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天香楼跳舞,有没有什么发现?”下一句,苏锦脸色就严肃起来。
沈放脸色一变道:“不过是寻欢作乐,打发时间而已。”
苏锦淡淡一笑,笑容里藏着深意:“那是荣亲王的物业。”
沈放心头一震,却道:“这点我知道,不用你说。但,这跟我有什么关系?”
有的,荣亲王当年曾出使凉州,后面就发生了凉州之变,一位忠心爱国的将军、长信侯沈雄居然领着三千兵马叛变。
此事虽然已经盖棺定论,但作为后人的沈放,自然不相信父亲叛变,他的娘亲永宁公主也不相信,才会忧愤而死。
当年凉州之变,当事人荣亲王自然最清楚,想要找出真相,得从荣亲王下手。可荣亲王不那么容易接近,更不会轻易推翻当年的定论。
所以沈放才来这里找线索,才会蒙面出场。
苏锦为什么知道?
沈放凝看着苏锦,两人认识这么久,打交道那么多次,他大约也了解,虽然她心思阴沉,但对他并无恶意,也许她另有目的。
他的视线移开,抬头看天色,道:“天色已晚,你得回府了。我送你回去。”
他终究不放心她一个人回去。
“你得闲吧?”
沈放一听就知道需要他做事情,想说没空,苏锦已经飞快地说:“陪我去医馆一趟。”
“你生病了?”他神色略微紧张。
“青梅受伤了,在医馆疗伤。”
“咋受的伤?”
“这个说来话长,有空再跟你细说。”苏锦不想多说,她的仇,她来报,不想沈放牵扯进来。
她看了看沈放,说声:“你在这里等我,我一会儿就回来。”
沈放不知道她要做什么,但见她不像是开玩笑,便点点头。
不多久,苏锦就提到一袋东西回来。
她打开袋子,抖动了一下,原来是一件深蓝色的衣裳:“你穿成这样走在大街上,不怕吓着年轻姑娘,也得担心被大妈摸身体吧?换上吧。”
沈放:“......好!”
这个死苏锦,句句都在调侃他。
不过他这身衣裳,确实不适合穿出去。
他命令着:“转过头去,本侯爷要换衣裳。”
苏锦嘟囔着:“有什么害羞的,我又不是没见过......”
“什么?”沈放抬高了声音。
苏锦道:“没什么,不看就不看,我还怕玷污了我的眼睛。”嘴里说着,还是转过身去,耳朵里听着窸窸窣窣的换衣服动作之声,不耐烦地问,“好了没有?”
过一会儿,沈放才道:“好了。”
苏锦转过头,就看到沈放换上了那件深蓝色的衣服,没想挺普通的棉布衣裳,在沈放修长挺拔的身材加持下,竟然穿出了英挺贵气的感觉,看来好身材是不挑布料的。
沈放自然看到了苏锦眼里的异样,哼了一声说:“走!前面带路。”
赶到医馆,苏锦径直走出去,却发现里面空无一人,房间里竟然不见了青梅!
苏锦心头怵然,转身之际,发现台上压了一张纸,上面用楷体写着:“想找海大夫及青梅,酉时到一线天!勿报官,否则等着收尸!”
苏锦捏着纸,沉吟着。
沈放已经看到了所写的内容,眉头皱起来:“有人掳走了海大夫和青梅,要你去一线天找他们,还说不报官,分明就是要挟你过去,对你不利。”
“我知道,即使报官也没用,官府不知道是谁做。”
沈放思忖道:“你没有武功,对方如果要杀你,在医馆就可以下手了,现在把大夫和青梅掳走,莫非有其他陷阱等着你?”
苏锦视线落在了台上,上面放了一碗满满的黑色药汁,显然,青梅还没喝一口,就被掳走了。
她看看天色,算计着时间,算计着距离。
“现在是申时,此去一线天,需要多少时间?”她问沈放。
“平常需要一个时辰。”
“可以更快的速度吗?我想在半个时辰内到。”
沈放道:“对方要求酉时见,你打算提早半个时辰到?”
对方也是算计过时间距离,留给苏锦的时间,刚好就是在路上所花的一个时辰。
“是,所以有没有办法,可以把路程压缩在半个时辰内?”
沈放想了想,道:“一线天我以前和范瑞去过,骑马走大道,确实需要一个时辰。但可以抄小道,只需半个时辰,只是路途崎岖,最近还下了一场雨,路上泥泞,骑马会颠簸得厉害,即使如我也是难受,你一个女子......”
言下之意就是,你也跟着骑马,一路颠簸,只怕她承受不了。
苏锦斩钉截铁地说:“无妨,就抄近路。”
即使有陷阱,即使是龙潭虎穴、刀山火海,即使路途颠簸,她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她不能对青梅见死不救。
何况,现在还连累了无辜的海大夫,她于心不忍。
沈放黑眸凝看着说,闪过一丝动容,随即道:“我陪你。”
苏锦深深地看沈放一眼,千言万语都在这一眼之中:“好!”
沈放立刻回府,牵出他平日的坐骑,翻身上马后,对苏锦伸手道:“来。”
苏锦没有犹豫地把手递给他。
沈放紧紧地抓住,肌肤相处的温暖一掠而过,他一用力就将苏锦拉上马,稳稳地坐在了自己面前。
几根发丝飘落在沈放脸颊上,沈放目看向前方,前方大路安安静静,西下的太阳依然温暖,明亮热烈。
沈放手执缰绳,双腿一夹马肚,眸光如矩:“驾!”
......
京城所在区域为平原,视野开阔,地势平坦。但向北走,五十里处忽然拔地出现一座绵延几十里的山脉,气势雄伟,既有峻峭的山峰,也有秀气的高山,还有河流蜿蜒而过。
当中有一处陡峭的山峰,为两座高耸的巨石,中间只留仅容一人过的小道,地势险峻,易守难攻,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故称一线天。
这里是京城通过北方的要道。
现在是大梁太平盛世、路不拾遗,并无官兵驻守,平日来往的,都是通商贸易的商贾或者讨要生活的村民。
此刻,一队人马,迎着斜阳,从北边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