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医趣之刺疟妙谈
逗哏:小岳
捧哏:老孙
小岳:(兴冲冲上台,抱拳拱手)各位观众朋友们,大家好啊!今天我跟我这搭档老孙,给大伙说段相声。
老孙:(跟着上台,鞠躬)是,祝大伙身体健康,万事顺遂。
小岳:要说这身体健康啊,我最近可研究了点老祖宗留下的宝贝,《黄帝内经》里的《刺疟篇》。
老孙:哟,这可太专业了,一般人都看不懂。
小岳:(摇头晃脑)我给您讲讲,这《刺疟篇》啊,讲的就是疟疾怎么用针刺来治,老祖宗的智慧,那可不得了。就说这足太阳之疟,知道啥症状不?
老孙:您说说。
小岳:腰痛头重,寒从背起,先寒后热,热止汗出。您瞧瞧,多详细。
老孙:(点头)是挺详细,那怎么治呢?
小岳:刺郄中出血!就这一招,简单直接。
老孙:(惊讶)这么简单?
小岳:(得意)那可不,老祖宗的法子,那能差了?再说说这足少阳之疟,身体解?,寒不甚,热不甚,恶见人,见人心还惕惕然,热多汗出甚。
老孙:(皱眉)好家伙,这症状还挺复杂。
小岳:(比划着)复杂吧,治疗也不难,刺足少阳穴位就行。
老孙:看来这老祖宗治病还挺讲究经络。
小岳:那是,您再听听这足阳明之疟,先寒,寒甚久乃热,热去汗出,还喜见日月光火气。
老孙:这喜好还挺特别。
小岳:(笑)是挺特别,治疗就刺足阳明跗上。这一路下来,足三阴经的疟疾症状和治法也各有不同。
老孙:(好奇)那足三阴经的疟疾啥样?
小岳:像足太阴之疟,让人不乐,好太息,不嗜食,多寒热汗出,病至还善呕,呕完就好点。
老孙:听起来挺折磨人。
小岳:(点头)是折磨人,治法就是取足太阴经穴位。还有足少阴之疟,呕吐厉害,多寒热,热多寒少,还想关门闭窗躲起来。
老孙:这是为啥呢?
小岳:(故作神秘)这您就不懂了吧,老祖宗都研究明白了,治法也有。还有足厥阴之疟,腰痛少腹满,小便不利,还老想上厕所,心里还害怕。
老孙:这症状还真挺全乎。
小岳:(来劲了)那可不,再说这脏腑之疟,肺疟心寒,寒甚热,热间还善惊,跟看见啥东西似的。
老孙:(惊讶)这有点吓人啊。
小岳:(笑着说)是有点,治疗就刺手太阴阳明。还有心疟,烦心厉害,想喝凉水,还寒多热少。
老孙:(接话)这心疟症状也挺特别。
小岳:(继续)肝疟脸色苍苍然,爱叹气,看着跟死了似的。
老孙:(瞪大眼)这么严重!
小岳:(比划)是挺严重,不过刺足厥阴见血就能治。脾疟寒的时候肚子疼,热了肠子里还响,响完就出汗。
老孙:这变化还挺多。
小岳:(兴高采烈)肾疟呢,浑身发冷,腰脊痛,不能转身,大便难,眼睛还直勾勾的,手足寒。
老孙:(感叹)这肾疟也不好受。
小岳:(总结)胃疟呢,老觉得饿,还吃不下,吃点就肚子胀。
老孙:(好奇)那怎么治?
小岳:刺足阳明太阴横脉出血就行。
老孙:(竖大拇指)老祖宗这法子真神了。
小岳:(认真)这还不算完,治疟疾时机也有讲究,疟发身方热,刺跗上动脉,开其空,出其血,马上就寒。
老孙:(惊讶)这么快?
小岳:(点头)就是这么快。疟方欲寒,刺手阳明太阴,足阳明太阴。
老孙:看来这时机很重要。
小岳:(强调)太重要了,还有根据脉象治疗,疟脉满大急,刺背俞;疟脉小实急,灸胫少阴,刺指井;疟脉缓大虚,就得用药,不能用针。
老孙:(佩服)老祖宗考虑得真周全。
小岳:(笑着说)是啊,老祖宗留下的这些东西,那都是宝贝,咱得好好研究,好好传承。
老孙:没错,希望大家都能多了解了解咱传统医学的魅力。
小岳:(拍了下大腿,眼睛一亮)您瞧,这还只是《刺疟篇》里的一部分内容,关于疟疾的治疗,还有好多讲究呢。
老孙:(来了兴致,凑近问道)还有啥讲究,您快给大伙说说。
小岳:就说这治疗疟疾的时间吧,这里面学问可大了去了。但凡治疟,必须得在发作前大概一顿饭的功夫就开始动手治疗。
老孙:(满脸疑惑,挠挠头)为啥非得在发作前一顿饭的功夫治疗呢?早一点或者晚一点不行吗?
小岳:(故作高深,摇头晃脑)您这就有所不知了,要是晚了,那就错失最佳时机了。这疟疾啊,就跟个调皮的小孩似的,等它完全闹起来,你再想管就难喽!
老孙:(恍然大悟,拍拍手)原来是这么回事,这老祖宗观察得可真仔细。
小岳:(越说越激动,手舞足蹈)可不是嘛!而且啊,要是遇到各种疟疾发作时,脉象却摸不着的情况,还有特殊的治法。
老孙:(好奇地瞪大了眼睛)啥特殊治法啊?快别卖关子了。
小岳:(得意地笑)刺十指间出血!就这么一招,有时候还真能把这疟疾给制住。
老孙:(惊讶地张大嘴巴)就这么简单?刺刺手指就能治病?
小岳:(一本正经)您可别小瞧这简单的方法,老祖宗传下来的,那都是经过无数次验证的。就好比那做菜,有些菜看着调料放得少,可味道就是好。
老孙:(笑着点头)您这比喻还挺形象。那要是疟疾发作的时候,人特别难受,这刺血会不会很疼啊?
小岳:(摆摆手)哎呀,您想想,疟疾发作时那难受劲儿,这点疼跟它比起来,那都不算事儿。而且为了治好病,忍一忍也就过去了。
老孙:(若有所思)也是,只要能治好病,受点小罪也值得。
小岳:(接着说)还有啊,这《刺疟篇》里还提到,不同季节得的疟疾,治法也有点不一样呢。
老孙:(来了兴趣,连忙追问)怎么个不一样法?快讲讲。
小岳:(清了清嗓子)比如说春天得的疟疾,治疗的时候就得考虑春天阳气生发的特点,用药或者针刺的手法都得温和一些,就像春天的微风,轻轻柔柔的。
老孙:(笑着打趣)哟,这治个病还得讲究季节的“脾气”。
小岳:(哈哈大笑)您这么说还真有点意思。夏天得的疟疾呢,夏天阳气最盛,治疗的时候就得稍微猛一点,把那病邪一下子给赶出去,就像夏天的暴风雨,来得快去得也快。
老孙:(点头表示赞同)还真是这么个理儿,那秋天和冬天呢?
小岳:秋天疟疾,治疗得注重收敛,把病邪收住,再慢慢赶出去,就像秋天收庄稼一样,有条不紊。冬天的疟疾,因为冬天阳气内藏,治疗的时候就得小心呵护体内的阳气,不能伤着它。
老孙:(由衷地佩服)老祖宗对这些天时地利人和的把握,真是太厉害了。
小岳:(感慨地说)是啊,咱们老祖宗的传统医学,那是博大精深,这《刺疟篇》只是冰山一角。以后有机会,我再给您好好唠唠其他的内容。
老孙:(连忙点头)好啊好啊,大伙肯定都爱听。
小岳:咱接着唠这《刺疟篇》,还有些门道,一般人都不知道。这疟疾症状变化多端,对应治法也各有巧妙。
老孙:还有啥神奇的,快说来听听,我都等不及了。
小岳:有一种特殊情况,叫“温疟”。发作时热多寒少,不怎么出汗。这治法,就和普通疟疾不一样了。
老孙:怎么个不同法?快讲讲,我都好奇死了。
小岳:得用“先刺项大杼”的法子,再根据病人具体情况,搭配其他穴位,像足阳明经的穴位,得扎得深、留针久。
老孙:(满脸惊讶)扎得深、留针久,这针法有啥讲究?
小岳:(得意地解释)这温疟热邪重,扎得深才能把热邪引出来,留针久是为了让药效充分发挥,把病邪彻底清除。
老孙:(恍然大悟,不住点头)原来如此,老祖宗针法真精妙。
小岳:还有“瘅疟”,更特殊,只发热不恶寒,还口渴得厉害。
老孙:(好奇追问)那这瘅疟怎么治?
小岳:刺手阳明、太阴和足阳明、太阴的穴位,把多余的热邪通过针刺放出去。
老孙:(感慨)看来疟疾不同类型,治法千差万别。
小岳:没错!而且啊,除了针刺,还有辅助的调养方法。
老孙:(疑惑)调养方法?都有啥?
小岳:得了疟疾,饮食上得清淡,不能大鱼大肉。多吃点容易消化的,像粥、面条啥的。
老孙:(点头赞同)确实,生病时肠胃弱,吃清淡点好。
小岳:(兴致勃勃)还有,得注意休息,不能劳累。这就好比打仗,士兵得养精蓄锐,身体也一样,休息好了才有精力对抗病魔。
老孙:(笑着打趣)您这比喻,把身体比作士兵,还挺形象。
小岳:(接着说)还有心理上也得注意,别老焦虑担心。心情舒畅,病也好得快。
老孙:(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看来治病还得身心兼顾。
小岳:(总结)所以说,咱老祖宗的传统医学,不光是治病,还讲究整体调养。从生活细节到心理状态,方方面面都照顾到。
老孙:(由衷赞叹)老祖宗的智慧,真是让人佩服。
小岳、老孙:(一起鞠躬)感谢大家,希望大伙都健健康康,大吉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