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神色一黯,搁下手中酒杯,沉声道:“西北郡暴雪,户部统计,五万多灾民正往乾安城逃难,预计五天内就能到达。”
刘毅闻言追问道:“听说西北郡暴雪不是已经赈灾了么,怎么还会出现这么多的灾民?按道理,赈灾物资及时发放,百姓生活有了保障,不该大规模出逃啊。难道是赈灾过程出了岔子?”
太子眉头紧蹙,满脸愁容,无奈地摇了摇头说:“此次雪灾太过严重,超出了所有人的预估。暴雪持续下了半月有余,房屋也被积雪压垮了大半 。赈灾物资虽已发放,但只够维持百姓短期内的温饱。百姓们为了活下去,只能拖家带口来乾安城寻求生机。”
刘毅嘴里嚼着一块肉,腮帮子鼓鼓的,含糊不清地说道:“来就来吧,怕什么。城外有那么多宽敞空地,搭些棚子,再设几个粥摊,安置灾民应该不成问题。等到来年开春,雪化了、路通了,他们不就能回家了?”
太子苦笑着摇头,脸上满是疲惫与无奈:“哪有那么简单,这事朝堂上已经吵了三天了。户部尚书哭穷,说国库里实在拿不出多余的银子来筹备救灾物资了,再拨钱,其他事务都得停摆。还有些大臣提议把灾民分流到周边郡县,可周边郡县也各有难处,根本不愿接收,相互推诿扯皮。”
刘毅心里瞬间“咯噔”一下,暗自腹诽:“哎呦我去,这不和那些个小说里写的桥段一模一样么?什么国库空虚、互相推诿,没想到现实里还真就发生了。”他眉头紧锁,脑海中飞速闪过各种小说里的救灾情节,突然灵机一动。
刘毅猛地咽下嘴里的肉,一抹嘴,眼睛放光道:我有主意了。”
太子闻言,苦笑说道:“什么主意,你说说。”
刘毅兴奋地一拍大腿,站起身来,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殿下,咱们以工代赈啊!修缮城墙、拓宽道路、甚至是修建水库,只要是这个时候能干的过都行。把灾民组织起来,让他们参与劳作,按照工作量给他们发放食物和报酬,这样既能解决灾民的温饱问题,又能推动国家的建设。
太子眉头拧成了个疙瘩,满脸疑惑与担忧,语气中带着几分急切:“你说的这以工代赈听着是不错,可问题根本没解决啊!国库空虚,拿不出银钱,就算是以工代赈,不还是没钱发放食物和报酬么?”
刘毅微微眯起眼睛,脸上浮现出笃定的神色,语气中带着一丝嘲讽:“您不妨去问问户部,指定有钱留在别的项目,只是舍不得拿出来救灾罢了。您还真以为堂堂国库,连这点赈灾的银子都凑不出来?我看他们就是私心作祟,不肯松口罢了。”
太子听了,皱着的眉头慢慢松开,眼睛里透着惊喜,觉得刘毅这主意真不错。他忍不住问道:“你这办法挺妙啊,从哪儿琢磨出来的?”
刘毅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神秘笑容,故作轻松地摆了摆手:“从一本古书上看来的。你也别问是哪本古书了,前阵子炭盆里意外走水那书已经被烧没了,现在就算想找也找不到咯。”
酒过三巡,两人脸上都泛起了淡淡的红晕。太子缓缓起身,拍了拍刘毅的肩膀,眼中满是感激与信任:“今日多亏有你,让我心里有了底。天色也不早了,我得回宫去,免得让人起疑。”
刘毅赶忙站起身,双手抱拳,一脸诚恳地说道:“殿下,今天说的这些事儿,您可千万别说是我出的主意。我就在背后给您帮忙,你也知道我这个人怕麻烦,切记,祝太子殿下一路顺风。”
送走太子后,刘毅伸了个大大的懒腰,只觉浑身的疲惫一下子涌了上来。他唤来福子,简单交代了几句,便拖着步子回到卧房。晚桃早已备好热水,刘毅洗漱完毕,一头栽倒在床上。
第二日清晨,天色微亮,巍峨的乾安城皇宫便热闹起来。朝堂之上,龙椅上李承远神色凝重,目光缓缓扫过殿下群臣,声音低沉地问道:“西北郡灾民将至,诸位爱卿可还有良策?”
满朝文武瞬间安静下来,一时间鸦雀无声,大臣们面面相觑,无人敢率先开口。
李承远见无人应答,心中的怒火“噌”地一下蹿了起来,猛地一拍龙椅扶手,“砰”的一声巨响在空旷的朝堂上回荡。他的脸涨得通红,眼中满是失望与愤怒,大声吼道:“平日里朕待你们不薄,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如今百姓受灾,流离失所,马上就要到乾安城了,你们却一个个噤若寒蝉,拿不出半点主意!朕养你们这群臣子有何用?”
大臣们吓得浑身一哆嗦,纷纷垂首,头埋得极低,大气都不敢出。
户部尚书林成民双腿打颤,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滚落,他偷偷抬眼,瞧见李承远那仿佛能吃人般的眼神,又赶紧低下头去。
就在这时,太子神色沉稳,大步向前,拱手行礼后说道:“父皇,这几日儿臣仔细思量朝中大人们的议事内容,反复权衡利弊,如今倒是有了新的思路。”
李承远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期待:“哦?说来听听。”
太子深吸一口气,挺直脊背,环顾朝堂一周,缓缓开口:“父皇,儿臣以为,咱们可采用以工代赈之法。西北郡的灾民不日将到乾安城,我们可组织他们参与修缮城墙、拓宽道路、修建水库等工程。
一来能解决他们眼下的温饱问题,让他们有活干、有饭吃,还能解决他们大规模闹事;
二来这些工程对国家建设大有裨益,可谓一举两得。”
太子话音刚落,朝堂上便响起了一阵嗡嗡的讨论声。有的大臣交头接耳,小声议论着可行性;有的微微点头,似乎颇为赞同;还有的则面露犹豫之色,欲言又止。
“此策利国利民,既能安顿灾民,又能强基固本,实乃高瞻远瞩。”一位年迈的大臣捋着胡须,缓缓说道。
“组织灾民干活,谁来管理?又如何保证工程的质量呢?”另一位大臣紧接着说道。
就在众人议论纷纷之时,三皇子李越嘴角挂着一抹冷笑,大步迈出。
眼神中透着一丝傲慢:“太子殿下,您这想法太过天真了。且不说国库空虚,根本拿不出足够的物资来支付报酬。单说那些灾民,让他们参与如此重要的工程,能行吗?到时候工程进度拖沓,质量堪忧,岂不是劳民伤财?依我看,还是应该把灾民分流到周边郡县,各郡县按比例分担,这才是正途。”
李越说完,朝堂上又是一阵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