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融金人,就不得不提到融金兽。
在入驻中州后,官府派遣了科研人员对融金兽进行长期的跟踪研究。
最后的研究结果证实:融金兽的繁衍和培育,是通过一系列华夏人族不能理解的方式完成的。
简单来说,融金兽就像从金属疙瘩里蹦出来的。
所以华夏人族基本上是无法撇开融金人族,独立培育出融金兽族群的。
为此,赵平只能放缓对中州世界的征伐。
对融金人族的战略也改为逐步渗透、压迫投降。
并且赵平还将这项长期工作交给官府来完成。
对于早期投降的融金人,官府采取的措施是逐一签订契约。
通过一系列严谨而又环环相扣的契约,可以大概约束融金人的行为,避免他们的背叛行为。
但普通契约的约束力,肯定是不如七级卡牌“附庸条约”的。
而且这种方式只适合数量较少的情况下。
所以随着投降的融金族数量越来越多,签订契约的途径就更加难以为继了。
好在随着进入卡牌世界的华夏人族数量增多。
被束之高阁多年的种族天赋——“人定胜天”,终于发挥了作用。
“人定胜天”可以通过协同不同数量的个体意志,凝聚出不同效果的种族卡牌。
但这个天赋生效是有数量要求的。
早在赵平刚刚建立人物卡牌,以及引领秦振声等人进入卡牌世界时,他就两次尝试过这个种族天赋。
但毫无疑问,都是一点作用没产生。
一直等到官府大量驻军中州世界后。
在由官府牵头,所有华夏人族共同参与的大规模实验中,才第一次成功激活了“人定胜天”。
当时为了协调数量众多的参与者,官府采用祭祖仪式的方法凝聚意志力。
十多万人的意志汇聚,虽然无法在太虚中泛起一丝涟漪。
但却足够在彼此的心灵中引发滔天巨浪。
作为“主祭”的赵平,在心灵之海的巨浪与风暴中,看到了华夏人族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的发展历程。
并且赵平心领神会地了解到,只需从历史长河中提取一个片段,就能凝聚出相应的种族卡牌。
可能是因为参与祭祀人数不足的原因,赵平发现他能在历史长河中截取的长度有限。
不管从哪开始,都只能截取固定时间长度的历史。
由于是第一次操作,赵平对不同历史片段具体能凝聚成什么卡牌没有经验。
但他心中大致有了一些猜测。
考虑到当时的主要困难,是投降融金人族的忠诚度保障问题。
赵平截取了一段先民开拓四方、教化蛮夷的历史片段。
并期望能从中获取解决问题的卡牌。
结果也不出赵平所料。
这段历史化作点点星光,在未知力量的作用下凝聚出一张张卡牌的虚影:
“天下共主”、“夏君夷民”、“王道乐土”、“有教无类”......
“这不是种族天赋吗?”
虽然抽取种族天赋的时间很短暂,但匆忙中赵平还是浏览了一些种族天赋的信息。
其中一些天赋,就弱化后出现在上面的种族卡牌中。
例如“天下共主”,在赵平的印象中是消耗卡牌负载度将异族生物收为附庸。
但在这里,它能消耗卡牌负载度,将扩容等级不高于自身的异族生物收为附庸。
从字面意思上就能看出来,从历史片段中凝聚而成的“天下共主”卡牌是弱化版的。
“是祭祀人数产生的影响?”
“还是因为历史片段不同而导致的?”
可惜历史片段后选取之后无法改变。
因此赵平也无法实验用其他历史片段,凝聚的卡牌是否有不同之处。
不过赵平更倾向于,是历史片段的要素不同,导致卡牌的强弱不同。
如果把历史片段当成一个故事或者一段影视的话。
从这段故事中,赵平能感觉到其中“教化”元素明显多于“征服”元素,“人文”元素又多余“土地资源”。
而且这里的“教化”中,又明显带有“征服”的含义,有别于单纯的“教育”。
因此包括“天下共主”在内,这些卡牌虚影所显示的内容,能看出存在明显的优劣之分。
例如“王道乐土”的作用,是以削减卡牌负载度为代价,获取一定数量转化石柱及对应地块的统治权。
而“有教无类”是作用,是能用自身天赋去替换使用对象的天赋。
但这种替换得来的天赋是弱化版的,而且弱很多。
因为原先没注意过这两个种族天赋,所以赵平不确定它们的原版效果是什么样子。
但想来变成种族卡后,肯定也都是弱化过的。
但即使都弱化过,“王道乐土”的价值也绝对高过“有教无类”。
倒是“夏君夷民”卡牌最有价值。
其效果是通过“教化”仪式,让一定数量的异族生物臣服在华夏人族的“治”下。
只要这些异族不离开华夏人族的管辖区域,他们就永远无法背叛。
虽然这个卡牌的约束力不强,无法完全掌握异族的思想和行为。
但它也不需要付出多少代价,不像“天下共主”需要占用卡牌负载度。
最终赵平也是选择了“夏君夷民”作为第一张种族卡牌。
待赵平做出决定后,所有参与祭祀的华夏人族都获得了一张“夏君夷民”种族卡。
对着投降的融金人族使用卡牌后,就可以将他们化为华夏的治民。
但在这期间又发现了异常。
在十多万人都使用“夏君夷民”卡牌后,统计发现他们收服的融金人数量存在一定的差异。
原先赵平以为卡牌介绍中的“一定数量”是跟扩容等级挂钩的。
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经过官府统计后,发现收服融金人族数量最多的是赵平、秦振声和林婉君,都是四个;
接下来是那些由赵平拉进来的穿越者,数量是三个;
数量最少的是官府势力的人员,数量是一个或者两个。
这样就很明显了,种族卡牌上的数量,是与进入卡牌世界时间以及天赋使用间隔挂钩的。
那次祭祀活动,是在官府进入卡牌世界两年后举办的,
因此官府人员建立人物卡牌时间最长也不过两年,少的甚至不足一年;
而穿越者比官府早来了一年左右的时间,所以是不到三年;
赵平虽然来的最早,但这期间他跟秦振声林婉君尝试过一次种族天赋,两次时间间隔恰好超过四年。
因此可以大致估算出,华夏人族刚建立人物卡牌时“赠送”了一点种族天赋加值。
并且未使用天赋的话,每一年可以增加一点天赋加值。
待天赋使用时,这些天赋加值就会体现在卡牌作用的数量等方面。
虽然没搞懂天赋加值为什么会与“年”挂钩。
但为了效益最大化,官府决定以后在每年年初的第一天统一使用种族天赋。
而且还要以祭祀的方式来协调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