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的车上,唐书汶拿着一封介绍信,信是给潍县县长的,让他安排工作。
巧了不是,这下子那张名单上的工作可以挑三个了。
“回去就让姐跟秀儿好好选选。”唐书汶嘿嘿笑着。
祁季川转头看了看自己媳妇,能耐真大,才多久时间,直接拿到四个正式工名额,她自己还是考上的。
“营长,嫂子这样的就是娶对媳妇,抱上金砖了吧。”严银辉在后座笑着调侃。
“嗯。”祁季川嘴角含笑,直接承认了。
“我还真是。”唐书汶想到自己的灵泉空间,但她不是块金砖,而是称得上座金山了,量词和名词都不一样,就连前头的数量词也不是一。
“哈哈哈,嫂子好幽默,没想到营长娶的媳妇这么好,我都想娶媳妇了。”严银辉乐不可支道。
“是到年纪了。”祁季川附和了句。
“营长,这不像你会说出口的话。”严银辉一脸鄙夷,已婚男同志的嘴脸自家营长也具备了,真是有趣。
到家后,祁连平第一时间追问,得知命救回来了,长舒了口气。
“秀儿,工作也到手了,你跟姐一人选一个。”唐书汶朝着祁季秀扬了扬手里的介绍信。
“什么!具体说说。”祁季秀拉着唐书汶去了祁季惠的房间,三个女同志你问我答的很是热闹。
祁季川招待严银辉,指了指他今晚住的房间,然后关上了房门,唬得严银辉后退一步,“营长,你留在我房里干什么!”
“京市叶姓人家,你能帮忙打听到吗,当年丢了一个孩子,孩子名叫叶暮,朝朝暮暮的暮,外家姓戚。”祁季川直接道明留下来的目的。
严银辉一愣,“丢了孩子,孩子多大?”
“三十五年前丢的。”祁季川说道,“今年四十三。”
严银辉眼睛一翻,这哪是孩子,比他爸妈都大了。
“我还没出生,我爸妈都还没结婚。”严银辉老实道,“过几天我打电话问问我叔,他是京市公安局的,知道名字和姓氏,调查起来快。”
“多谢。”祁季川说完事就走了。
这厢祁季惠和祁季秀两人正热火朝天的讨论选择什么工作。
“小妹,这个机械厂的会计蛮适合你的,机械厂是大厂,里头都有自己的医院和学校,以后结婚生孩子了,很方便。”祁季惠考虑的比较长远,真心为祁季秀打算。
“姐,老胡家和李家可都有人在机械厂,遇到了,他们得多尴尬。”祁季秀苦恼道。
祁季惠轻点祁季秀的脑袋,“今儿上午在县城手续都办妥了,以后我们跟老胡家可没有关系了,至于李家,更是没关系。”
“更何况胡光宗和他爹都是技术工,李婉妍是工会的,跟这个会计隶属不同科室,机械厂那么大,也不容易遇到,真遇到了,他们躲着你还来不及呢。”
“不过要说前途,可能是这个县政府办公室办事员更好,跟领导打交道,上升空间大。”祁季惠看了看又指了指,“邮电局也好,百货大楼,供销社,怎么办,都是好单位,挑花眼了都。”
祁季惠没想到自己还有这一天。
“姐,你想去哪?”祁季秀问道。
“我有点想去供销社,就在落霞公社,离家近,而且以后家里买点东西也方便。”祁季惠说道。
“姐,你打算让喜儿在公社小学读书?”唐书汶发出灵魂一问。
祁季惠一下子被问懵了,是了现在她离婚了,喜儿归她,以后是跟着她的户口走,如果自己选择供销社,那喜儿的户口也只能落在公社,只能读公社小学。
“不行,我得选择县城的工作,还是县城的小学好。”祁季惠现在知道读书的重要性,自己选择工作只能选没有学历限制的,所以喜儿得好好读书。
“要不就百货大楼。”祁季惠指了指,这个也没有学历要求,买东西也方便,还比供销社的货品多,就是以后需要在县城租房。
唐书汶想着该怎么劝说对方选择别的工作,她从后世来,知道百货大楼在以后那就是个遍地开花的地儿,现在虽说地位高,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是要被淘汰的单位,比厂子还不如。
“我觉得邮电局、电厂更好。”唐书汶说道。
“邮电局是不错,但买东西……”
“姐,咱们家很需要买东西吗?”唐书汶问道。
祁季惠想了想摇了摇头,自家条件不错,还真没有很缺的东西,特别是祁季川在部队,好多票据他那儿都能帮忙搞定。
“要想买东西方便,只要这种地方有认识的人,给些好处,不需要自己在里面上班。”
“好多单位都这样,例如供销社、肉联厂、粮站等这些地方虽然吃香,可有认识的人跟着喝口肉汤就足够了。”唐书汶一针见血道。
“所以这种单位咱们就不选了。”
“那我去邮电局,还是电厂?”祁季惠问道,她发现自家弟妹不愧是能考上罐头厂的,聪明,一下子就能发现自己忽视的问题。
“那就要看姐你更喜欢哪个工作岗位了。”唐书汶说道。
“邮电局是坐柜台帮忙处理信件、付款单一些工作,要打交道的除了本单位职工,还有外来人员;电厂要的是后勤保障人员,主要跟内部员工打交道,姐更喜欢哪种类型的工作。”唐书汶分析道。
“那我喜欢后勤保障的,我不太喜欢跟太多人打交道,而且给人处理付款单,万一我给错钱了,是不是还得自己垫付,不行,不行,我还是去电厂吧。”祁季惠说道。
“那就电厂。”祁季秀鼎力支持。
“好。”祁季惠舒了口气,脸上漾出笑意,“小妹,你选哪个?”
“我就选县政府办事员。”祁季秀握着拳头仿佛宣誓一样,“我要好好工作,力争上游,以后让你们以我为荣。”
“有志气。”祁季惠一下子被鼓舞。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等我们都去上班了,住哪?”唐书汶适时抛出现实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