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在福晋那请安时,她那直接点出来的算计,年氏羞恼的找四爷告了状。
结果,四爷只是在年氏那里说了几句思宁的不该后,就没有然后了!
也就是这时,年氏才看清她在四爷眼里的地位,并没有她想的那般重要。
她失落过,但更多的是不甘心。
或许,是因为孩子不够多,若是她再有一个小阿哥,王爷肯定会更重视她。
一心钻了牛角尖的年氏,在康熙六十一的时候,又有了身孕。
结果,刚有孕不过四个月,宫里皇上驾崩了。
虽然在畅春园里发生了点波折,但四爷最终还是登上了那个位置。
待王爷将前朝的事情稍微理顺了点后,就先封了福晋作为皇后,进宫帮他管理后宫。
思宁等女眷迟了一个月才得到晋封圣旨。
思宁被封为昭贵妃,年氏也是贵妃,但没有封号。
李氏齐妃,耿氏裕嫔,宋氏懋嫔,武氏宁嫔,张氏、安氏、郭氏等旧邸格格都被封为贵人,使女则多是被封为答应或者常在。
而乌雅庶福晋,在康熙五十七年的时候,就生病过世了, 被追封为嫔。
进宫后,思宁安分的待在承乾宫,而年氏到底因为给先帝守孝的事情折腾的见了红,正卧床安胎中。
这个孩子,可以预见,也是保不住的。
至于皇后,手握宫中大权,正在接手并理清后宫的一切。
加上皇上,还通过皇后特意警告过后宫众妃嫔,所以谁都不敢闹出什么来坏皇上的事,一个个有多安分就多安分。
可惜,她们安分,但那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太后却不安分。
因着皇上忙于接手朝政,太过忙碌,所以照顾生病的太后的事情,就交到了后宫。
于是,皇后,以及一直以来被德妃看不惯的思宁,就被德妃特意刁难了。
才一个下午,就传到阿哥所里的弘晏耳朵里,他不禁蹙起了眉。
旋即,起身,前往养心殿面见皇阿玛。
“弘晏,你说你代朕去照顾皇额娘?”
弘晏没有一点勉强,表情真挚,语气诚恳:“朝堂大事要紧,皇阿玛您那么忙,作为儿子替您给皇玛姆尽孝,也是应该的。正好,儿子最近也没什么事。”
雍正其实也听说太后为难皇后、昭贵妃的事,他也有些为难,但也没办法阻止。
不过,弘晏去,也行。
当即点头,应了:“那你去吧!”
看着弘晏离去的背影,雍正心里很是满意。
儿子有孝心,而且很有头脑,想来,皇额娘会很满意弘晏的孝心的。
德妃看到弘晏出现在她跟前的时候,她不能不满意。
这个孙儿,她是了解的,绝对是人中龙凤。
如今,老四已经登上了帝位,而下一位帝王,九成九的可能是弘晏。
弘晏可是先帝看中后,带到身边教养的。
他比先太子胤礽更难被拉下来,位置比当初胤礽稳多了。
何况老四的身体,就她所了解的,可没有先帝那么好,肯定不会如先帝那般长寿。
这样的情况下,没有人能威胁到弘晏继承人的地位。
至于说对弘晏动手,她如何敢让弘晏在她宫里出事。
只要弘晏在她宫里出了事,不说老四会不会因此而迁怒乌雅一族和老十四一家,宗室还有前朝绝不会放过娘家和十四那的。
真当弘晏这些年在先帝身边白待的吗?
他的出色,宗室和前朝大臣们早在先皇身边看到了。
老四之所以登上了帝位,而没有遭到多少反对和怀疑,就是大家都知道先皇对弘晏这个出色皇孙的满意。
当时先帝可是将弘晏阿哥类比明世祖那位好圣孙,这话在康熙六十一年传出来的时候,其实大家都明白皇上其实看中的就是雍亲王。
再者,先帝可是留了不少人在弘晏那的,她可没有那个本事在那些人的看护下动弘晏。
思绪快速转动,德妃很清楚在老四这里,就算为难了十四,也有自己这个生母以孝道压着。
可等到了弘晏的时候,她早已入土了。
十四,还有十四的儿子弘明他们,就得看弘晏眼色过日子了。
不用身边得力心腹桂嬷嬷等人的劝导,德妃自己就反应过来了。
果然,如弘晏和雍正所想的,德妃很满意弘晏的孝心,至于皇后和昭贵妃,德妃也很有慈爱之心,好似先前为难她们,针对她们的是幻觉似的。
走出太后的慈宁宫,福晋和思宁所住宫殿在不同方位,于是在岔路口分开。
思宁等皇后先起步离开,才抬起脚往承乾宫方向走去。
因着怕德妃挑刺,两人都是走着来慈宁宫的,毕竟前次的时候太后还说她们坐撵舆来不真诚。
这回去,自然也是走着的。
福晋走了那么一小段距离后,就忍不住停驻下来。
就这么沉默着,转身扭头看着思宁离开的背影。
“娘娘?”晴雪轻轻唤回福晋思绪。
“晴雪,你说若是大阿哥还在,那多好哇。他也一定会像弘晏一样,不舍得额娘受苦。”福晋语气里既羡慕,又怀念。
“会的,大阿哥向来对福晋很有孝心。”晴雪顺着话语,安慰了下福晋。
她这话,其实也没错,若是大阿哥还在,以大阿哥宽厚仁孝的性子,肯定会为福晋出头。
可,大阿哥还在的话,也不好。
四阿哥弘晏实在太过出色,她不觉得大阿哥还在的话,能争得过四阿哥。
身为嫡长子,若是不能登上那个位置,那比死还难过。如废太子一般,如今还被圈禁着。
福晋也想到了这些,她随即叹气,怀念难过的情绪少了些。
她不想他的晖儿,是如废太子现今这般的活着。于是扭头转身,抬脚回景仁宫。
这边,弘晏刚伺候好了太后没多久,宫里刚平静了没多久,又因着年氏的早产热闹了起来。
年氏这胎生的是个阿哥,可惜刚出生就没了声息。
丧子之痛,年氏忍不住疼的哀嚎痛哭。
四爷也只比年氏好一点,说句难听的,他毕竟没有经历过十月怀胎,经历过母子连心,也不是只有年氏所出的孩子。
但他还是能感受到年氏的痛,即使前朝再忙,也抽出时间去看望年氏,安慰她。
年氏很痛苦。
“为什么老天这么对待我,为什么要我经历那么多的丧子之痛,生一个死一个。”
“为什么,明明太医都把脉说福惠能养大,可结果却是经常生病,一副养不大的模样!”
“为什么,老天就是不肯垂怜我!”
“我并没有做过什么坏事,为什么如此对待我!”
……
门外雍正听着年氏痛苦的哀嚎,不知道该如何安慰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