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毅最近过得十分悠闲,每天就在家里盘核桃,倒也惬意。只是有件事让他不太满意,就是这每天喝的茶水,真是一言难尽。
倒不是他对茶有多挑剔,实在是这茶的滋味和后世的比起来,差太远了。心里琢磨着,看来还得靠自己动手,炒一炒、加工加工,才能喝上合心意的茶。
一边盘着核桃,一边回忆着炒茶还有哪些细节,是自己没有想到的。
脑海中像过筛子般梳理炒茶步骤。“炒茶时锅温关键,可古代炉灶,火候难控,茶叶下锅时机也得拿捏。”他低声自语,手上核桃碰撞声渐缓,满心沉浸在炒茶的思索里。
“翻炒频率和力度也有讲究,太用力茶叶易碎,力度小又受热不均。”刘毅越想越觉得学问深,懊悔自己之前盲目动手太过草率。
陆铁牛走了进来,跟在他后面的还有两男一女。
陆铁牛向刘毅解释,这几人是在董家庄寻到的,原本是刘家在庄子里的旧人,自己做决定给他们带回来了。
刘毅放下手中正盘着的核桃,抬眼打量这三人。
“小公爷,这位是造纸工匠赵秋生和他的儿子。”
又指着妇女,“这位曾经服侍过老夫人。”
陆铁牛介绍了一下,然后又指着刘毅说道:“这位就是小公爷。”
“铁牛兄弟,小公爷就是二小姐的孩子。”
妇女看了刘毅一眼,又转头看着陆铁牛。
“是的。”
陆铁牛重重的点头。
妇女听到后瞬间跪在了刘毅面前,“老奴终于见到二小姐的亲人了。”说着,眼泪止不住地滚落。
刘毅连忙起身,上前扶起妇女,“婆婆快请起,往后日子还长,您能回来,我心里欢喜。”
把妇人扶到椅子上坐下。又随后吩咐婢女去把刘氏请来。
这才看向赵秋生,赵秋生赶忙拱手,“见过小公爷。”
刘毅摆了摆手。
“实不相瞒,我打算开一个造纸工厂,如今正需要像您这样的能工巧匠。不知您可愿意帮我?”
“愿意,小公爷如此看得起老奴,老奴自当为小公爷效力。”赵秋生一脸诚恳,眼中满是感激与决然。
“赵师傅爽快!往后这造纸的事儿,可就全仰仗您和令郎了。”
“谢谢小公爷。”
父子二人赶紧对着刘毅拱手。
“赵师傅,不用这么客气,日后我们都是一家人。”
刘毅扶起两人。
听到刘毅这么说二人也非常开心,知道自己一家有了着落。
“小公爷放心,来的路上铁牛兄弟已经和我们说过了,我们一定会拿出做好的手艺为您造纸,空余时间改良纸的品质。”
赵秋生拍着胸脯保证。
“那就好。”
刘毅看了看两人,对一个婢女说道:“你先带这两位去吃点东西,休息一下。”
“是,小公爷。”
婢女应了一声带着二人走了出去。
陆铁牛看着离开的二人,回过头对刘毅说道:“小公爷,我擅自作主将这些人接来,您可别见怪。”
刘毅欣慰的看了陆铁牛一眼。“铁牛,你做得对,我高兴还来不及,怎么会怪你?咱们庄子要发展,正需要人手,这些旧人知根知底,信得过。”
“小公爷这么说,我就放心了。”
陆铁牛知道刘毅不会怪自己,可心里仍觉得该把擅自做主的缘由讲清楚,不然总像有块石头压着。
“铁牛,他们现在安置在哪?”刘毅拿起核桃。
“小公爷,我把他们安置在之前护卫营训练的闲置营房了。那儿地方宽敞,屋子也还算整洁,简单收拾一下就能住人。
“给他们暂时安排在那倒行,可这不是长久之计,大约来了多少人?”刘毅问道。
“他们大约来了不到五十人。”
“我上次看到砖窑不是攒了很多砖头青瓦吗,都用上,盖房子。”
刘毅大手一挥,做出决定。
正好砖窑的砖头都快没地方堆了,与其放在那边风吹雨淋,不如盖成房子。
“盖多少?”
陆铁牛问道。
“让李伯找块地方,能盖多少是多少,以后庄子上还会进一些人。”
刘毅想了一下,回答道。
“这……..”
陆铁牛想说盖这么多房子,庄子上的人也没住上,不会有什么意见吧。
“铁牛有什么问题你就说,跟我这么长时间了。”
陆铁牛扭捏的说道:“小公爷盖这么多房子,可需要花不少钱吧?还有庄子里的房子还是破房子呢,庄户们不会有意见吧?”
“没事,让他们自己盖,庄户要是想盖房子也让他们去砖窑自己去拉,大不了让陈师傅多烧一些砖瓦。”
刘毅可不在乎这点钱。
陆铁牛脸上露出担忧的神色,连忙说道:“小公爷,这可有些不妥。要是让大伙都去给自己盖房子,咱们工厂的场地不就没人建了。”
“铁牛,你别着急。咱们给大伙开工钱,他们不会傻到放着工钱不挣,先忙着自家的事儿。”
刘毅轻轻一笑,停下转动核桃的手。
其实陆铁牛却不知道,刘毅怎么可能做赔本生意?
砖头瓦片是现成的,木料可以去山上砍,刘毅只要出一些工匠的工钱。
再说刘毅也没打算盖院子,只是准备参照前世的筒子楼,一并排盖房间就行了。
但是在庄户们看来,这却是了不起的大手笔,在他们以往的认知里,盖房子是一辈子的大事,得省吃俭用、积攒多年才能实现。
最主要的是人心,这些房子不仅是砖瓦堆砌,更是凝聚人心的关键。
刘毅突然想到一件事。
“铁牛,这么多人过来投奔咱们也不能让他们待着,你回去让晚桃安排一下让他们都进厂子里。”
已经在售卖的香皂,御酿古香,即将售卖的铅笔,书籍,纸张刘毅想了想自己已经有这么多的东西了。
“小公爷考虑得周全,我这就去找晚桃商量,保证把人都安排得妥当。
正说着,刘氏快步走进来。刘毅见状,连忙起身迎上前去。
此时他才发现,那位曾侍奉老夫人的妇人还坐在一旁。
刘氏一眼就认出了妇人,眼眶瞬间红了。
“这不是翠翠吗?这么多年没见,你可让我好想啊!”原来,这位妇人叫翠翠,在刘氏年少时便一直侍奉左右,主仆二人感情深厚。
翠翠听到刘氏的声音,颤抖着站起身,嘴唇嗫嚅,一时说不出话来,泪水再次夺眶而出。两人快步走到一起,紧紧相拥,泣不成声。
刘毅在一旁看着,心中也满是感慨。
待两人情绪稍缓,刘毅扶着母亲坐下,轻声说道:
“母亲,翠姨能回来,是咱们的福气。以后就让翠姨留在您身边,好好陪陪您。”
刘氏连连点头,拉着翠姨的手说:“是啊,翠翠,这些年你一个人在外面受苦了。以后咱们一家人再也不分开。”
“能看见二小姐,是翠翠的福气,这些年漂泊在外,时常想起和二小姐在一起的日子,如今回来,就像又有了家。”
刘氏轻抚翠翠的手,眼眶泛红:“翠翠,这些年你怎么过的?”
翠翠抽噎着:“二小姐,自从和你走散就和赵大哥他们一起落户在董家庄。”
刘氏将她搂进怀里:“回来就好,以后不用受苦了。”两人忆起往事,有说有笑。
刘毅见她们聊得投入,碰了碰陆铁牛,示意出去。
赵秋生和赵阳吃过饭走了过来。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激动的差点给刘毅磕头。
“小公爷,以后我这条命就是你了,不管刀山火海,只要你一句话,我赵秋生不皱一下眉头。”
赵秋生哽咽着举起手发誓:“如果有违此誓,天打五雷轰!”
赵阳也赶紧举手发誓。
刘毅刚开始还是很不喜欢这种形式主义,慢慢的见多了也就习惯了。
“好好干,以后少不了你们的。”
此时的大新百姓绝大多数心思很单纯,认定了一个人,基本上都会一辈子跟随。
当天下午陆铁牛就带着赵秋生父子俩回到庄子。
第二天一早就开始忙造纸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