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岁这一年江婉经历了很多事,也学了很多东西。最开心的是得到了有条件的出府自由,这个条件就是去德王府。再跟德王世子聊过天后,去德王府也没了之前的压力,一切都很好,出乎意料之外的好。
侯府世子也就是江婉的大哥也经常会去德王府,德王世子唐超,江婉现在的超哥哥最后选择了跟江婉的大哥一起去了侯府的族学就读。唐超本来可以跟几位皇子一起去宫里就读,但唐超以照顾德王身体为由,选择了相比于宫中更宽松的侯府家学就读。
江婉的大哥本就不打算考科考:之前就说过,考的好了怕惹得皇上担心太后娘家太强势——侯府世子还是余国公府的外孙子?再来个进士加持?想干嘛?考得不好?侯府也要脸的好不好?
唐超就更不用说了,德王百年之后唐超就是个郡王跑不了的,考科考?除了辛辛苦苦的读书,考上了那叫与民争利:平民百姓争那几个功名就很有难度了,你一个王爷的孩子还来抢?缺德不?这还不叫与民争利?
要是考不上?那就是丢人。不但自己丢人,德王府也丢人。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唐超会做吗?答案都不用问。
所以唐超与江婉的大哥一开始就绝了科考的路,这也好,没压力。这样的结果就是两个人经常逃课。对于侯府家学的先生,这两个一个是未来的郡王另一个是未来的侯爷,又不打算科考,所以学的好不好都无所谓。
对于先生来说,这两人只要不在学堂捣蛋,就可以烧高香了。唐超和江婉的大哥倒也都不是纨绔,两个人都肩负着这一代家族的兴衰。
唐超因为父母身体不好,要顶起德王府的一片天;江婉的大哥是因为侯爷不懂事,就不得已要早早懂事,以弥补侯府侯爷那一代带头人的缺失。两个人都早慧,在一起就觉得对方是自己难得的知己。
有时江婉看着被人戏称为郎舅的这两位经常把臂同行,有时还秉烛夜谈,更有时会抵足而眠。就觉得这两个才是天生的一对:执子之手,如胶似漆,同床共枕……,这不是妥妥的一对鹣鲽情深的知音吗?
这两人当然不是什么断袖,这些都是江婉私下里调侃两位世子的戏言。别说江婉的大哥经常留宿王府,就是江婉也经常在自己大哥留宿王府的时候借机留下来。人家两个是有话说的,江婉就是个听乐子的看客。
别看两个人一个十三一个十一,但两人经常议论朝堂上的事,还会对很多朝堂上的事情进行评论。这让江婉受益匪浅。
江婉一开始背三字经就被贴上个‘神童’的标签,江婉甚至听过余夫人跟陈嫲嫲私下里说起:可惜了这孩子生在侯府还是个嫡女,跟她大哥一样不好去参加科考。
江婉第一次听到这个还疑惑了很久,直到有一次问起给自己上课的女先生才知道,启国女子也可以参加科考的。
启国在科考方面是绝对的男女平等,都是从县试开始,到府试通过取得童生的身份,之后到院试取得秀才的功名,之后考乡试、通过了就是举人,有了举人功名就取得了做官的资格。启国举人不是一定可以做官,只是有了做官的资格。
再往上考就是会试,通过了就是贡士;在之后就是殿试,这里考出来的就是进士了,什么状元、榜眼、探花就是从殿试里考出来的前三名了。这些科考只要女子有能力,也都可以参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