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解《寒热病》(上)
角色
1. 小岳:逗哏,对《灵枢·寒热病》有研究,想分享给老孙。
2. 老孙:捧哏,配合小岳,对小岳讲述的内容做出反应。
正文
小岳(自我介绍):“嘿,亲爱的观众朋友们呐!大家好啊!我是小岳,旁边这位是我的老搭档,老孙老师!”
老孙(笑着拱手):“哎,是我,又跟大伙见面啦!”
小岳(神秘兮兮地凑近老孙):“老孙呐,我跟你说,我最近可研究了个‘大宝贝’!”
老孙(白他一眼,双手抱胸):“又研究啥呢?你可别整那些稀奇古怪的,我这小心脏可受不了。”
小岳(一本正经,摇头晃脑):“我研究《黄帝内经·灵枢》里的《寒热病》呢!这里头的中医知识,那简直了,老祖宗的智慧,深不见底啊!”
老孙(惊讶挑眉):“嚯!就你,还研究《黄帝内经》?你能看得懂吗?别到时候给我瞎翻译,让人笑话。”
小岳(拍着胸脯,自信满满):“您可别小瞧我!我给您念念这一段:皮寒热者,不可附席,毛发焦,鼻槁腊,不得汗,取三阳之络,以补手太阴。”
老孙(皱着眉,连连摆手):“打住打住!这说的啥呀,跟念咒语似的,你赶紧用大白话讲讲,我这脑子可跟不上你这古文节奏。”
小岳(耐心解释,手舞足蹈):“老孙呐,这意思就是说,要是皮肤得了寒热病,人就不能挨着坐席,感觉烫得慌,毛发干枯,鼻子干巴巴的,还不出汗。这时候呢,治疗就得取足三阳经的络穴,再补手太阴肺经的穴位。您瞧瞧,老祖宗多有办法,从穴位入手治病。”
老孙(摸着下巴,点头思考):“这么个意思啊,听起来还真挺神奇。那要是肌肉得了寒热病呢,又啥症状?”
小岳(眼睛放光,继续说道):“肌寒热者,肌痛,毛发焦而唇槁腊,不得汗,取三阳于下,以去其血者,补足太阴,以出其汗。”
老孙(一脸茫然,撇撇嘴):“你就别拽原文了,直接说大白话,我这脑袋都快被绕晕了。”
小岳(笑着说):“就是肌肉得了寒热病,人会肌肉疼,毛发枯焦,嘴唇也干巴巴的,不出汗。治疗就得取足三阳经在下肢的穴位,刺出瘀血,然后补足太阴脾经的穴位,让病人出汗。您看,这古人治病,根据不同部位的病症,用不同的穴位和方法,太厉害了。”
老孙(惊讶地瞪大眼):“嘿!还真是。那要是骨头得了寒热病呢,这肯定更严重吧?”
小岳(严肃地点点头,清了清嗓子):“骨寒热者,病无所安,汗注不休,齿未槁,取其少阴于阴股之络;齿已槁,死不治。骨厥亦然。”
老孙(着急地催促):“快说快说,别卖关子了。”
小岳(认真解释):“骨头得了寒热病,人全身都不得劲,汗出个不停。要是牙齿还没枯槁,治疗就取足少阴肾经在大腿内侧的络穴;要是牙齿已经枯槁了,那就是没救了,这病叫骨厥,也是一样的道理。您听听,古人通过观察牙齿判断病情,多有智慧。”
老孙(感慨道):“这中医还真是神秘莫测,一个症状,一个穴位,都有大学问。那还有别的病症吗?”
小岳(兴致勃勃):“当然有啦!您再听听这个,身有所伤,血出多,及中风寒,若有所堕坠,四肢懈惰不收,名曰体惰,取其小腹脐下三结交。三结交者,阳明、太阴也,脐下三寸关元也。”
老孙(无奈地笑):“你呀,就不能一口气说清楚。赶紧的,这又啥意思?”
小岳(加快语速):“就是说人身体受了外伤,出血多,又受了风寒,或者从高处摔下来,四肢没力气,动不了,这病叫体惰。治疗就取小腹脐下的三结交穴,也就是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阴脾经交会的地方,在脐下三寸的关元穴。您看,中医对这些病症的认识和治疗方法,多详细。”
老孙(好奇地问):“那还有别的吗?我都听入迷了。”
小岳(卖个关子):“那当然,不过今儿个时间有限,咱先说到这儿,下次再接着给您讲剩下的。”
老孙(点头):“行,那咱下次接着聊,我还真挺好奇后面还有啥神奇的内容。”(两人笑着鞠躬下台 )
趣解《寒热病》(下)
角色
1. 小岳:逗哏,继续和老孙探讨《灵枢·寒热病》后面的内容。
2. 老孙:捧哏,对小岳的解读时而赞同,时而吐槽。
正文
小岳 :“老孙呐,咱接着上次的《灵枢·寒热病》聊!”
老孙(无奈地笑,摇头叹道):“你呀,还真是对这玩意儿着迷了。行,接着聊,我倒要看看还有啥新鲜的。”
小岳(清了清嗓子,摇头晃脑):“阳迎头痛,胸满不得息,取之人迎。暴瘖气鞕,取扶突与舌本出血。”
老孙(眉头紧皱,一脸茫然):“这又说的啥呀?阳迎头痛是啥?暴瘖气鞕又咋理解?”
小岳(耐心解释,比划着):“老孙,阳迎头痛就是阳气上逆引起的头痛,还胸口闷,喘不上气,治疗就取人迎穴。暴瘖气鞕呢,就是突然失音,嗓子堵得慌,这就得取扶突穴,再在舌根部放血。您瞧,这古人治病,穴位找得那叫一个准。”
老孙(瞪大眼睛,惊讶道):“嚯!还能在舌头上放血,这听起来都疼。那下面还有啥?”
小岳(接着摇头晃脑地念):“暴袭气蒙,耳目不明,取天牖。暴挛痫眩,足不任身,取天柱。”
老孙(疑惑地挠头):“这又啥意思?一会儿这症状,一会儿那穴位的,我这脑袋都快记不住了。”
小岳(眉飞色舞,讲解道):“暴袭气蒙,耳目不明,就是突然耳聋,脑袋昏昏沉沉,耳朵和眼睛都不好使,这就取天牖穴。暴挛痫眩,足不任身,就是突然抽筋、癫痫、头晕,脚都站不稳,那就取天柱穴。您看,中医通过穴位来治疗各种奇怪的病症,太神了。”
老孙(点头认可,感慨道):“是挺神的。不过这些穴位,一般人可找不准。那关于牙齿疼,这里面有说怎么治吗?”
小岳(眼睛一亮):“当然有!臂阳明,有入頄遍齿者,名曰大迎。下齿龋,取之臂,恶寒补之,不恶寒泻之。足太阳有入頄遍齿者,名曰角孙。上齿龋,取之在鼻与頄前。方病之时,其脉盛,盛则泻之,虚则补之。”
老孙(不耐烦地打断):“停停停,你又开始念天书了。赶紧解释解释。”
小岳(笑着说):“手阳明大肠经有分支到面颊环绕牙齿的,穴位叫大迎。下牙疼呢,就取手阳明大肠经的穴位,要是病人怕冷就用补法,不怕冷就用泻法。足太阳膀胱经也有分支到面颊环绕牙齿的,穴位叫角孙。上牙疼,就取鼻和面颊前部的穴位。刚发病的时候,脉象要是强就用泻法,脉象弱就用补法。您瞧,中医治牙疼都这么讲究。”
老孙(感叹道):“这中医还真是细致入微,一个牙疼都分这么多种情况。那还有关于眼睛的病症吗?”
小岳(摇头晃脑):“足太阳有通项入于脑者,正属目本,名曰眼系。头目苦痛,取之在项中两筋间。入脑乃别阴蹻、阳蹻,阴阳相交,阳入阴,阴出阳,交于目锐眦,阳气盛则瞋目,阴气盛则瞑目。”
老孙(着急地说):“你可别折磨我了,赶紧说大白话。”
小岳(认真解释):“足太阳膀胱经有分支通过项部进入脑子,连着眼睛根部,叫眼系。要是头目疼痛,就取项部两筋之间的穴位。经脉进脑子后分出阴蹻脉和阳蹻脉,阴阳两脉在目外眦相交。阳气太盛,眼睛就睁得老大合不上;阴气太盛,眼睛就老想闭着。您看,中医对眼睛和经脉的关系,研究得多透彻。”
老孙(竖起大拇指):“行啊小岳,你这研究还真没白做,让我对中医又多了些了解。”
小岳(得意地笑):“那可不,这《灵枢·寒热病》里学问大着呢,咱以后还得多研究研究。”
老孙(笑着点头):“是得研究研究,说不定以后能派上用场。”
小岳:(兴奋地总结)您瞧,这《灵枢·寒热病》里的知识,就像一座宝库,对咱们认识身体、防治疾病,那帮助太大了。
老孙:(点头赞同)确实!小岳研究得深入,讲得明白,让咱长了不少见识。
小岳:(笑着回应老孙)多亏老孙老师配合。希望大家通过咱们这段相声,对中医经典多一份了解,多一份喜爱。
老孙:(面向观众)没错!中医文化博大精深,值得咱们每个人去探索。
小岳、老孙:(深深鞠躬)感谢各位的陪伴与支持!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顺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