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宓不说话,她今日不去陆府赴宴,便是打听来了消息,说是宋辞也不去,至于是何原因不去,她却是不知道的,所以她才想着来这里偶遇,看是否能遇到宋辞。
她是喜欢宋辞无疑,而她以为,放眼整个京城中,或者说整个魏朝,身份上能与她相比的便只有几位皇家公主了。十三公主李昭阳待字闺中,且也爱慕宋辞,姜宓从来只看得起她这个对手,其他的她连一个眼神都懒得给。
因此对于刘清荷她也照样是如此对待,更何况她的出身还这样低微,且还是一名女大夫!
“县主,要去请宋大人过来吗?”芳芝观察自家主子的脸色,见她脸色如初,便也一时猜不出她的心思。
“不必,宋郎既是有客,本县主又何必去打扰。”姜宓自以为了解宋辞,她虽不深究宋辞为何与刘清荷在一起,却还得顾及在她身旁因有太多女子在,兴许便会惹宋辞厌恶,所以她并不打算让对方知道她在这儿。
更何况就凭刘清荷那样的,姜宓根本不会放在眼里,也就以为继续让他们待在一起也无无妨。
可其他人却不这么认为,尤其是几个以姜宓马首是瞻的官家小姐。
“县主,那女的怎么能和宋大人在一起啊,她是什么身份?凭她也配?”
“就是,我们县主身份尊贵,才貌双全,岂是那女子能比!”
虽然说的都是好话,可这好话听多了也就腻了,更何况是在此时此刻,所以姜宓打断了她们,淡淡道,“大家谬赞了,今日佳节,还是赏玩要紧。”
“正是。”
“对对。”
姜宓虽心中不屑,可到底还是往那儿岸上眺去,可此时岸边哪有人在?
原来宋辞见刘清荷还是有些冷的样子,便提出送她回府。
两人散步,直至走到刘府门口的两尊石狮子前。
刘清荷回府前,到底还是斟酌了一下,把想说的话给说了出来。
“二公子,我有些话想和你说,是关于大少奶奶的。”
宋辞抬眸,似在等刘清荷继续说。
“大少奶奶的病,你应该知道,是断不能停药的。那日我去了陆府,见她听从了陆夫人的话不再吃药,说是为了子嗣着想,可我以为,自己的身体才是最重要的,我是想,二公子是她的二弟,那是否可以请你劝一劝她,或者你与大公子说一声…”
宋辞听刘清荷说完后,盯着她好一会儿,并道了句刘清荷听不懂的话,“祖父他果然深谋远虑。”
“什么?”
“娶你确实可以解决许多事…若你没意见,三书六礼择日可办。”
刘清荷这下听懂了,虽说这话题转的有些快,可成亲之后确实于她而言是诸事皆宜了。
所以她答应的也快,“好,要不就明日吧,聘礼什么我觉得从简就好,婚礼也不要太复杂。”既然两人是因某些原由才成的亲,刘清荷便以为一切简单操办就行。
可宋辞却觉得不妥,而且他还有些诧异刘清荷竟会要求这般少。因为在他的印象中,女子出嫁礼节与聘礼自是多多益善,因为这也代表着男方重视女方,所以若是太过简单,反而不美。
“在下虽也不喜欢繁琐之事,可婚礼事关宋氏颜面,恐怕也不能如你我所愿。”
刘清荷一时哑然,又想了想,觉得还是按宋辞说的去办吧,他是娶妇,又是那样的门第,有多方考虑也是应当,于是她点头道,“那就按公子说的做吧。”
宋辞见刘清荷没有坚持,便是莞尔道,“那好,夜深露重,快回去吧。”
刘清荷也是微微一笑,她突然想起袖中的帕子,正是不知该不该送给宋辞。
宋辞见她迟迟不回,便以为她还有话要说,他问,“还有事吗?”
刘清荷终是把帕子拿了出来,因着有了手中的花灯,她此时赠送宋辞帕子也算是师出有名了。
她也不知该说什么好,便径直把帕子就这样递到了宋辞面前。
“这是给我的?”宋辞以往也收过女子送给他的一些如香囊,荷包,帕子之类的物事,可就这么什么都不说,便递给他的,却还是第一次。
刘清荷有些羞涩,但还是觉得应该至少说一句话,可说出来时倒有些江湖气息。“还望公子笑纳。”
见宋辞未接,刘清荷只能又加了句,“就当是谢公子所赠的花灯。”她还提了提手中的花灯向他示意。
宋辞接过帕子,瞧了眼帕子上绣了一朵半开的荷花,便笑道,“多谢了。”
刘清荷此时才感觉到轻松些,就似完成了任务一般。“那我回府了。”
宋辞见纤细身影踏入刘府后,便才悠然转身。
此时一架马车驶来,就停于宋辞面前。随行人向宋辞见礼,“公子。”
宋辞点头,上了马车后,外面继续有人低声禀报道,“禀公子,大公子回府了。”
宋赋回府,这原也没什么奇怪,只是想到刚刚刘清荷对他说过的话,他还是上了心,何况又涉及到陆蓁蓁。
罢了,他决定道,“回府。”
此时夜色渐浓,圆月高挂,正是赏月佳时。
宋府内,大家齐聚一堂。主子们或坐或立,仆人们则在旁恭敬伺候着。
宋赋回府,又恰好在中秋之日,自然一时又成了众人眼中的焦点,这不,与他攀谈的人不在少数,二房顾氏之妹的嫡子袁少卿便是其中之一。
“听闻大表兄要纳妾室,这可真是大喜事啊。”袁少卿知道这位表兄已是靖王李琰身边的红人,便哪有不拉拢他的道理,而且因着鲜少能看到他,所以今夜有此机会,他定然是不会放过。
宋赋神色依然,只淡淡道,“少卿从哪里听来?我怎么不知。”
袁少卿执着酒杯更靠近宋赋,“这事儿还需特意打听吗?这身旁的人早就传开了,大表兄好福气啊,听闻是靖王殿下孙侧妃之妹,人那是生的闭月羞花,身姿婀娜,和孙侧妃有几分相似...”
宋赋没有搭话,只兀自微仰,饮下一杯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