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季带着项梁增派的援兵和自己原本的队伍来到丰县城下。他望着熟悉的城墙,心中涌起复杂的情绪,既有对城中百姓的牵挂,也有对即将到来战斗的紧张。
刘季深知自己兵力虽有所增加,但面对丰县守敌也不可掉以轻心。他想起曾经观战项羽作战时的场景,项羽总是能敏锐地找到敌军防御最薄弱之处,然后如猛虎下山般冲阵,瞬间冲破敌军防线。刘季心中便有了计较,他要效仿项羽的这种战术。
刘季仔细观察着丰县敌军的布防情况,他发现敌军的右侧兵力相对较少,而且防御工事也略显薄弱。于是他把樊哙叫到身边,低声吩咐道:“老樊,你向来冲的快。我看那敌军右侧防御最为空虚,我想效仿项家军冲阵之法。你率领一支精锐小队,悄悄潜行到敌军右侧附近。待我这边正面佯攻开始,敌军阵脚一乱,你便迅速出击,直插敌军右侧,破坏他们的阵型。”
樊哙听后,眼神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他握紧手中的兵器,大声回道:“沛公放心,末将定不辱使命,冲破敌军防线。”说罢,樊哙便挑选了几百名精壮的士兵,悄悄地向敌军右侧潜行过去。
刘季将五千士兵与自己带来的人重新编排布阵。他挑选出了几位最得力的五大夫将领,分别带领不同的方阵。其中一位将领,作战经验丰富,刘季让他率领一支两千人的队伍从左侧佯攻,制造出浩大的声势,吸引城中敌军的注意力。
另有一位将领,擅长突击战术,刘季交给他一千五百人,命其悄悄绕到丰县的后方,等待时机从背后冲击敌军。而刘季自己则亲率剩下的士兵,正面列阵,准备在合适的时候发起总攻。
战斗的号角吹响,左侧队伍率先出击。他们敲打着战鼓,大声呼喊着冲向丰县的左侧城墙。城墙上的敌军顿时慌乱起来,纷纷调派人手去抵御这股突然出现的攻击力量。一时间,箭矢如飞蝗般在天空交错,喊杀声震天动地。
此时,隐藏在敌军右侧附近的樊哙看到时机已到,他大喝一声:“兄弟们,跟我冲!”然后如离弦之箭般冲向敌军右侧。樊哙挥舞着兵器,所到之处敌军纷纷倒下,他的士兵们也紧随其后,像一把锐利的匕首插入敌军的右侧防线。敌军右侧的阵型瞬间被冲乱,士兵们开始四处逃窜。
后方队伍趁着敌军的注意力被吸引到左侧之时,迅速而隐蔽地绕到了丰县的后方。他们屏息静气,等待着刘季的信号。
刘季在正面看到城墙上敌军的防御开始出现混乱,知道时机已到。他高举手中的剑,大声喊道:“兄弟们,为了解救丰县的百姓,为了推翻暴秦,冲啊!”说罢,他一马当先,冲向丰县的城门。士兵们受到鼓舞,呐喊着紧随其后。
城墙上的敌军发现正面又有大军压境,顿时阵脚大乱。正在他们手忙脚乱之时,张胜的队伍从后方突然杀出。敌军腹背受敌,防线瞬间崩溃。
刘季的士兵们成功冲破城门,进入丰县城内。城中的百姓看到刘季带着援兵归来,欢呼雀跃,有的百姓甚至拿起家中的农具,加入到刘季的队伍中,一起对抗城中剩余的敌军。
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丰县之围终于被解。刘季看着城中欢呼的百姓,心中充满了成就感。他知道,这只是他反秦道路上的一个小胜利,但这个胜利却给了他更多的信心和动力。
随后,刘季开始安抚百姓,重新整顿丰县的秩序。
他让士兵们帮助百姓修复被战火毁坏的房屋,也开始在丰县招募更多的士兵,扩充自己的队伍,为接下来的反秦大业做更充分的准备。
雍齿逃走了,去向了魏国,刘季没有追到他。
刘季率领着他的军队,一路风风火火朝着丰县城中疾驰。
丰县,那是他魂牵梦绕的故乡,曾经他从这里走出,踏上那充满未知与艰险的逐鹿之路。
如今,他带着胜利的威名与强大的兵力,要重新踏入这片故土。
城外的战场上,刘季的军队刚刚与魏国军队激战完毕。魏国军队本想凭借丰县这块地盘负隅顽抗,可终究不是刘季大军的对手。刘季骑在战马上,望着硝烟弥漫的战场,眼神冷峻而坚定。他知道,丰县就在眼前,他即将以胜利者的姿态回归。
当刘季的军队浩浩荡荡地来到丰县城门前时,士兵们整齐地排列着,军旗飘扬,士气高昂。刘季满心期待地等着城门打开,等着乡亲们欢呼着迎接他的归来。他想象着那些熟悉的面孔,那一张张在他儿时记忆里亲切的脸,会带着笑容,簇拥着他,诉说着对他的思念与钦佩。
然而,时间一点点过去,城门依旧紧闭着,城墙上也没有出现迎接的人群。四周安静得有些可怕,只有风卷着军旗猎猎作响。刘季的心中渐渐涌起一种难以言说的失落。
他身边的谋士张良轻声说道:“沛公,或许是乡亲们还未从战乱的惊恐中缓过神来。”
刘季摇了摇头,他知道事情并非如此简单。他朝着城墙上喊道:“我是刘季,丰县的乡亲们,魏国军队已被击败,你们无需害怕,快快打开城门吧。”
可是,城墙之上毫无动静,仿佛这座城已经成为一座死城。刘季的眉头紧紧皱起,他不明白,为何自己带着胜利归来,却遭受如此冷遇。
过了许久,才有一个颤抖的声音从城墙上传来:“刘季,你如今虽打败了敌人,可你带来的也是无尽的战争。你走之后,丰县饱受战乱之苦,我们不知你这次回来又会带来什么。”
刘季听到这话,心中一阵刺痛。他原以为自己是丰县的骄傲,是带着荣耀回归来保护乡亲们的,却没想到乡亲们是这样看待他。他缓缓下马,朝着城门走去,边走边说:“乡亲们,我刘季本就是丰县之人,我回来是想让丰县不再受欺凌,过上安稳的日子啊。”
但城门依然没有打开的迹象,刘季站在城门前,望着那冰冷的城墙,心中满是苦涩。曾经对故乡的眷恋和此刻遭受的冷遇相互交织,让他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刘季站在紧闭的丰县城门前,心中满是被冷遇后的苦涩。这股苦涩如同一股暗流,渐渐将他的思绪拉扯向远方的沛县。
沛县是一个充满热血与激情的地方。他还记得当初在沛县的情景,自己不过是振臂一呼,那些沛县的好儿郎们,眼睛里就闪烁着炽热的光芒。他们眼神中没有丝毫的犹豫与怯懦,有的只是对改变命运的渴望,对他刘季的信任。
当时的他,站在沛县的大树下,酒肆里,讲述着天下的大势,讲述着平民百姓也能在这乱世中闯出一片天地的可能。
沛县的人们紧紧地围在他的周围,像一群被点燃的火苗,他们呼喊着,叫嚷着,纷纷拿起简陋的武器,毫不犹豫地站到了他的身后。
那是一种怎样的信任与热血啊,他们一起出征,每一个沛县子弟都奋勇当先,在战场上如同猛虎一般。
而如今,他回到了丰县,这个他同样生长的地方。这里的人却如此冷漠,他刚刚打败了丰县里魏国的军队,本以为自己是拯救者,是带着希望与荣耀归来的游子。可是,丰县人却没有像沛县人那般欢迎他,他们躲在城墙之后,似乎他不是归来的英雄,而是带来灾难的瘟神。
刘季不禁对着身边的将士们感叹道:“沛县之人,性如烈火,只需一言,便能与我同生死、共患难。而丰县之人,却如此冷漠,仿若我是外人。我本以为故乡皆同,如今看来,却大相径庭。”
他身旁的一位将领说道:“沛公,或许丰县人被战乱折磨太久,已失了那份热血。”
刘季微微摇头,他知道,这其中定然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他望着丰县的城墙,暗暗下定决心,不管丰县人如今如何对他,他都要让丰县重新焕发生机,就像他对沛县的期许一样。只是,这心中的落差感,却如同一根刺,深深地扎在他的心头,让他久久难以释怀。
刘季站在丰县城下,望着那紧闭的城门和冷漠的城墙,心中思绪万千。他的目光中带着一丝落寞,脑海里不断闪过曾经在沛县和丰县的种种经历。
“原来如此……”刘季在心中暗自思忖,“在沛县,我是亭长,有一官半职,受人敬重。那些时日,我能与沛县的兄弟们喝酒吃肉,谈天说地,他们视我为能带领他们走向更好生活之人。我一声令下,兄弟们就愿跟我赴汤蹈火,那是因为我在沛县建立起了威望,他们信我、敬我。”
刘季微微抬起头,望着天空,嘴角泛起一抹苦笑。“可在丰县,我曾经不过是个无人待见的无业游民。这里的人对我只有鄙夷与忽视,从未把我当作可成大事之人。难怪今日我带着胜利之师归来,他们也依旧如此冷漠。”
他心中泛起一阵酸涩,夹杂着被忽视多年的不甘与对往昔的自嘲。“想我刘季,也曾渴望得到丰县人的认可,可他们看不到我的志向,只看到我落魄的表象。如今我已非昔日,本以为能衣锦还乡,让他们对我刮目相看,可他们却依旧将我拒之门外。”
刘季握紧了拳头,又缓缓松开。“沛县人的热血和对我的支持,让我得以踏上这争霸天下的道路。而丰县,这生我之地,却始终未给我一丝温暖。罢了罢了,既然如此,我也不必强求他们的欢迎,但我定要让丰县在我的治下,不再有贫穷与战乱,哪怕他们依旧不待见我。”
刘季深吸一口气,心中的惆怅逐渐被坚定所取代,他知道,自己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不管丰县人如何对待他,他都要向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