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良玉是唯一一位以王朝名将的身份,被单独立传记载到正史将相列传里的女性。】
【21 岁时嫁给石砫宣抚使马千乘,夫妻二人志同道合,一同训练出勇猛的 “白杆兵”。】
【25岁时就和丈夫共率兵随总督李化龙出征,参与了大名鼎鼎的万历三大征中的“播州之战”。】
【在敌军偷袭大营之时,秦良玉夫妻二人率先出击打败了敌人,一路追击连破敌人。】
【追击到了敌军的大本营,接连攻破七个营寨,后又联合各路军队大败敌军,在南川路中当属战功第一!】
东晋时期,谢道韫听到这个消息,更加苦口婆心的劝谏自己的怂蛋丈夫王凝之。
王凝之还是十分不以为然:“令姜,你未免杞人忧天了些。”
“何须我亲自上阵?有道长借来的‘鬼兵’退敌,会稽不会有事的!”
他还反过来去劝谢道韫,语气轻蔑:“女子不应干涉军事,这是男子的事情,你逾越了。”
“就像这个什么秦良玉一样,估计也是靠她丈夫罢了!”
“率兵杀敌不是你可以做的事情。”
谢道韫狠狠翻了个白眼,无力吐槽,心好累,真的。
上天啊,这个大傻叉真的是我谢道韫的丈夫吗?
【马千乘乃是东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与秦良玉心心相印,在战场上共同抗敌,夫妻二人感情深厚。】
【只可惜万历四十一年,马千乘染上了暑疫,在此情况下还得罪了宦官邱乘云。】
【马千乘拒绝邱乘云索贿及谋夺其祖传矿井等要求,反倒被罗织了谋反的罪名诬陷下狱。】
【他本就还没有养好身体,最终病死在了云阳狱中。】
东汉,刘秀惊奇的“咦”了一声,原是故人之后。
“看来文渊的后辈,也继承了你这身武将本领啊!”
“可惜,惨遭宦官毒手,未能善终。”
马援一生征战无数,战功赫赫,骤然听闻这个马千乘是自己的后人还有些惊诧。
唉,可惜了,未能沙场马革裹尸,反倒死在了自己人手里。
这些大明的宦官,还真是搅屎棍!
此时此刻,朱棣脑中不由想起了楚楚姑娘说过的那句话。
“能打仗的忠臣良将,根本活不到崇祯末年。”
呵呵,朱棣不语,只是一味的生气。
【因儿子马祥麟年幼,秦良玉代领夫职,开始独立掌兵,成为了石砫的实际领导者。】
【后金攻打辽东地区的时候,秦良玉派自家兄弟秦邦屏、秦民屏带兵先行出发支援。】
【奈何兵力弱于对方,在车轮战的消耗下,虽重创了后金,但秦邦屏战死浑河沙场,秦民屏勉强逃出。】
【秦良玉得知后,立即率三千精兵奔赴战场,镇守山海关。】
洪武年间,马皇后目露欣赏,好一个飒爽的女子!
比起前面说过的那些无能男儿,强了不知道多少。
一个女子要想统领全是男人的军队,就意味着她本身有超出旁人的能力!
小朱棣摸了摸脑袋,有些好奇。
他还没见过女将军哩,也不知道究竟是何模样。
【马祥麟也随母亲秦良玉北上援辽,在浑河之战中,他一马当先,斩敌无数,被敌军射伤一只眼睛。】
【但是强忍着疼痛拔箭,接连向敌人连发三箭,均射中目标,金军大惊撤退,立下了大功。】
【因战功被授为指挥使,军中称他为 “赵子龙”“小马超”,敌人则叫他 “独眼马”。】
【有了秦良玉母子二人的支援,稳定了当地局势,打退了后金的进攻步伐。】
大清,皇太极和多尔衮的脸色就说不得有多好看了。
尤其是多尔衮,脸色黑得跟炭一样,毕竟秦良玉威名远扬有他的一份功劳。
要不是他们这些人,大清早就已经攻破京师了!
皇太极调节了心中战败的郁闷情绪,良将再多,也敌不过一个蠢笨如猪的君主。
孙承宗,秦良玉,一个最终离京,一个分身乏术,还是便宜了他们大清!
【结果这边战局刚刚稳定一些,樊龙又在重庆掀起叛乱了。】
【秦良玉马不停蹄的发兵出战,成功平定了重庆的叛乱。】
【没多久,叛臣奢崇明包围成都,秦良玉又击鼓西征,率军收复失地,击退敌军。】
【毕竟王朝末年,到处都是动乱,秦良玉就像是个救火队员天天打仗。】
【在她的努力下,先后攻克了奢崇明大军的主要据点,彻底平定了四川的叛乱。】
南宋,杨妙真擦拭着自己的梨花枪,有些好奇,问自家哥哥:“兄长说,这秦良玉当真如此骁勇吗?”
杨安儿哈哈一笑,颇为自豪:“我家四娘巾帼不让须眉,也是威风凛凛的女将军!”
杨妙真耍了一套漂亮的枪法,看着天幕有些跃跃欲试,真想和她打一场!
张献忠表示:打谁谁知道!
要说谁最忌惮秦良玉,那自然是他这个大西起义军的首领。
毕竟辽东鞭长莫及,但自己在西南那是实打实的被揍的抱头鼠窜了好一阵!
谁要是质疑秦良玉的能力,那不就是在拐着弯的说他张献忠无能吗?
【这边刚安定了没多久,那边大清又开始了南下的征程。】
【皇太极绕路南下,永平四城接连失守,吓得崇祯急忙下诏命天下勤王。】
【然而除了几个忠臣之外没人鸟他,各路将领忙着自保,哪里有空去救笨蛋皇帝?】
【关键时候还得是秦良玉,一看情况不好,就打算自己上。】
崇祯(泪目):还得是秦将军啊呜呜呜!
【接到勤王诏书后,为了筹措军饷和军粮,秦良玉变卖了自己的家产,自己准备了衣械。】
【这一波是真的忠心,毕竟崇祯是没有钱发给她的,他自己都没钱用。】
崇祯(尔康手):人艰不拆!
秦良玉无奈笑了下,再没办法那也是自己的君上,砸锅卖铁也得去救啊!
她眼神狠戾,更何况自家哥哥就死在了大清的手上,此仇不共戴天!
【秦良玉那是昼夜兼程,一路北上,就怕一耽搁就听见崇祯殡天的消息。】
【抵达京都之后,秦良玉屯兵于宣武门外。】
【但问题来了,大清的骁勇善战已经是深入人心,前面明军的节节败退叫人迟疑。】
【谁来做这个很可能会遭遇极大损失的出头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