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谈《平人绝谷》
小岳:亲爱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啊!我是小岳。
老孙:我是老孙。
小岳:今天我跟老孙给大伙说段特别的相声。
老孙:哦?怎么个特别法?
小岳:咱今天聊聊老祖宗留下来的智慧,《黄帝内经》里的《平人绝谷》。
老孙:嚯,那可是经典中的经典,就你能讲明白?
小岳:您可别小瞧我,我最近研究得可透彻了,保证给您讲得明明白白。
老孙:行,那我就洗耳恭听,这《平人绝谷》到底讲啥?
小岳:(清了清嗓子,一本正经)黄帝就问伯高说:“愿闻人之不食,七日而死,何也?”
老孙:(眉头紧皱,一脸茫然)这说的啥呀?我咋一句都听不懂。
小岳:您别急,这是文言文,我给您翻译翻译。就是黄帝问,人七天不吃饭就死了,这是为啥呢?
老孙:是这么个问题啊,那伯高咋回答的?
小岳:伯高说:“臣请言其故:胃大一尺五寸,径五寸,长二尺六寸,横屈受水榖三斗五升,其中之榖,长留二斗,水一斗五升而满,上焦泄气,出其精微,栗悍滑疾,下焦下溉诸肠。”
老孙:(无奈地摆摆手)你这又开始念“天书”了,快给我解释解释。
小岳:意思就是胃周长一尺五寸,直径五寸,长二尺六寸,弯弯曲曲的能装三斗五升的水谷。一般呢,里头常留二斗食物,一斗五升水就满了。上焦把胃里食物的精华输送出去,又快又猛,像火箭发射似的;下焦就把剩下的往下送到各个肠道。
老孙:好家伙,这胃还挺能装。那小肠呢?
小岳:小肠大二寸半,径八分分之少半,长三丈二尺,受榖二斗四升,水六升三合合之大半。
老孙:(瞪大了眼睛)你能不能别老说文言文,我这脑袋跟不上。
小岳:(笑着解释)小肠周长二寸半,直径八分又三分之一分,长三丈二尺,能装二斗四升食物,六升三合又三分之二合的水。您就想,这小肠弯弯曲曲的,像不像家里的水管,还挺能存东西。
老孙:(惊叹)这小肠可真够长的,三丈二尺,那回肠呢?
小岳:回肠大四寸,径一寸寸之少半,长二丈一尺,受榖一斗,水七升半。回肠周长四寸,直径一寸又三分之一寸,长二丈一尺,能装一斗食物,七升半水。
老孙:这回肠比小肠短点,那最后还有个广肠吧?
小岳:没错,广肠大八寸,径二寸寸之大半,长二尺八寸,受榖九升三合八分合之一。广肠周长八寸,直径二寸又三分之二寸,长二尺八寸,能装九升三合又八分之一合的食物。
老孙:(总结)这么多数据,我都快晕了,那这些肠胃加起来能装多少东西啊?
小岳:肠胃之长,凡五丈八尺四寸,受水榖九斗二升一合合之大半,这肠胃装水谷的总数可不少。
老孙:那跟人七天不吃饭就死有啥关系啊?
小岳:您别急啊,这就说到关键了。平人则不然,胃满则肠虚,肠满则胃虚,更虚更满,故气得上下,五脏安定,血脉和利,精神乃居,故神者,水榖之精气也。
老孙:(着急)你又开始了,快说大白话。
小岳:就是说正常人啊,胃里满的时候,肠里就空;肠里满的时候,胃里就空。这样一虚一满,气就能在身体里上下通畅,五脏就安稳,血脉也顺,精神头就好。人的精神,就是靠水谷的精气养着。
老孙:哦,原来是这样,那和七天不吃饭有啥联系呢?
小岳:故肠胃之中,当留榖二斗,水一斗五升,故平人日再后,后二升半,一日中五升,七日五七三斗五升,而留水榖尽矣!
老孙:(疑惑)这又啥意思?
小岳:正常人肠胃里得留二斗食物,一斗五升水。每天大便两次,一次二升半,一天就排五升。七天下来,五七三斗五升,肠胃里存的东西就排光了。
老孙:所以人七天不吃饭就死,是因为肠胃里没东西了?
小岳:对啦,故平人不食饮七日而死者,水榖、精气、津液皆尽故也。就是说正常人七天不吃不喝,水谷产生的精气和津液都没了,人就撑不住啦。
老孙:(感慨)没想到老祖宗几千年前就把这事儿研究得这么明白。
小岳:(得意)那可不,所以咱得好好研究老祖宗的智慧。今天跟您聊了这《平人绝谷》,您是不是也觉得挺有意思?
老孙:确实长见识了,以后还得多听你讲讲这些老祖宗的学问。
小岳:(笑着对观众)感谢大伙听我们讲这段相声,希望大家都能对老祖宗的经典感兴趣。
老孙:(拱手)咱们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