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奇博尔德,你怎么看?”
在洛克菲勒会长的宅邸里,标准石油公司的副会长阿奇博尔德一大早就被传唤到会长的书房,与洛克菲勒会长单独交谈。
如今洛克菲勒会长虽表面上已退休,但阿奇博尔德作为标准石油公司的实际掌权人,深知会长的每一个决策都举足轻重。
洛克菲勒会长递给阿奇博尔德两封信封。
“通过埃尔德里奇议员推动《信用法》通过时,我还在想这背后有什么名堂,没想到隐藏着如此厉害的谋划,真是让人意想不到。”
其中一封是警告信,另一封是协议书。
阿奇博尔德接过两封信,逐字阅读,随着阅读的深入,他的表情愈发严肃。
“这警告信言辞相当犀利啊。”
阿奇博尔德皱起眉头。
警告信的内容极为震撼,对债务担保证券(cdo)和美国金融体系进行了深入剖析。
“但我觉得我们没必要担心。反正就算银行破产,我们换个主要交易银行就行。”
“你只说对了一半。”
洛克菲勒会长用手指轻轻敲打着桌子。
正如阿奇博尔德所说,cdo这颗炸弹主要针对的是大型银行,标准石油公司相对安全。
然而,就这样轻易放过这个机会,实在是太可惜了,因为这其中蕴含着巨大的潜力。
“但作为企业家,要懂得从风险中创造机会。对我来说,这封警告信反而像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愿闻其详。”
洛克菲勒会长挑了挑眉毛。
“我打算借此机会,一举击垮以俄罗斯的布兰诺贝尔公司为首的竞争对手。”
“……!!!”
英资的壳牌石油公司(Shell)、以巴库油田为基础的俄罗斯籍石油公司布兰诺贝尔(branobel),以及以苏门答腊油田为基础的荷兰籍石油公司皇家荷兰(Royal dutch),尤其是与标准石油公司平分世界市场的诺贝尔兄弟的布兰诺贝尔公司,一直让洛克菲勒耿耿于怀
。
他一直想找机会收拾他们,这次恰好有了合适的契机。
“但具体要怎么做呢?”
“从警告信中可以看出,杜鲁门董事认为,cdo要在一个国家的金融领域扎根,大概需要15到20年时间。嗯,我不是金融专家,在这方面杜鲁门董事的眼光肯定更准确。”
“难道……”
“没错。我们先等待这种危机在欧洲蔓延,然后我们就可以在那些倒下的企业中挑选石油公司,将它们收入囊中。”
“但这警告信的内容是否属实还不确定……啊。”
阿奇博尔德震惊地看着洛克菲勒会长,他意识到洛克菲勒会长即便面对炸弹不爆炸的情况,也会想尽办法让它爆炸。
“壳牌和布兰诺贝尔的大股东是罗斯柴尔德家族。只要大英帝国的经济陷入困境,这两家石油公司就会出现问题。”
洛克菲勒会长对当前的形势并不满意。
诺贝尔兄弟的巴库油田产出的石油规模比标准石油公司的宾夕法尼亚油田更大,而且其石油流通网络在依托大英帝国的壳牌公司面前,也难以抗衡。
支持这些竞争对手的罗斯柴尔德家族一直与自己作对,这让他心里很不痛快。
更何况,标准石油公司还面临着反垄断法的风险。
因此,他觉得有必要重新布局。
但阿奇博尔德对此表示担忧。
“可是,如果炸弹爆炸,市场崩溃,我们的销售额可能会减少。”
见阿奇博尔德提出担忧,洛克菲勒会长的表情变得冷峻。
“销售额对标准石油公司来说很重要吗?”
“啊?”
“阿奇博尔德,别忘了标准石油公司的首要目标。我们的首要目标不是销售额,而是垄断。”
“……!!!”
“实现垄断后,销售额自然会随之而来。当市场崩溃时,我们以低价收购,等市场恢复,标准石油公司就将成为称霸全球石油市场的绝对霸主。”
为了未来,等待20年又何妨。
这就是商业。
“企业所有者要着眼于企业的未来。”
美国金融界有摩根家族这样的庞大势力,他们推动《信用法》通过,试图用权力遏制cdo的膨胀和风险,而罗斯柴尔德家族呢?
他们真的能有效控制这种风险吗?
甚至,他们能意识到这种风险吗?
摩根也是在杜鲁门的剖析下才恍然大悟,他自己不也说过,一开始还挺看好cdo的吗?
毒品,没碰过的人可能有,但只要试过一次,就很难戒掉。
而杜鲁门,能想出连摩根会长都意想不到的办法,这个计划成功的概率很高。
“而且我们不会有任何损失,阿奇博尔德。这简直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他只需在协议书上签字就行。
反正标准石油公司的债券属于优质债券,就算失败也不会有损失。
“《信用法》相关协议书,签字吧。”
咔哒——
洛克菲勒打开一个古朴的抽屉,拿出一支黑色的钢笔。他试了试钢笔是否出水顺畅,然后在协议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
这位掌控美国经济命脉的巨头,对《信用法》表示了支持。
>>> 联邦货币委员会的行动与各方反应
联邦货币委员会(Nmc)。
警告信、协议书,以及密封在金库里的两封亲笔信。
联邦货币委员会向全国的垄断托拉斯、大型银行、华尔街的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发出了关于不良担保证券的警告。
同时,要求他们在表示积极配合《信用法》的协议书上签字。
协议书上有几条特殊条款,其中一条极为严厉:若违反协议书,银行经营许可可能会被取消。
“正如杜鲁门议长所料,犹太裔投资银行强烈反对。”
在财政部大楼里,盖奇财政部长向眼前的黑发少年汇报着情况。
杜鲁门悠闲地喝着玻璃杯中的可乐,听着汇报。
“其他华尔街的商业银行呢?”
“他们没什么问题。wASp系、高学历白人系、摩根系、洛克菲勒系的商业银行占大多数,在摩根会长的施压下,他们都纷纷跑来签字了。”
商业银行多为wASp系,投资银行则以犹太裔为主。
当然,这种界限并不绝对,比较模糊,但大致可以这样分类。
由于这个时期投资银行的业务逐渐被主流社会接受,外来的犹太裔资本便趁机掌控了这一领域,开拓了细分市场。
“嗯,反正他们都是我们摩根系的,即便现在联邦货币委员会进行信用评级并监督,他们也不会有太大感觉。但犹太裔资本的情况就不同了。”
盖奇部长点了点头。
“是的,犹太裔中,尤其是三家投资银行反对得最为激烈。”
“高盛、雷曼兄弟、库恩 - 洛布。”
对于现代人来说,这些名字耳熟能详,它们都是顶级的大型银行。
在19世纪末,高盛的创始人、雷曼兄弟的创始人都还在世,处于创业阶段。
库恩 - 洛布是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代理投资银行,现任库恩 - 洛布公司的负责人是着名的雅各布·希夫。
在日俄战争中,他通过购买日本债券支持日本帝国,帮助日本取得胜利,这背后是犹太资本对俄罗斯反犹暴行(排犹运动)的厌恶。
“别担心,部长。标准石油、卡内基钢铁、伯利恒钢铁,还有以大北方铁路公司为首的铁路托拉斯等企业都欣然签字了。”
“哈哈哈哈!那是当然,华尔街的银行用自己的债券玩金钱游戏,哪家企业会喜欢呢?更何况,发信的企业主体都是能获得优质评级的垄断托拉斯,它们没理由拒绝。”
协议书共有三份,一份自留,一份提交给对冲基金,还有一份备用。
对冲基金作为信用评级机构,持有各企业的两份协议书。
因为目前联邦货币委员会旗下只有对冲基金这一家信用评级机构,在这个对信用评级机构概念都还不熟悉的时代,情况就是如此。
“那么,对于犹太裔投资银行,我们该采取什么措施呢?”
盖奇部长投来充满信任的目光。
从联邦货币委员会到战时债券,他从杜鲁门·摩根这里得到了太多支持,所以他也能理解杜鲁门·摩根的想法。
当然,我早已想好对策。
“稍微强硬一点,杜鲁门·摩根打算用一下财政部的王牌。”
“……!!!”
盖奇部长似乎立刻明白了杜鲁门·摩根所说的“王牌”是什么,他瞪大了眼睛。
其实财政部能称得上王牌的手段并不多。
嘶——
他嘴角上扬。
“动用国税局(IRS)吧。”
投资银行哪能不偷税漏税呢?
而且杜鲁门·摩根对投资银行的偷税手段了如指掌,就算闭着眼睛也能找出来。
是时候用税收给他们上一课了。
>>> 国税局出手与投资银行的困境
哐——!
“国税局的人来了!!!我们要进行税务调查,请大家都站起来,靠墙站好!!!这是临时税务调查!!!”
美国国税局,其威名远扬,就算追到天涯海角,也要把税款一分一毫都收回来。
毫不夸张地说,就连海外居住的美国人,也得向国税局申报纳税。
面对国税局的威严,投资银行的人吓得瑟瑟发抖。
经理们惊慌失措地靠墙站好,稍微冷静下来后,他们脸色变得凝重。
随着时间推移,高层管理人员从办公室涌出来,小心翼翼地提出“疑问”。
“怎么能不打招呼就进行临时税务调查呢?”
“这时候还问这个?”
“啊,不是,只是好奇问问,不好意思。”
他们的话根本没人理会。
高管们见劝说无用,便开始动用自己的人脉关系,试图阻止国税局的行动。
然而,国税局的内部人员表示自己无权决定,都紧闭嘴巴。
“高盛经理们所在的楼层已清查完毕。”
“高管办公室呢,有没有一丝一毫遗漏?”
“董事长办公室还没查完。”
“马上上去!!!那里是最重要的地方!!!”
“明白!!!”
就这样,在投资银行手忙脚乱之际,国税局收集了会计资料。
在杜鲁门·摩根的暗中指点下,国税局工作人员仔细审查会计资料,找出了其中不符的项目、空白项目、偷税项目,甚至海外资本的情况,详细列出了避税清单。
“这些犹太裔,可没少捞啊。”
仅仅三天,追缴税款就高达1000万美元。
国税局下定决心,要求投资银行提供避税项目的证据资料,并对他们施压。
投资银行们举白旗投降,彻底屈服。
高盛的顶层办公室里,创始人马库斯·高盛和他的女婿塞缪尔·萨克斯坐在里面。
办公室被国税局调查人员翻得乱七八糟,文件散落一地,家具也被掀翻,一片狼藉。
他们还没来得及收拾,也不敢收拾。
因为随意收拾可能会让文件更加混乱,而且关键文件还被国税局扣押着。
他们面前堆满了用红笔标注的通知单和通知书。
哐——!
“这肯定有人在背后搞鬼!国税局怎么可能三天内就把投资银行的海外资产都查得清清楚楚,还实施了扣押?!接下来一周我们什么都做不了了……”
塞缪尔·萨克斯愤怒地说道。但马库斯·高盛却陷入沉思,他一份一份地翻看通知单。
“这是我们同行中老手的手段,而且手法相当高明,应该是高层人物在国税局背后操作……”
“这是什么意思?”
“字面意思,他们把能查的都查了个底朝天,一分钱都没放过,连避税清单都列出来,还要求提供证据资料。甚至期限只有一个月。这种手段,国税局自己绝对做不到。”
马库斯·高盛像蛇一样舔了舔嘴唇,他嗅到了一丝味道,是同行出手的味道。
肯定有厉害的人物在国税局背后搞鬼。
“但是,老爷子,光我们高盛的追缴税款就高达300万美元。在还清这笔钱之前,海外资产会被冻结,还会被国税局扣押。”
“这下麻烦了。”
但高盛和萨克斯心里大概猜到了这次国税局突然调查的幕后黑手是谁。
毕竟能对他们施加如此压力的人并不多。
“这是对拒绝《信用法》的惩罚,肯定是摩根的手段。”
“是约翰·皮尔庞特·摩根会长吗?”
“对,以摩根的手段,找出投资银行的避税、偷税手段,那还不是轻而易举。更不用说他手下的财务董事们了。”
“那么……!!!”
“恐怕如果不响应《信用法》,就会一直追缴下去。这就是一种威胁。过不了几天,海外国税局也会发来通知单。”
“但是,如果信用评级的权力被联邦货币委员会夺走,那就相当于我们的主权被剥夺了!”
塞缪尔·萨克斯一脸严肃地看着高盛,但高盛无奈地低下了头。
“看来只能在《信用法》协议书上签字了。”
毕竟,比起立刻破产,这就像是砍掉一只手臂,好歹能保住性命。
但其实也不用这么悲观。
联邦货币委员会向华尔街所有大型银行、托拉斯的高层发出了最后通牒。
>>> 沃尔多夫 - 阿斯托里亚酒店的会议与协议达成
沃尔多夫 - 阿斯托里亚酒店。
会议室的气氛从一开始就剑拔弩张。
摩根系银行都表情淡定地坐着,而犹太裔投资银行则一脸怒容,盯着摩根系银行。
“你们看起来还挺淡定,银行的主权都快被联邦货币委员会夺走了。”
“你们犹太裔是文盲吗?没看到警告信和协议书吗?这一切都是为了保护美国的市场经济,你们却好像有很多不满。”
“你说什么?”
犹太裔银行们虽然愤怒,但还是忍住了。
他们眼神疲惫,经历了严厉的税务调查后,早已心力交瘁。
他们实在厌倦了与摩根系之间无休止的冲突。
啪——
“大家都到齐了,会议开始吧。”
摩根会长走进会议室,顿时,会议室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
杜鲁门·摩根坐在摩根系银行中间。
——黑色星期四你冲锋在前,这次我来保护你,免受犹太裔银行的刁难。
杜鲁门·摩根欣然接受了会长的好意。
这些未来将发展成为顶级投资银行的机构,杜鲁门·摩根没必要亲自把犹太裔银行都变成敌人。
而且,要让大家觉得联邦货币委员会只是个空架子,实际上是Jp摩根银行在背后掌控一切,这也很有必要。
“在信用评级机构步入正轨之前,确实需要一个保护网。”
“我可以认为大家都是抱着在协议书上签字的想法来参加会议的吗?”
“……”
犹太裔银行家们想起国税局的严厉打击,都沉默不语。
高盛的马库斯·高盛和塞缪尔·萨克斯,雷曼兄弟的伊曼纽尔·雷曼,甚至库恩 - 洛布公司的雅各布·希夫,所有人都沉默不语。
“这不是挺好的吗?”
就在这时,杜鲁门·摩根开口说道。
“《信用法》早就通过了,即便不签协议书,《信用法》的利刃也早已对准银行。”
一直静静听着的伊曼纽尔·雷曼眯起了眼睛。
“你这话什么意思?”
“你不知道吗?通过这次《信用法》,联邦货币委员会已经具备了金融监管委员会的性质。所以,即便不签协议书,违反《信用法》,银行经营许可也会被取消。”
“……!!!”
会议室里一片震惊。
嘶——
杜鲁门·摩根嘴角上扬。
“这次签署协议书,只是给《信用法》加了一层双保险。顺便说一句,不签协议书的银行,会被联邦货币委员会除名,并且与Jp摩根银行的所有交易都将终止。”
而且,债券的信用评级将由杜鲁门·摩根掌控。
“并且,由联邦货币委员会授权的国家认可信用评级机构,将‘公正地’对债券进行信用评级,所有流动性金融衍生品也都包含在内。”
杜鲁门·摩根的蛋糕,只能杜鲁门·摩根自己享受。
“谁都别想染指。”
啵——
杜鲁门·摩根打开钢笔笔帽。
“作为杜鲁门‘投资银行’的行长,我先签字。”
“……!!!”
犹太裔银行们瞪大了眼睛。
在强大的华尔街商业银行卡特尔中间,居然冒出一个“投资银行”?
他们的惊讶程度甚至超过了之前协议书上的特殊条款。
他们用炽热的目光看着杜鲁门·摩根。
沙沙—— 沙沙——
杜鲁门·摩根率先在共同协议书上签完字。
其他人一个接一个地站起来,在协议书上签字。
犹太裔投资银行似乎从杜鲁门·摩根的行动中看到了投资银行的希望,对杜鲁门·摩根流露出了好感。
就这样,所有人都签了字。
“沃尔多夫 - 阿斯托里亚协议”正式达成。
至此,杜鲁门·摩根为自己的计划设置了尽可能完善的安全保障。
“啊,对了。”
杜鲁门·摩根拍手示意,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杜鲁门·摩根。
“大家应该知道,国家认可信用评级机构(NRSRo)的强制信用评级,只针对在美国流通的债券吧?”
“……!!!”
华尔街的商业银行们似乎也不知道这个消息,纷纷瞪大了眼睛。
这段时间我一直忙于推进各项事务,他们可能都没来得及仔细研究法律细节。
这算是一份小礼物吧。
嘶——
“海外债券就由各银行自行决定。”
打了一鞭子,再给个甜枣。
杜鲁门·摩根解开了火药桶的保险栓,杜鲁门·摩根的这番话让会议室再次热闹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