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爷高风亮节,家光实不能及。”德川家光满脸敬佩,紧接着又信誓旦旦地说,
“今后德川家每年将格外孝敬侯爷五百万两,以示诚意。还望侯爷以后多多关照我德川家。”
凌卫明听后,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一边笑一边直夸德川家光真是上道。随后,他大手一挥,安排酒宴。
一时间,厅室内摆满了美酒佳肴,众人推杯换盏,畅饮许久,欢声笑语回荡在整个厅室。
且说那松平信纲,脸色阴沉得仿佛能滴出水来,他忿忿地离开了会场。
一路上,他的心中满是怨恨,暗自思量:“这个凌卫明,如此偏袒德川家光,哼,我定要让他看看,谁才是这片土地上对他最有用的人。”
没过多久,原本维护治安的伪军纷纷接到命令,开始悄然撤退。
这一撤,如同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大量饥民如潮水般涌入江户城中。
这些饥民,长期饱受饥饿与困苦的折磨,此刻如同疯了一般,四处烧杀抢劫。
整个江户城瞬间陷入一片混乱,哭喊声、叫骂声、打砸声交织在一起。
甚至连明军海港大营都未能幸免,不断有饥民冲岗,试图闯入大营抢夺食物和财物。
秦勇见此情形,赶忙派出陆战队进行巡逻。陆战队士兵们手持武器,神色冷峻,一旦抓捕住盗贼,便当街处决。
然而,无奈人手太少,面对如汹涌潮水般的饥民,根本镇压不住。
越来越多的饥民开始在城主府外聚集闹事,他们高举着手中的棍棒、石块,大声呼喊着,要求得到食物和救助。
德川家光见此,自告奋勇地向凌卫明请命,想要出面安抚民众。
他心想,这里毕竟是自己的老巢,相信家乡人民依然会很爱戴他,只要自己出面,一定能平息这场骚乱。
可他万万没想到,刚出了大门,就被人群中扔过来的石头、木棍砸中脑袋。
他惨叫一声,顿时血流满面,狼狈不堪。他满脸羞愧地向凌卫明求援,眼神中满是无助。
他的几个儿子看到父亲被打得满脸是血,吓得惊声尖叫,哇哇大哭起来,那哭声显得格外刺耳。
凌卫明顿时大怒,猛地一拍桌子,大声吼道:“秦勇,带上枪,谁挡路杀谁!务必将德川将军安全送回上野!”
秦勇领命,迅速带了百人骑兵,这些骑兵个个身强体壮,精神抖擞。
他们携带着重机枪、冲锋枪,跨上高头大马,呼啸而出。马蹄声如雷,冲向饥民。
饥民们猝不及防,被马蹄践踏而死十几人,终于让开了一条血路。
后面跟着数十辆马车,马车上载着赠送的枪炮,在混乱中耀武扬威般顺利通过。
待德川家光走后,凌卫明眼见城中已大乱,心中暗自盘算。
他匆匆将那些从德川家得来的财物收归系统估价,一番操作后,竟得钱三千万。
随后,他带着剩余护卫,突出饥民的包围,成功入住海港大营。
可那些尾随而来的饥民,听了一些谣言,认定凌卫明的大营里有吃不完的粮食,便玩命儿地跟着他。
到了大营门口,饥民们疯狂地往前冲。军营门口数挺机枪一起开动,
“哒哒哒”的枪声瞬间响起,火光闪烁,击杀两百余人后,饥民们终于安静了下来,不再敢轻易靠近。
次日凌晨,天色还未完全亮起,大营外竟突然出现幕府军溃兵。
这些溃兵如潮水般涌来,规模达到一万余人,甚至还携带着重炮。
凌卫明还在睡梦中,就被贴身侍卫急匆匆地叫醒,而后带到了军舰上躲避。
在隆隆炮声和密集的枪声中,凌卫明伸伸懒腰,不紧不慢地开始洗漱。
洗漱完毕后,他来到甲板,参谋赶忙递过来望远镜。
战场远处,有一队骑兵尤为勇猛,不顾自己寒酸的人数猛冲重炮阵地。
更是在乱军阵型中肆意冲击,几进几出,如同回家一般轻松。
这正是秦勇的护卫骑兵。想不到这货不仅海战厉害,陆战也是如此在行。
凌卫明满心欢喜地夸道:“真是赵子龙一般的人物啊!”
想到此时江户已成乱局,凌卫明心中暗自思量,觉得此地不宜久留,于是下令撤军。
临行之际,凌卫明站在旗舰的船头,吩咐道:“秦勇,问下他们,愿不愿意随军前往九州岛?”
秦勇立刻领命,大步走出船舱。他来到船舷边,伸手从身旁士兵手中接过一只大喇叭,
然后扯着嗓子朝着就近的一艘花船喊道:“哎,那帮娘们,愿不愿意到九州岛挣钱啊?”
没一会儿,那浓妆艳抹的老鸨就从船舱里钻了出来,她脸上堆满了讨好的笑容,扯着尖锐的嗓子回应道:“愿意,愿意!我们愿意去!”
凌卫明在旗舰上看到这一幕,微微点头,明军令旗在空中有力地一挥,那花船便赶忙起锚,缓缓跟在舰队后面。
秦勇接着又把目光投向旁边的粮船,再次举起喇叭大声问道:“愿不愿意?”
然而,粮船上一片寂静,无人出来应答。秦勇的脸色瞬间变得阴沉起来,他眼中闪过一丝狠厉,毫不犹豫地下令:“炮击!”
随着他的命令,几门火炮迅速调整角度,炮口对准粮船。
“轰隆”几声巨响,十几发炮弹如流星般呼啸而出,近距离准确地击中了粮船水线下方。炮弹炸裂,木屑横飞,海水汹涌地灌进船舱。
粮船很快便开始倾斜,缓缓沉入海中。
秦勇看着沉没的粮船,大声喊道:“今天不跟着走的,这就是下场!你们就这么办!去吧!”
一众手下将官得令,纷纷驾驶着自己的炮舰,按照划分好的区域开始询问其他船只的意见。
最终,得民船两百艘,而另外一百余艘全被击沉海底,落水者在波涛中挣扎呼喊,却不见明军有一人上前搭救。
凌卫明在旗舰上听完汇报,脸上没有丝毫波澜,只是淡淡说了句:“起航!”
在航行途中,不断有大名派人乘坐小船追来,请求凌卫明封官。
这些大名们,有的是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势,有的则是妄图借此机会飞黄腾达。
他们派来的使者,个个言辞恳切,满脸焦急。凌卫明却一概不见,直到他们送来一船又一船的财物。
为了区区一个县令的职位,有些人甚至不惜将祖宗传下来的珍贵书法真迹都献给了凌卫明。
凌卫明也不客气,照单全收,全然不顾收下这些东西后会引发怎样的后果。
他的靖北侯印因为频繁盖章,都被磨损了不少。
经过统计,短短五日内,他就签发任命书达四百余封,任命大名七十位,代官两百位,家老一百多位。
在海岸休整期间,他更是细致到一个村子一个村子地任命武士,曾经不可一世耀武扬威的武士名头一时间贬值成了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