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毅再次行礼,缓缓退出殿外。一出宣政殿,那压抑之感瞬间减轻几分,长舒一口气,加快脚步往皇宫外走去。
走在宫道上,刘毅思绪翻涌。既然已经接下了炭笔推广这个烫手山芋,被卷入这场变革的浪潮,索性就再大胆些。
心里琢磨着,既然炭笔可行,那不如再试试铅笔,那玩意儿可比炭笔好用多了,书写流畅还不易弄脏手。虽说制作工艺肯定复杂些,但也并非毫无头绪。
还有活字印刷术,如今书籍的复制全靠人工刻字,效率低下、成本高昂,若是能将活字印刷搞出来,那传播知识的速度和广度可就不可同日而语了,天下学子获取书籍的难度也能大大降低。虽说造纸的难题一时难以攻克,但活字印刷术可不依赖于纸张的成本,只要能做成,哪怕是粗糙些的纸张也能发挥大作用。
出了宫门,刘毅翻身上马,朝着国公府奔去,踏入小院连打招呼的婢女都没有理,转身便向书房走去。
一进书房,“砰”的一声,便用力关上了门,将外界的喧嚣统统隔绝在外。屋内光线有些昏暗,他也没点灯,径直走到书桌前,“扑通”一声坐下。
望着书桌上摆放的几支炭笔,刘毅的眼神逐渐变得坚定。深吸了一口气,伸手拿起一支炭笔,在空白的纸张上无意识地划动着,脑海里开始飞速运转。
如今在国公府内做这些已经不现实了,香皂厂,酒厂都在国公府内,在办厂长就会打扰到家里的正常生活。可要是真有心想成为名副其实的董事长,扩大规模是绕不过去的必经之路。只有扩充产能,拓展业务版图,才有可能在新朝中站稳脚跟,跟世家抗衡一下。
庄子那片空地需要建设起来,现在还是冻土,地基也挖不了。可时间不等人,建设厂房已经是迫在眉睫。
而建造房屋,就离不开砖。虽说当下这个时代已有制砖工艺,但与自己记忆中的样式大相径庭,况且以目前的建设规模,需求量极大,常规渠道恐难以满足。不如主动出击——自己建窑烧砖。现在烧砖是唯一的选择,自己虽然不会,那就找专业的人来做。
想到这刘毅立刻充满了干劲。
刘毅越想越激动:“福子!福子!”
没一会儿,福子就慌慌张张地推开书房门:“少爷,您叫我?出啥事儿了?”
“福子,我问你,咱庄子有没有懂烧砖的?”
福子摇了摇头:“小公爷,我哪知道。”
兴奋过头的刘毅笑着说道:“忘了,你也不知道,走去庄子里,叫上铁牛。
福子应了一声,转身匆匆跑出书房。不多时,便带着铁牛赶来。铁牛身形高大壮硕,神色沉稳,进门后先拱手行礼,声音低沉有力:“小公爷,您找我。”
刘毅拍了拍铁牛的肩膀:“铁牛,跟我去庄子一趟,有要紧事。”说完,便带着两人快步走出国公府。
门口,一辆马车早就准备好了。刘毅抬脚先上了车,铁牛一转身坐到车夫的位置,抄起缰绳。福子则麻溜地爬到马车另一边,挨着车厢坐好。铁牛轻甩缰绳,嘴里吆喝一声,马车慢慢动了起来。车轮在石板路上咕噜咕噜地滚着,发出沉闷的声音。
一路上,刘毅向他们大致说了要在庄子建窑烧砖的事儿。铁牛听完,认真思考片刻后说道:“小公爷,巧了!听庄子招来的那几个安保说,庄子里有一个以前干过烧窑的老师傅。只是没太放在心上,具体情况我也没细问。”
刘毅兴奋地说道:“真有这等事?那可太好了!铁牛,你可算带来个天大的好消息!”
福子也在一旁乐呵道:“这下好了,看来咱们这砖窑有希望了!”
马车在土路上颠簸前行,三人你一言我一语,不知不觉间,庄子的轮廓已隐隐出现在前方。
马车缓缓停在村长家门前,刘毅径直跳下马车,还没等他们敲门,村长就听到动静,从屋里迎了出来。
“哟,小公爷,什么风把您给吹来了?”村长满脸堆笑,热情地招呼着。
刘毅笑也笑着迎了上去:“李伯,我这次来,是打算在咱庄子建个砖窑。
你也知道,现在地还没解冻,工房暂时盖不了。但咱们往后用砖的地方多,需求量大,所以我想着自己建窑烧砖,不仅能满足需求,还能让庄子里的壮劳力有活干,多挣点银子。 ”
李福顺一听,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一拍大腿说道:“这感情好啊,咱庄子的壮劳力正愁没活干呢,这下可有盼头了。我这就去叫人,保证一个不少都给您喊来!”
刘毅接着又说道:“村长,我还听说庄子里有个会烧窑的老师傅,您应该知道是谁吧?还得麻烦您把他也一起叫过来。”
李福顺思索片刻后:“您说的是老陈头吧?虽说年纪大了,要听到能挣银子,保准能来。
刘毅点头,眼中满是期待:“行,那就有劳李伯了。我们先去空地那儿等着,您把人带来就行。”
说罢,刘毅带着铁牛和福子往空地走去。一路上,寒风吹过,刘毅却觉得浑身充满干劲。
到了空地,刘毅站在中央,张开双臂,感受着四周的空旷与寂静,仿佛已经看到未来这里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
福子好奇地张望着,兴奋地问:“小公爷,等这砖窑建成,咱们的厂房也能开工了吧?”
刘毅笑着回答:“那是自然。等砖窑建好,烧出足够的砖,咱们的厂房就能顺利开工。到时候,规模肯定比国公府里的大得多,产出的货物不仅能满足乾安城,还能运往其他地方。”
铁牛在一旁默默点头,目光坚定:“小公爷放心,只要有需要,我铁牛一定全力以赴。”
刘毅正和铁牛、福子说着话,突然眉头一皱,心里暗叫一声“不对劲”。他清楚记得上次来的时候,这片空地上还有个不大不小的土坡,可如今却平整得不见一丝痕迹。正疑惑间,远处传来熙熙攘攘的人声。
刘毅抬眼望去,只见村长李福顺带着一百多人浩浩荡荡地走来。人群中,有身强力壮的小伙子,也有经验丰富的中年汉子,大伙脸上都带着好奇与期待。
李福顺走到近前,笑着对刘毅说:“小公爷,庄子里听到动静的壮劳力都来了,这些都是干活的一把好手。还有些人住得远,或者这会儿正忙别的事儿,一会陆续还能过来。”
刘毅连忙致谢:“李伯,真是辛苦您了,这么短时间就召集了这么多人,多亏了您帮忙。”
李福顺摆了摆手,憨厚地笑道:“小公爷这说的啥话,您这是为咱庄子谋好事儿,我搭把手是应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