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然凭别人的一面之词,还有自己的偏见,会错过很多出头的机会。
这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吗?
而霍清欢马上就要生了,而傅瑾川后面训练的项目都是交给秦川,他要回去几天把他娘给接来照顾他媳妇。
他也早已给老家发去电报让他娘准备好,等他就回去,就把他娘接走。
虽然媳妇有空间什么的,但是把她一个人留在这里,他还是不放心。
最主要的是现在马上媳妇就要生了,毕竟多胞胎,很有可能提前生产。
傅瑾川走的这几天霍清欢哪儿都没去,基本上都是待在空间里面,毕竟里面安全一点,现在她的肚子走路都看不到脚了。
还好有乐天照顾着她,别看乐天只是一只猴子,把霍清欢照顾的无微不至。
生怕她现在月份大了不舒服,天天给她按摩,还亲自学了厨艺每天变着法的给霍清欢做好吃的。
可别小看人家它学的有模有样,厨艺特别好,乐天还特意查了哪些适合孕妇吃,哪些不能吃忌口的硬是一点都不会出现在餐桌上。
霍清欢觉得特别欣慰,穿越过来老公对她很不错,还有这么可爱听话又懂事的小猴子。
这边坐了两天一夜的火车,傅瑾川终于到家了,村里面的人看到傅瑾川回来后都围了过来好奇的问道。
“傅家四小子,你怎么一个人回来了?霍知青没有跟你一起回来,你们两个是发生了什么事吗?
不会是傅家四小子你升团长了,看不上人家把人家甩了,不要人家了吧!”
“天啦。不会吧!不是说军婚不可以离吗?你不会是回来离婚的吧。”
江寡妇一副看好戏的样子,心里想着离了好啊。
这人平常就最喜欢看热闹,哪里有热闹都是跑到最前面的,生怕错过了第一手消息。
人家是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吃瓜第一名。
傅瑾川刚想回怼回去,周素芬就出现了,“江寡妇,我老远就听到你在那里叭叭的,你怎么就那么看不得人家好呢。
告诉你,我儿子跟儿媳妇关系好着呢?两人的甜蜜劲我看着都不好意思,那是你这个寡妇能够懂的。”
“老四,别理她,快进屋,有些人呢,就是有红眼病心眼坏的很,巴不得人家离了。
谁让她自己的儿子是个没用的赖子,找不到媳妇了,这叫心眼坏,见不得别人好。”
“周素芬你说什么了,我儿子怎么了?我儿子哪里不好。
他就算再不好也是我十月怀胎生下来的儿子,哼!我看你能够神气多久。”
回应她的是周素芬的关门声,砰的一下,还好这个门够结实。
“老四!你坐车饿坏了吧,我这就去给你煮碗面条,你稍等一会儿。”
“那就麻烦娘了。”
“你这孩子,麻烦什么,不管你多大永远是娘的孩子。”
不一会儿一碗香喷喷的鸡蛋面就端到了傅瑾川面前。
既然老四回来了,她也要随老四去部队照顾四儿媳妇了,她决定晚上把另外三个儿子都叫过来吃顿饭。
毕竟手心手背都是肉,不能让他们觉得他这个做娘的偏心老四,这样不利于他们兄弟之间的相处。
就算有时候有吵闹,还有不愉快,但是关起门来再怎么说都是一家人,总比外人要好。
等晚上下工,另外三家知道老四回来后,都过来打招呼。
晚上周素芬做了好几个菜,虽然没什么肉,但已经是很好的伙食了。
有茄子焖豆角,辣椒炒腊肉,还有一个西红柿炒鸡蛋,还有一个丝瓜汤,还有一个土豆丝。
主食是三合面馒头,毕竟二合面馒头还有白面馒头,他们可吃不起,就算现在日子比以前好过一点了,他们也不敢大手大脚的。
吃饭的时候陈秀芳死命的把腊肉还有鸡蛋,往儿子碗里面还有自己往里面扒拉。
其他几人看到周素芬没说什么,她们也当做没看到。
只有杏花,村花,菊花,几人今天晚上终于吃了一顿饱饭,平时她们娘可舍不得做这些给她们吃,有什么好吃的都是弟弟旺财的。
要么有好的东西就拿她们姥姥家去了,也不知道她们俩是怎么想的。
姥姥根本就不喜欢她们,嫌弃她们是赔钱货,还说她们几个要是儿子就好了,生那么多臭丫头有什么用。
很快吃完了这顿饭,傅瑾川要不是提前吃了一碗面条,他根本就吃不饱。
他总不能跟侄子侄女抢吧!而且他娘做菜又没有什么调料,又没有什么油水,吃惯了他们自己做的,现在吃他娘做的真的有一点不习惯了。
还好明天早上就离开这里了,吃完饭花梦草几人帮忙收拾碗筷。
只有陈秀芳不情不愿的,心里面想着不就吃了一点饭吗?还要洗碗真是的,娘自己洗一下不就得了,平时上工那么辛苦。
好不容易能够休息一下,还要洗碗。
就好像人家不上工一样,人家年纪比她还大,人家都没喊累。
这边几个大老爷们开始聊了起来,傅瑾行作为老大带头问道。
“老四,听说你回来是要把娘接走,去照顾师弟妹是吧。
刚好你回来了,前几天你大嫂发了工资,你把这个月的给四弟妹带过去,就不用汇款了。”
傅瑾川喝了一口茶,“大哥,二哥,三哥,还有爹,确实,我这次回来是把娘接走,要照顾我媳妇一段时间。
我部队比较忙,没人照顾媳妇可不行,所以只能把娘接走了。”
“还有几个哥哥你们在厂里面工作做的怎么样?现在应该做得很顺了吧。
有没有人故意欺负你们,要是有人故意欺负你们的话,你们不用怕。”
“可别太老实了,太老实了是会吃亏的,你们只要做好自己的工作,不用怕。”
傅瑾国:“老四,我们都是正式工,欺负我们的倒是很少,只是偶尔有个把人看不惯我们罢了。
这很正常,毕竟这年头有一份工作多不容易啊,谁不想自己家出一个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