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毅慢悠悠放下茶筅,氤氲茶香中抬起头:
“圣人,诸位将军,这东西真正厉害之处,是能让大新的谋略快敌十步——当东突厥还在集结兵力,我们已看清他们的主攻方向;
当他们自以为隐蔽行军,我们的伏兵早已在必经之路候着。”
“甚至...能让圣人亲眼看着敌军主帅的脑袋,如何从马上滚落。”
死寂瞬间笼罩大殿。李承远凝视着刘毅眼底翻涌的锋芒,“你既造出这奇物,必有全盘考量。说说,若要将其用于对抗东突厥,该如何部署?
刘毅放下茶盏,指尖叩击着案几:“东突厥屡屡犯边,靠的是骑兵来去如风,我军往往后知后觉。有了这望远镜我们会提前知道敌军来犯。
“就算能提前预警,等援军赶到,敌军早抢完跑了!”徐峥说道。
“徐大人,我还没说完呢,一旦确认敌军规模、方向,我们可提前在河谷、隘口设伏,就算不能全歼,也能咬下他们半只羽翼。”
“再者,可组成一支千人小队,配备望远镜,深入东突厥腹地,实时传递敌军情报,如此,便可在他们尚未行动之前,就谋划应对之策,变被动为主动。”
杜文正抚着胡须,微微点头:“此计甚妙,只是这队伍深入敌后,粮草不就断了。
“杜大人,东突厥可以抢我们的百姓,我们为何不可抢他们的部落?”刘毅反问。
刘毅这话一出,殿内众人神色各异。
“刘毅,我大新向来以仁义之师自居,虽东突厥屡屡犯边,行径恶劣,但我军若行抢掠之事,与他们又有何异?”李承远微微皱眉。
“圣人,臣所言并非单纯的抢掠,而是拿回属于我们的东西。更重要是,“我们一旦抢了他们的粮草,这些部落必定会向东突厥的王索要补给。给则自损储备,不给则生内乱。待他们内耗,我们坐收渔利。”刘毅眼中闪过一丝狡黠。
徐峥眼睛一亮,叫好道:“此计妙啊!既能补充我军粮草,又能让东突厥内部自乱阵脚,实在是一举两得。”
李承远沉思良久,缓缓说道:“刘毅之策,虽有一定风险,但若是运用得当,对东突厥将是沉重打击。只是,这深入敌后抢夺粮草、分化敌军之事,还需再做周全谋划。诸位爱卿,你们还有何想法,尽管说来。”
张亮站出来,神情严肃:“圣人,深入敌后,风险重重,这支千人小队不仅要配备望远镜,还需挑选军中最为精锐、擅长长途奔袭与隐蔽行动的士兵。同时,要制定详细的撤退路线,一旦暴露,能迅速安全撤离。”
谢英峰也补充道:“没错,此外还需与边境驻军密切配合。当小队传递回敌军情报后,边境驻军能及时做出反应,或设伏,或突袭,让东突厥首尾难顾。”
“可以让这支小队不穿我们大新的服装,”
刘毅眼中闪过一丝精明,接着说道,“如此一来,就算东突厥察觉是大新所为,却也拿不出确凿证据。”
太子点头附和:“既能达到目的,又能避免让大新落下话柄。”
刘镇羽看着侃侃而谈的刘毅,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那个往日里被众人视作不学无术、游手好闲的儿子,此刻竟能在这朝堂之上,面对圣人与一众将领,如此条理清晰、胸有成竹地阐述对抗东突厥的谋略。
刘镇羽只觉得仿佛重新认识了刘毅一般。心中不禁泛起一阵复杂的情绪,有惊讶,有欣慰,更多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自豪。
李承远猛地一拍茶台,震得茶盏里的茶汤都溅了出来,
“好!好个一石三鸟之计!
扫视殿内武将,目光最终落在刘镇羽身上,“刘镇羽,由你和张亮将整个计划详细整理,朕要确保这每一步都经过深思熟虑,万无一失。”
毕竟李慎只说了一个方法,想要把这个计策实行下去,还是要看在座的将军。
二人起身双手抱拳,
“臣遵旨。”
“至于执行——”李承远沉吟片刻,看向宋三斤,“三斤这支千人小队便由你亲自挑选、训练。记住,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宋三斤乐呵呵地站了起来:
“圣人放心!末将定挑出最狠的兵、骑最快的马,把东突厥的老窝搅个天翻地覆!”
“刘毅,能尽快制造么?”李承远问道。
刘毅摇了摇头。
殿内气氛瞬间凝固。
宋三斤的笑容僵在脸上,“
这可咋整?没望远镜,咱这计不全白瞎了?
杜文正眉头拧成死结,连捋须的动作都停了。
李承远指尖叩着案几,发出急促的\"哒哒\"声,目光如炬:“说清楚,是材料不足,还是匠人不够?”
刘毅垂眸望着茶盏中浮沉的茶叶,“回圣人,镜片是用琉璃制成的,就是这琉璃价格太高,只要有钱,就能造出来?”
徐峥满脸愁容:“这可难办了。”
杜文正捻着胡须,连连叹气。
宋三斤急得直跺脚:“眼瞅着好计就在眼前,难道要因为没钱黄了不成?”
“诸位大人我说的是我没有钱,但户部有钱呐。”刘毅说道。
“你说多少钱能做一只望远镜?”李承远问道。
“至少两千贯?”刘毅回答。
李承远“嗯”了一声,然后猛地回过味来了:“你们先下去,刘毅留下。”
看几人退出宣政殿,李承远才开口:“你小子,这是挣钱挣到朕的身上了。”
刘毅被说中心事,脸不红不跳,
“圣人,这琉璃本就价值不菲,就这一个望远镜我就打磨了十天,才能用,是真值钱。”
“别和朕扯这些没用的,到底多少钱。”
“一千五百贯。”
“三百贯。”李承远讨价还价。
“一千贯,圣人真不能再少了,本钱都不够。”
“二百贯。”李承远直接压价。
“五百贯,我就当给新朝做贡献了。”
“嗯,一百贯,朕要两千只,两个月完不成朕就砍了你。”
“哪有这样还价的,您这不是欺负人吗?”刘毅嘴里嘟囔着。
“就欺负你了。”
“圣人,您不能不讲理不是。”
“十……。”李承远刚要开口。
“成交,成交,一百贯就一百贯,两个月给您送来。”刘毅摆出一副苦瓜脸。
“滚吧!”李承远满意了。
刘毅屁颠颠的退出去宣政殿。
“圣人,您这是和刘毅谈生意?”看到经过的张宁有些不解的出声问道。
李承远从来都是不苟言笑,张宁在他身边快四十年只在他和皇后娘娘在一起是见过李承远这样。
如今这李慎却在他面前从容不迫。谈吐间落落大方。也叫李世民刮目相看。
作为一个现在人没有接触过封建朝代,刚开始也是害怕李承远的,害怕一不小心做错什么被砍掉脑袋。
但经历过几次后,刘毅觉得李承远也没什么两样,也是一个鼻子两只耳朵,慢慢的就恢复了现代人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