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母妃定是因身子弱才做这样的梦,作不得真的。”南宫皓故意劝道,他知道此事定是母妃想出来的,好借这个机会身体大好,但他必须装作对此事一无所知。
南宫帝摆手制止他,“天地之大,无奇不有。如今你母妃的病太医们都束手无策,朕倒是愿意相信还有别的法子,朕已派人去寻找道法高深之人,此事你就不必管了。若作法无果,朕定会召示天下,为你母妃寻找能人异士治病。”
“儿臣代母妃谢过父皇。”
“嗯,此事就先这么定,至于你的赏赐,父皇想让你进户部,做户部左侍郎去协助苏明昌为充盈国库出谋划策。”
“父皇,儿臣资历尚浅,恐难当此任,怕是会引起朝中非议。”南宫皓心里清楚,筹粮之事若成自己便能真正进入朝堂,但未料到父皇会把仅次于户部尚书之位给自己。
“朕看谁敢!断粮之事朝中无人能解,如今却被朕的儿子解决了,此点已远胜朝中多人,安排你做户部左侍郎实至名归。”
“可是,父皇,这计策并非儿臣想出……”
“勿需多言,钥王妃深明大义有为民之心,她定不会计较朕如此安排,可惜她是女子不可出仕,日后你去了户部,有些事说不定还是可以去找钥王妃商议,朕发现她于经商一途天赋异禀,若能得她指点,国库定能日渐充盈。”
“儿臣谨遵父皇之命。”
“时辰不早了,这些日子辛苦你了,早些回去休息吧。”
“儿臣告退。”
南宫皓离开御书房回自己的宫殿,一路上反复琢磨着父皇的话,郡主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但父皇却公然告诉自己,日后户部之事可找郡主去商议,郡主是钥王妃,父皇这是默认了自己与冷宵走得近,看来父皇对太子确有不满,因为之前父皇总是叮嘱自己要好好辅佐太子,今日要安排自己去户部却对太子只字未提。
大年夜前一天,冷宵陪着俞乐乐去逛街,天虽然很冷,但街上却比往常还要热闹,此时朝中大臣早已休沐,路上也遇到许多大臣携家眷在街上逛。
俞乐乐和冷宵未料到,年节时分,大家议论最多的居然不是年货,而是颜贵妃,而且还有说书人在讲颜贵妃的传奇故事。
俞乐乐想听听颜贵妃的故事究竟是怎么传的,便拉着冷宵到了一家不错的茶馆听书。
话说陛下日理万机,忽有一日在御书房小憩,梦见颜贵妃乃是被冤枉,便命人重查了旧案,结果真如陛下所梦,颜贵妃原是被熹嫔陷害,熹嫔乃是如今的熹妃。陛下震怒,将熹妃打入冷宫,终身不得出。
然,颜贵妃虽出了冷宫,但因在冷宫中十几年,身子早已是油尽灯枯,陛下对此心痛万分,日日留宿紫华宫陪着颜贵妃,原以为佳人时日无多,谁料陛下又偶得一梦,梦中得一高人指点,说颜贵妃的病需道法高深之人作法方可医治。
宫中一向不信这荒谬之谈,但为了颜贵妃,陛下还是派人多方去寻找道法高深之人,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就在前些日子,陛下终于寻到一厉害的道士为颜贵妃作法。
原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找道士作法,谁料,道士做完法的第二日,颜贵妃的陈年旧疾便皆大好。
陛下一高兴,便下旨大赦天下……
听说台上说书人讲的天花乱坠,俞乐乐与冷宵对视一眼,无语。
俞乐乐:艺术果然高于生活,远高于生活!
前日陛下传冷宵夫妇进宫时,俞乐乐便知道颜贵妃离奇痊愈之事,而陛下也因此得了颜贵妃的眼泪,至于另外两种解陛下之毒的阳物,也早已备好,一是赵妃的左眼,一是右相张甫的一滴血。
当时,俞乐乐将此三阳之物融合在一起,放入了瓷罐,在陛下的寝宫里隔水足足蒸了一个时辰,然后让冷宵将此三物送到去陛下寝宫三里之外的正北方,挖地三尺深埋于下。
然后,她亲自为陛下施术驱毒,又用了将近一个时辰。
一切结束后,陛下精神大好,当然,御书房下毒之事最后查清是赵家伙同熹妃所为,而熹妃自己肯定做不成此事,熹妃的父兄当朝户部左侍郎杜毅也参与其中。
最终的结果便是,熹妃与赵妃被打入冷宫,赵家与杜家满门抄斩。至于为何不将熹妃与赵妃一并斩首,陛下说,死太便宜她们了。
陛下中毒之事一直是暗中查办,所以百姓只知赵家与杜家被满门抄斩,但详情却只能猜测一二,无人知道确切的原因。
若熹妃只是陷害颜贵妃,她一个入冷宫就够了,断不会将她娘家人满门抄斩,所以各种猜测均有,却没人能猜到他们是因为谋害陛下获罪。
经历了这些事,南宫帝对皇后和太子已下了杀心,但他只以管理后宫不不利为由禁了皇后的足,对太子给自己下毒之事并未提及。他要等北境战事明朗时,才能处置这对母子。
而冷宵也在等,等父皇彻查皇后,那时,冷国公府灭门之案定会浮出水面,冷家平反也指日可待。
冷宵原也没想着一桩颜妃的旧案,便能将皇后拉下马。颜妃之案证据确凿,此事已在父皇心中埋下了一颗杀意的种子,假以时日,待自己查到北境战事乃为许志远同密泽人勾结的实证,那便是许家的死期!
年前最后一天的朝会上,南宫帝派右相张甫亲自带人将三十万担粮食送往西境救灾,至于父皇为何不同时派人送往北境,冷宵心知肚明。
南宫帝还下旨,命南宫皓过了年便出发去北境开招商会,但考虑到北境正有战事,为了稳妥起见,命冷宵率五千精兵一路保护。
朝会上南宫帝命冷宵保护南宫皓筹粮顺利,但下朝后南宫帝将冷宵传到御书房,命他必须趁此筹粮之际,查清北境战事的真实情况。还给了冷宵一道秘旨,若查到许志远勾结外敌的实证,可先斩后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