩童从废墟中走出,他们的眼中,倒映着文彦博手中竹简上的 “有教无类”。
文彦博望着眼前那群妖族孩童,他们或长着尖耳,或身后拖着毛茸茸的尾巴,皮肤颜色各异,可那一双双眼睛,澄澈得如同山间最纯净的清泉,满是对未知的好奇与渴望。
文彦博嘴角上扬,绽出一抹温和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