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婶子,刚刚我是瞎说的,我每天都能吃饱饭,我奶也没打过我。”
孟丽笑装作说漏嘴的样子,赶紧改口。
“婶子,我刚刚是发烧烧糊涂了,那啥,天不早了,您赶紧回去做饭吧,我铁柱叔也快下工了。
婶子,不耽误您了,我得赶紧走了,我同学正等着我呢。”
“哎哎哎,笑丫头,别忙着走啊!”
果然,梅婶子听了孟丽笑的“说漏嘴”的话以后,脸色的神情都变了,那是听到“瓜”的一种特殊表情,想要从孟丽笑这里探听更多的“内部消息”,连做饭都顾不得了。
不过,孟丽笑可不会跟她往下说了,这种遮遮掩掩的才更让人相信。
她装作说错话以后慌张不已的样子,加快了走路的速度,往村口走去。
她相信以梅婶子的功力,想来能打听到不少原主的遭遇。
原先的时候,孟奶奶在外面说啥就是说,原主刚刚失去父母双亲,寄人篱下被磋磨,不会跳出来反驳。
村里的人可不就一直以为,孟爷爷和孟奶奶老两口对原主还不错。
就算拿了孟父留下的那么多钱财,也不算过分,好歹对孩子好不是?
可是,如果拿了那么多的钱财,对孟父留下的孤女还苛刻对待的话,那可就要被人戳脊梁骨的。
至于,为什么村里人知道孟父留下的钱财不少。
那是因为,孟父工作的工资有多少,不少村里人都知道,这还拜孟奶奶所赐。
当时孟父工作以后,不依不饶让孟父每个月必须给家里十块钱家用,很多村里人觉得孟奶奶要的太多了。
激动的孟奶奶当场就说:“老二一个月三十八块钱的工资,给我们老两口十块怎么了?”
虽然,后来的话让孟老头喝止了,但是这话已经让周围看热闹的人听到了。
一时间,孟父的这个工资待遇,让整个孟家村的人都沸腾了。
每月给孟爷爷和孟奶奶十块钱,每个月还剩二十八块,就算市里的开销大,一家三口一个月也能存个几块钱吧,一年就得几十块钱。
再说了这工作了十几年了,孟父的工资说不定已经涨了呢。
所以,村里人都猜,孟父存的钱至少也得有一千块钱了。
当时村里有明白人把这个数算出来的时候,天天都有人去孟家打听消息,有的还开口借钱。
不过,孟爷爷和孟奶奶都不承认这个钱就是了。
孟家一大家子的人对外统的口径都是,孟父根本没有留下存款,就拿回来些家什、衣服、被子什么的。
至于相不相信,看梅婶子刚刚说漏的话就知道了。
而这一年来,原主过得日子,也不是没有人看到。
只是事不关己,没有人对外说而已,没有利益关系,看到的几个人都不愿意得罪孟奶奶这个滚刀肉。
所以,村子里的大多数人,对于原主的遭遇,并不是很清楚。
不过梅婶子可不是一般人,但凡想要打听的消息,就没有不得手的。
相信很快,全村人都会知道孟爷爷和孟奶奶这两口子的所作所为了。
孟奶奶是滚刀肉,可以不要脸,孟爷爷可是很要面子的。
这些年以来,一说孟家做的坏事,那所有人都默认是孟奶奶做的,而孟爷爷在孟家村的口碑竟然还十分不错,就不得不说这位有些能耐了。
其他人也看到了梅婶子和孟丽笑说话,不过都没在意,都忙着回家做饭呢。
往年冬天这个时候,村里人都窝在家里猫冬了,既然不干活,当然不用吃的那么多,基本上都是一天两顿饭。
但是今年因为公社安排了修堤坝的活,孟家村的壮劳力们都去报名参与修堤坝了。
好不容易在冬天里能有个进项,老少爷们们都不吝啬力气,有那能干的妇女也有报名参加的。
因为堤坝离孟家村不是太远,回来吃个午饭还不能在家睡一觉,所以,今年的冬天,孟家村很多人家都吃起了中午饭。
这顿午饭还不能对付,修堤坝可不是轻省活,不吃点干的根本打不住。
心疼自家男人的媳妇们都是早点准备好饭菜,让干活回来的人也能赶紧吃完去床上躺着多休息会。
看孟丽笑头也不回的走远了,梅婶子尽管心里挠心抓肺的想要知道详情,但是也不能耽误了给自家铁柱做饭呐。
只能一边往家走,一边寻思着村里哪些人可能会知道点内情。
心里打算好了,等下午或者晚上的时候腾出空来,她可不得好好跟这几家人唠唠嗑啊。
埋下火种的孟丽笑,在这些婶子大娘前晃了晃身影,就赶往了镇上。
毕竟是大冬天的,除了那些去修堤坝的人,其他人没事都在家里炕上歇着呢,少动弹些还能省粮食,所以,她这一路上也没碰到什么人。
不过那几个婶子大娘都看到她是空着两手离开的孟家,到时候孟家闹腾起来,她有这几个人作证就够了。
再说,他们不是不承认拿了孟父的钱吗?
对于没有其他收入的孟家,存款能有多少?!!呵呵!
这一路,她这一路边走边整理收到系统背包里的东西。
这个系统背包的格子没什么特殊的要求,像什么,必须同一种物品才能放在一个格子里这种要求。
空间就只是个空间,没有叠加这种功能,不管什么都可以装,反正一个格子就十个立方米的大小,装满就不能再往里放了。
不过,其中一个格子是专门收签到物资的,每次签到来的物资,都会默认放到这个格子里。
所以,孟丽笑会及时将签到来的物资取出来,放到某他格子里。
现如今,这五个格子,除了放签到物资的格子是空着的,其他的四个格子基本都装了七七八的样子。
毕竟是从三家屋子里收集的物资,挑挑拣拣的,东西也不老少了。
如果给她一个空房子,这些东西够布置一个家的日常所需了。
紧赶慢赶,孟丽笑在下午两点半到了市里。
这里算是她熟悉的地方,比孟家村还要熟悉,前十五年她都生活在这里,所以拥有原主记忆的孟丽笑,一点也不担心迷路。
她下了车,就直奔孟父的厂子去了。
到了厂子门口,她熟门熟路的就去找看门的刘大爷了。
以前的时候,她来过不止一次找孟父,刘大爷应该认得她,毕竟这么多年以来,孟父得到这份工作的“好运”仍然被人津津乐道。
所以,连带着作为家人的孟丽笑,好多厂子里的人也认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