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醉鱼草能成功捕到鱼的话,不仅可以拿来吃,还可以拿去村里,和相对富裕的人家换成粮食。
以前年景好的时候,一条两斤的鱼能换两斤粟米,现在粮食金贵,能换的粮食应该要少一点。
用鱼和换来的粮食,好好将身子养一养,过些时日便入山打猎。
凭借前世在网上看过不少布置狩猎陷阱的视频,野猪、老虎、山羊等大型野兽不敢说,但是野兔、野鸡等小猎物还是有一定的把握。
打定主意后,韩继站起身,走到院子左边的矮墙边。
矮墙不高,堪堪到韩继胸口位置,对面便是韩安娘家的小院,房屋格局和韩继的院子差不多。
韩安娘加和韩继家格局差不多,前面也有个小院子,约莫二十多平米,开垦了两垄菜地。
菜地里种了些葱姜、韭菜等,此时韩安娘正弯着腰在给菜地浇水,韩继不由得多看了两眼。
“嫂嫂!如果我们能抓来河里的鱼,在村里能换来粮食吗?”韩继试探着问道。
韩安娘站直身子扭过头,表情略带迟疑道:
“应该能吧!鱼毕竟是肉,比野菜、野果强多了,继哥儿会抓鱼?我记得后山的小河已经干涸了吧?”
韩继:“还是有不少的水潭的,刚刚回想起一本书上记载的捕鱼方法,我想去试试。”
韩安娘大眼睛泛起亮光。
如果真能捕到鱼,哪怕只是十来斤,也能换来七八斤粮食了。
“继哥儿,可是要奴家帮你?”
两人以往便一起上山下地干活,互相帮衬。
只是原主一直犹犹豫豫,韩安娘身为一个妇道人家,也不好过于主动,所以两人始终没有睡到一张炕上。
但在外人看起来,其实和两口子没啥区别。
“嫂嫂带上背篓和菜刀,边走边说。”
......
两人沿着后山的小路,穿过一小片竹林,大约行走了两里多地,终于来到了小河边。
数丈宽的河道,基本处于半干涸状态,只有中间有不到一丈宽的浅水,深不过膝。
零零散散还能看到有一群半大孩子,正在河道中用手抓鱼。
从原主的记忆中得知,这条大山中的小河,弯弯曲曲,虽然干涸了,但是还存在有不少的大水潭。
韩继的目标就是这些大水潭。
他打算将大量的醉鱼草打碎揉汁后投入其中,水潭里面的水基本上不流动,投入大剂量的醉鱼草应该有奇效。
韩继带着韩安娘,一边搜集醉鱼草,一边沿着河道往上游走。
约莫小半个时辰后,来到一处山涧水湾处。
“就这里吧!”
韩继将装满醉鱼草的背篓放下。
身后的韩安娘同样背着满满的一背篓。
韩继找了两块合适的石头,将其中一块递给韩安娘。
用石头将醉鱼草捣碎,丢入四五米直径的水潭中,周而复始。
一边的韩安娘,有样学样。
过了足足小半个时辰。
两人终于将两背的篓醉鱼草全部捣碎,并丢入水坑。
韩继揉了揉胀痛的手臂。
看着神色颇为紧张的韩安娘,笑着道:“嫂嫂莫要急,稍等片刻。”
“哎,继哥儿快看,真的有鱼,继哥儿,你快看。”
韩安娘眼睛比较尖,不远处确实有鱼翻着肚皮,但是只有手指大小。
“呵呵,休息一会,我再去那边割点草过来,大鱼耐药性比较大,估计还得等一会。”
“嗯,快快快!奴家和你一起去!”
见韩继法子果然有效果,韩安娘神情兴奋,顿时充满了干劲。
韩继将水潭流水口用石头拦住,确保俘上来的鱼不会被水流冲走。
两人又去割了一背篓的醉鱼草,往上游走了数十步后寻了个同样大小的水潭,将其用石头捣烂抛洒入其中。
忙完后来到第一个小水潭处,已经看到陆陆续续有鱼儿漂浮出了水面,但是并不是翻起肚皮。
而是类似水中缺氧后的状态。头露出水面缓缓游荡着。
韩安娘拿起带来的长柄竹网兜,尝试着捞去,鱼儿轻轻一甩尾巴,避开了网兜。
但是却没有跑远,韩安娘手腕一拧再次出手,成功的将这一尾小鲤鱼捞进竹网兜。
“快看,继哥儿,鱼,大鲤鱼!”
韩安娘献宝似得,一手扣着鱼鳃,一手托着鱼尾,将鱼递到韩继面前,激动的俏脸红扑扑的,连原有的饥黄都没那么明显了。
韩继接过这一尾鲤鱼,掂了掂重量,约莫有一斤半的样子。
“不错,嫂嫂真厉害,再接再厉。”
韩继见方法有效,也是心情大好,不由笑着夸奖道。
随着时间的流逝,不时便有大大小小的各种鱼浮出水面。
开心不已的韩安娘在两个水潭之间来回跑,不时便传来惊呼。
时间不知过了多久,日头西斜。
等待了足有一刻钟之久都没有鱼儿浮上来。
韩安娘望着寂静的水面,有点失望道:“应该是没有了。”
韩继抬头瞥了眼日头,笑着道:“没有就没有吧,时候不早了,先回去。”
“行吧,那咱们......明日再来?”
一番收拾!
韩继指着其中一个背篓道:“嫂嫂背这个,轻快一些。”
里面是韩继抽空在附近的沙滩上摸来的河蚌,约么有十来个,和一些三指大的杂鱼。
他则背着装了大半背篓的大鱼,里面是二十来条大鱼,得有个三四十斤重。
突然。
前面的韩继脚步一顿,站在原地微微闭上眼眸,随后眼睛猛的一睁,面露狂喜。
身后的韩安娘,正在低头想着心事,差点就撞上前面韩继背上的背篓。
“继哥儿怎么了?”
“没事,刚刚地上有只赖皮蛙跳过,吓我一跳。”
韩继不动声色的随口道。
山间小道,橘黄色的夕阳,将两人的身影越拉越长。
......
终于赶在太阳下山前进了村里。
两人特意绕路来到村口,老槐树下不少人聚集着纳凉休息。
众人见两人回来,相熟的不停的打着招呼。
“韩张氏,两口子从哪回来呀!”
“是啊,两口子看着真般配。”
有几个和韩安娘相熟的妇人开着玩笑。
韩安娘心中虽然羞恼,但也没法封住别人的嘴,真要较真去分说,背地里只会说的更加难听。
心中无奈,只能笑着解释道:
“二婶子可别乱说,继哥儿可是读书人,别坏了继哥儿的名声咧。”
“哈哈!”
......
突然,有人见韩继身上的背篓异常沉重,便开口问道:
“继哥儿背着啥,咋看起来这么沉呢?”
韩继和村里人不熟悉,维持着原主沉默寡言的人设,没有做声。
韩安娘主动接茬道:
“鱼,都是大鱼,今天和继哥儿辛苦了一天,在后山河里用桶舀干了两个水潭子,抓了好些鱼。”
韩继配合的将背篓放在地上,众人围观上来一看。
“嚯,真是大鱼啊,还不少。”
“韩张氏你莫要骗人咧!用桶舀水真能抓到鱼?”
众人议论纷纷,其中有个妇女眼中跃跃欲试。
“你个虎娘们,那河里的水潭子是人力能舀干的。”
“是啊,又不是没人干过,舀出来的水,还没渗进去的快,一家子忙乎一上午,还是那么多的水。”
去河里水潭子舀水抓鱼的事,村里自然是有很多人试过了,靠人力根本不可能排干。
韩张氏和几个妇女打了个招呼,便佯装离去。
这时,有个精明的大娘开口道:
“韩张氏,这么多鱼......你吃的完吗?天气这么热,可别放坏喽。”
韩继正慢吞吞的准备背上背篓离去,闻言好似一愣,回头朝说话的大娘望去。
韩安娘也顿住脚步,故作不解道:“王大娘有什么好法子,不用盐能将鱼儿存放起来不坏吗?”
“大娘哪有什么好法子啊,就算有足够的粗盐腌制也不成,天气太热了。”
“这样,大娘用野蘑菇和你换几条鱼行不行?免得你放坏了就可惜了。”
说话的大娘有三个儿子和儿媳,六七个孙儿,没有分家单过,老老少少足足十几个劳力。
白日里父子三人上山狩猎,她则带着两个儿媳和几个大一点的孙儿,上山挖野菜找山货,日子虽然艰难,但比一般人家过得要好一些。
“那可巧了不是,我这两日也采了不少的蘑菇呢.要不换点别的.....”
韩安娘也是影后附体,谎话张口就来。
这时另一个大妈开口道:“韩张氏,你要粮食吗,高粱米和豆子。”
这个大妈家里情况也不错,家里大大小小的劳力也有十来人,在山上偷摸开了两亩荒地,种了不少耐旱的粮食作物,只是产量不高。
“那可太好了,家里正好粮食不够,大娘你说如何换?”
精明的韩安娘,将问题抛给这个大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