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读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嘉佑元年(1056)春天,苏家父子正式动身。

过成都时,父子三人先去拜访了益州知州张方平(说明苏老泉会来事儿,绝非一个只知道读书的书呆子),张知州十分热情地接待了苏氏父子,还修书一封,将苏洵作为不可多得的人才推荐给了欧阳修,并勉励苏轼兄弟抓紧复习,准备接下来的六科考试。

“六科”乃唐宋时科举取士的六种科目。

唐六科为明经、进士、秀才、明法、明书、明算。到了宋景德、天圣年间时,其六科为:一、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二、博达坟典,明于教化;三、才识兼茂,明于体用;四、详明政理,可使从政;五、识洞韬略,运筹决胜;六、军谋宏远,材任边寄。

对于六科这种“小儿科”,苏轼兄弟想必已是成竹在胸。

因此,三月二十八,在春风拂面中兄弟俩得空游览了成都的大慈寺极乐院,观看了卢楞伽笔迹。

卢楞伽,一作棱伽,唐时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生卒年不详。自汴入蜀,为画圣吴道子弟子。此人画风细致,咫尺间山水之寥廓,形象精备。尤擅佛像、经变,画过许多壁画,肃宗乾元(758)初在成都大圣慈寺,曾画《行道高僧像》数堵,由颜真卿亲笔题字,时称“二绝”。

嘉佑元年(1056)三月是个闰月,三苏父子此时从成都启程,走陆路,经过剑门关,先到凤翔府眉县的横渠镇(宋大儒张载的故里),游览了崇寿院,再经扶风县过长安,经华清宫出关中,来到河南府的渑池县。六年后,在该县一寺舍里留宿时,苏轼在老僧奉闲的墙壁上题了首诗《和子由渑池怀旧》(这首诗后来一度还很出名)。

三四个月的舟车劳顿,五六月间父子三人终于抵达了京师开封。

关于苏轼这次的陆路出川之行,历代的史料中记载均不详,“经剑门,穿秦岭”,只能大致叙述一个轮廓。耕文轩主人认为,主要是陆行骑驴较为颠簸,没有舟行闲适,写诗极为不便,所以就没有流传下来多少文字,就使得这次陆行出川显得较为扑朔迷离。至于专家学者对此行程的更为高深与离奇的推断,不知道最终能得出一个什么有别于我的结论。

但可以肯定的是,抵京时正值大雨天气(苏老泉在给韩琦的书信中有所提及)由于人地生疏,苏氏父子只得暂时借住于兴国寺浴室老僧德香的僧舍。

安置停当,苏洵即作《上欧阳内翰第一书》,然后又将自己的得意之作《洪范论》、 《史论》呈给了欧阳修。作为当世文坛一哥或二哥(注: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的翰林侍读学士欧阳修阅后竟如获至宝、大加称赞,称其论议“精于物理而善于权变,文章不为空言而期于有用”。

这还不算,欧阳修又连忙上书朝廷,极力推荐苏洵入朝为官,有着欧阳内翰的亲力举荐,一时间满朝文武争相一睹苏老泉的风采,并对其文章交口推服,致使苏老泉的声名在京师文人圈子甚至权力圈里一日大振。

七月十三,适朝廷的皇榜发榜,范师道、王畴、胡俛、韩彦、王瓘、宋敏等人考中开封举人。

这批人后来都成了朝廷命官:

范师道字贯之,吴县(今苏州市相城区)人,范仲淹的老乡,侍御史。

王畴字景彝,曹州(今山东曹县)人,开封府判官侍部郎中直秘阁。

胡俛字公瑾,侍部员外郎集贤校理。

王瓘,太常博士集贤校理。

宋敏,太常寺丞集贤校理。

立秋后,苏洵终于等来了属于他的机会。

应开封府解,着苏洵、林希(字子中)、王汾(字彦祖)、顾临(字子敦)、胡宗愈(字完夫)同试景德寺,也就是到开封府的景德寺参加考试。这说明不管什么人推荐,就像当今社会的公务员考试一样,北宋的官场也需要走流程,——主要还是堵别人的嘴。

林希,福州人。

王汾,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县)人,王禹偁曾孙。

顾临,会稽(今浙江绍兴)人。

胡宗愈,常州晋陵(今常州市区)人。

参加考试前,苏洵收到好友杜叔元(字君懿)的真心馈赠,一支他自己珍藏已久的诸葛笔。

名头不小的诸葛笔乃唐宋时名笔,亦名“散卓笔”。诸葛氏制笔有术,出自南唐制笔高手诸葛氏。其技艺精湛,锋毫尖锐,外形圆润,铺下不软,提起不散。

据说,宣城特产的诸葛笔,笔头用鼠须制成,故又称“鼠须笔”。相传此笔“硬软适人手,百管不差一。”,真正做到了“尖、齐、圆、健”四德具备。

诸葛笔在当时也算是笔中的驰名品牌,以此相赠,方显两人的交情。苏轼知道,老父常常是以兄长事他君懿伯伯的。

苏轼兄弟二人也参加了此次考试。

不久后榜出,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鄞州区)人袁毂(字容直,一字公济)高居榜首,苏轼名列第二,苏辙也榜上有名。

九月十九,苏老泉撰《送石昌言使北引》,命苏轼书写。

这年,刑部员外郎、知制诰石昌言出使北国前往契丹,庆贺契丹国母生辰。苏老泉为他写下这篇赠序,就是让他借鉴历史经验,不怕强敌威胁,发扬民族正气,夺取外交胜利。因为苏洵之父名序,所以这篇赠序改称引。

石扬休,字昌言,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市)人,少孤力学,登进士。累官刑部员外郎,知制诰。仁宗朝上疏力请广言路,尊儒术,防壅蔽,禁奢侈。其言皆有益于国,时人称之。石、苏两家均眉州大户,世有通家之谊,因此在京师是苏氏父子标准的老乡。

受到欧阳修激赏的苏洵,又再接再厉地上书《上韩枢密书》、《权书》于时任枢密使的韩琦,与之论及制兵之豪纵在厉威武(此人拉关系的能力着实不一般,读书之外的功夫下得也很足)。

深受鼓舞、像打了鸡血一般的苏老泉认为当世之大患为:大臣都爱好声名而惧怕讥谤,好名则会多树私恩,害怕讥谤则会执法不坚。那么,造成兵冗而骄的责任应由谁来负责呢?

作为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老苏当然不能直接指责皇帝,只能要求主管军政的大臣对此负责。先把皇帝开脱出去,自然把“天下之兵,豪纵至此”的责任归咎于枢密府,是由于大臣“好名”、“惧谤”、“树私恩”、“执法不坚”造成的。明眼人都知道,苏洵旁敲侧击的对象是大将军狄青。

其实,苏洵并不了解狄青,他的长篇大论的依据也无非只是道听途说、人云亦云。真正的一代名将狄青出身微贱,以功以忠擢升重臣。狄青生前勇猛善战,长于用兵,治军严整。逝世后宋神宗为追念其功绩,曾下令将狄青的画像挂在禁中,并亲手御制祭文予以悼念。

作为枢密使的韩琦自然不是吃干饭的,不会仅听信苏洵纸上谈兵式的一面之辞。因此,对于苏洵的上书不置可否,置之不用。

自古读书人的理想就与致仕紧密相联的。苏洵听说了一个好消息——张方平从益州调任京师出任三司使,就前去拜见。(三司使,北宋前期最高财政长官。三司总理财政,成为仅次于中书﹑枢密院的重要机构,号称“计省”,三司的长官三司使被称为“计相”,地位略低于参知政事。)

在张府上,张安道(张方平字安道)微笑着问这位老朋友苏老泉道:

令公子近来所读何书?

老苏赶忙答道,犬子这段时间在重读《前汉》。

张安道又问,全书他读完过两遍了吗?

老苏归家后以此询问苏轼,谁知苏轼不屑地说:此老难道真的不知道这世上还有人读过三遍的吗?

后世有人评论,小苏真是初生之犊不畏虎!要知道张安道当年曾借过别人的《十七史》,短短一月即还,就说已经看完。要知道此人天资强记、数行俱下,功底是何等地深厚,就连前辈中的宿儒,也罕有人及。

也有传苏老泉曾带着两个儿子去拜访张文定(张方平的谥号),张文定趁着苏轼兄弟正在准备科举考试,有意出题考一下他们。因此共出六道题,令人拿给苏氏兄弟,而文定却在隔壁的密室里暗自窥视。

只见两兄弟得到考题后,各自在自己的座位上沉思。苏辙在一道题上有疑问,指着给哥哥看,哥哥不言,只是用笔管敲了几下桌面,说“管子注”,苏辙还是没有听明白,哥哥就用笔将此题目勾去,然后就一挥而就做完了题目。

张文定读完了苏轼的文章后,更为惊喜,原来被苏轼勾去的那个题目,并无出处,只是为了考验苏氏兄弟而杜撰的命题。

次日,张文定见到了苏老泉,不无惊喜地说,两个儿子都是天才,只不过大儿子明敏可爱,但小儿子却是少年持重,日后的成就可能要高过其兄长了!

张方平这个人很有气量,在镇守西蜀时,认识眉山的苏洵及其子苏轼、 苏辙,深表器重,并积极为之延誉。曾推荐苏轼为谏官,后来苏轼因作诗被朝廷诬陷下狱治罪之时,张方平也受到牵连,但他却能不顾个人安危,依然奏章论救,所以苏轼终身都很敬重张方平大人。

在京师开封,兄弟俩一有时间就聚于一起,潜心研读和探究《公羊》、《毂梁》及《左氏》三传。与大多数读书人一样,书读多了,苏轼兄弟同样对不学无术之辈,六体不勤五谷不分的纨绔子弟往往看不上眼,特别是对京师那些醉生梦死的富家子弟侧目而视,“颇见纨绔中,齿牙厌梁肉。”(《《寄周安孺茶》》)。

嘉佑二年(1057)正月初六,由翰林学士欧阳修(字永叔)主持的贡举开考,翰林学士王珪(字禹玉)、龙图阁直学士梅挚(字公仪)、知制诰韩绛(子华)、集贤殿修撰范镇(字景仁)这几个人协助知贡举主持本届考试。

《宋史·选举志》:凡进士,试诗、赋、论一首,策五道。参加这次省试,苏轼撰写的题目是《刑赏忠厚之至论》。

由于当时的士子崇尚的是险怪奇涩的文风,还美其名曰“太学体”,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等都对此深恶痛绝并大力加以抑制,因此但凡是遇到这类考卷,一律会被淘汰掉。最离谱的是这类考卷甚至出现僻涩如“狼子”、“豹孙”、“林林”、“逐逐”之语,怪诞如“周公枰图”、“禹操畚锸”、“传说负版筑来筑太平之基”之说。

欧阳修考试礼部进士,面对千人一面的诡异之文章,有心去挽救一下这种危险的局面。梅圣俞当时与欧阳修在一起共事,一日得到苏轼的《刑赏忠厚之至论》考卷,赶紧拿给欧阳文忠公看。

欧阳修非常惊奇,以为遇到了异人,第一念头就是将此人录为头等,但又转念一想,朝野上下往往对每年的头名状元格外敏感,同时又有预感是自己的门下士曾巩(字子固)所作,要是录为第一,那么就会在官场上下授人以柄。

因此,只好忍痛割爱将此人录为第二。

爱读书屋推荐阅读:这个开局有点惨啊!三国之截胡赢天下重生大宋:白面包青天穿越隋唐:我李元霸要称帝历史追光者错妻:入赘半年你说我认错媳妇了都市夜战魔法少男(库洛牌的魔法使)历史盘点:从王朝末年开始龙腾美洲重生秦时之风云传奇大汉兵王鹰酱独立,我在北美重建大明!明末之大国崛起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古代旱灾:官府献祭美女,我全收飘飞的残叶极品大地主前世今生未了情李钊的古代生活烽火从壮士出川开始重生司马懿,亲身隆中为汉出仕!崇祯末年带妹征伐魂穿水浒:不做皇帝难道做山贼!降落在清初我奸臣造反,被女帝这样翻盘?治国平天下从软饭开始抗旨他都敢,还有什么不敢做?三国:让你降吴,你绑架孙权穿越大唐之强兵变乱匪三国之再兴汉室三国:开局先取西川明末木匠天启落水后无敌大宋:一统华夏从救岳飞开始靖难再现,这次我是朱允熥三国:开局投董卓完成先帝遗愿大秦:开局一千白马义从红楼:进京暴打宝二爷三国:从农村小屁孩到千古一帝正德风华大秦:政哥我不想学英语了魂穿古代,特种兵太子逆袭重生武大郎:最强帝王系统红楼生存录冰冷王爷每晚要我哄睡长生不死:我是历史一根刺三国:开局送灵帝一顶帽子!穿越秦二世胡亥,开局忽悠始皇帝反派女配要洗白穿越重生从藩王开始争霸穿越汉末:我刘璋收拾旧山河
爱读书屋搜藏榜:丹麦崛起1890日出海东大唐锦鲤小郎君谋士骗术大齐好男人田园空间:倾城嫡女玲珑五胡之血时代寒门出了个状元郎昌明民国响马乱皇兄,这个皇位我真不要大秦:治粟内史的狂想宏图大梁:我家殿下太低调别刺激孤,孤不傻了君临天下大秦:陛下快退位,不然公子反了开局土木堡,大明战神有点慌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宫廷幽处孤芳难自赏从特种兵开始的军旅生涯江山争雄大明天仙谱忆昔大唐贞观世宋朝玩主三国争霸,最强六边形战士三国:武将拉满谁能拦我一统全球穿回元末闹革命一起当兵的日子三国:我曹操,小乔请自重重生于红楼末年天骄狂尊大唐:开局迎娶李秀宁天幕视频,给古人亿点点现代震撼北宋:武大郎变成高富帅!重生之废材皇子缔造理想国度瑟瑟惊蝉永远的兵魂大秦神捕重生之这个崇祯有点萌秀才无双大唐太子爷我,怎么可能有很多娘子!幻之盛唐开局造反:女帝请自重枭风寒门枭士龙影战神成了八爷大唐:开局跟武媚娘流落荒岛束秦抗战最牛路霸
爱读书屋最新小说:三国:结拜关张,开局灭黄巾一觉醒来我在龙椅上了开局:从揍朱元璋开始大宋网红苏眉山天幕出现:皇帝怒喊欺天啦!秦末之霸王再世回到古代过日子唐刀陌刀草原铁骑,生化大军大秦:签到天下,霸临大秦大唐:公主逆天路大秦:开局直接坑害刘邦!清末崛起之第二次上帝之鞭极品皇太子之贞观永治黑魔法三国传水源王烽火燃情山河虹重生逆袭:智谋登峰大明朱由检,消费系统救国重生太子,开局竟劝弟弟们抢皇位长安浩劫之十日危情汉末三国之北疆幽冥重生50年代带着妹妹吃饱穿暖穿越古代卷入皇室梦回春秋当大王曹操天崩开局,遇到我,他无敌了秦始皇荡平六国开局地主梦,朝堂强拽成幕后主宰明末:懒汉的逆袭人生红楼里拿个童年动漫系统是什么鬼这是一条神奇的天幕祖龙蚌埠住,大秦皇子融合不良帅我不叫谢石头穿越大明朱雄英班超传奇红楼,从文豪开始崛起穿越大唐伴生游戏能具现穿越大明成为朱重八的兄弟朱重九嫌我功高震主,我黄袍加身你哭啥?魂穿古代跟太子拜把子仙秦:从沙丘宫变开始成州我在大乾做官的那些年穿越成崇祯,重建大明河山我教原始人搞建设乱世崛起:邵仕龙的平天下我用AI穿越历史之从洪荒到现代我也穿越了君临天下穿越到大唐,我囤积了万亿物质穿越三国之骑砍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