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小西贝到小李店里见到小李的大姐来了,忙给她打招呼,大姐笑着回应道:“小贝呀,今天怎么有空过来啦?”小西贝挠挠头说:“我就随便逛逛,没想到大姐您也在这儿呢。”大姐拉着小西贝的手,打趣道:“是不是来找我们家小李有啥好事儿呀?”小西贝脸微微一红,“哪有哪有,就是好久没和小李聊天了。”正说着,小李从后面仓库走了出来。看到小西贝和大姐站在一起,笑道:“你们聊啥呢,这么开心。”大姐冲小李使了个眼色,“聊你呗。”小李一脸疑惑,小西贝则有点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这时,店外突然传来一阵喧闹声。小李赶忙出去查看,原来是街头卖艺的班子路过。只见几个身着奇装异服的艺人正在表演杂耍,引得众人围观喝彩。小西贝和大姐也跟着出了门,被这热闹景象吸引住了目光,暂时忘却了刚才那略带尴尬的话题。小西贝让小李陪大姐先回店里说话,自己慌忙到市场上去买菜。
小西贝挑了一只大个的土公鸡,还买了一些素菜,又到门口生意最好的那家卤菜摊买了几个可口的凉菜。大姐那么远来了,小西贝又是个好客的人,肯定要热情招待。饭后,小李小西贝就和大姐随便聊起老家的事来。大姐说家里一切都好,老父亲身体也好,孩子们学习也很努力。
小西贝清楚,大姐嘴上虽说家里没啥事,可她的处境是非常困难的。自从小李从广东回来那时候大姐夫就出了车祸,一直瘫痪在床上躺着,家里的顶梁柱一倒,全部重担都压在了大姐的身上,小西贝也很同情她。
听大姐说家里的事情都让她老婆婆料理,她现在出来想在外边找个活干,挣点钱补贴家用。小西贝那天恰好有时间,就带她去了街上的中介所,看看有没有适合她做的工作。她们来到了汉城公园东门的汤沐中介所,看到里面人来人往,大多都是来找工作或者招工的。中介所的工作人员看到有人进来,赶忙笑脸相迎。小西贝说明了来意后,他们翻看了一下手头的资料。
“大姐这种情况有点难办啊,她没什么特殊技能,年纪也不小了。”中介皱着眉头说道。
小西贝心里一沉,大姐的脸色也变得黯淡起来。这时,旁边一个穿着朴素的大妈凑过来小声说:“我听说有个手工活外包的,就是在家串珠子,工钱不多但可以带回家做,大姐要不先试试这个?”
小西贝眼睛一亮,大姐也连连点头。中介打了个电话联系,对方表示可以让大姐过去看看。于是小西贝陪着大姐赶到那里。负责人看大姐态度诚恳,便答应让大姐先做一批试试。大姐脸上终于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对小西贝感激地说:“小贝啊,多亏了你,这活儿虽累点,但好歹能赚些钱了。”小西贝握着大姐的手说:“大姐,咱慢慢来,生活会变好的。”
小西贝带着大姐回到家,找了几身自己的旧衣服给她:“大姐,这几件衣服我不穿了,你要是能穿就干活的时候穿,你别嫌孬。”
大姐一边接过衣服一边说:“都给我旧衣服,能烦死喽,我在家也是,村里的那些妇女不要的衣服都给我送去,我拾人家的衣服多得穿不了。我就不能穿身新衣服?凭啥让我穿人家不要的?”
小西贝听到大姐的话愣了一下,她没想到会这样,忙解释道:“大姐你咋这样想呀?人家给你送衣服不是看你家里困难想帮你吗?我刚才也说了,让你干活的时候穿,你平时不干活的时候你也可以穿新衣服呀,人家给的你可以选需要的留下,不需要的就直接扔了不就行了吗?你要是这样说,人家谁还愿意帮你……”
大姐反驳道:“我干活的时候也穿新衣服……”小西贝又问:“那你上地里干活呢,也穿新衣服吗?”“我上地里干活也穿新衣服。”大姐回道。小西贝无话可说了,心里想着以后再多的衣服都不能给她,自己不能穿就直接扔掉。从那以后小西贝再也没给过大姐衣物,不管再好的只要自己不能穿就直接扔。
大姐在小西贝租的房子住了几天,一天她说要到济宁小李二姐家去走亲戚,那时正好是周末,小瑾瑾也愿意到二姑家去,小李同意了。
小西贝把大姐和小瑾瑾送到汽车站,又给她俩买了车票,嘱咐了两句让小瑾瑾听话就回去了。
一天后,大姐带着小瑾瑾从济宁回到沛县,直接去了小李店里。她从二姐家带了满满一袋大米,是用那种一百斤的化肥袋子装的,看起来很重。大姐说让小西贝用碗挖一些,小西贝就挖了两碗,放电饭锅里蒸了当天的米饭,然后大姐就把袋子口系上了,嘴里还自言自语道:“这么重一袋子米,我费多大劲才弄来的,我可不舍得给人家……”小西贝本来就没打算要,大米能值多少钱,门口粮油店里多的是,随时可以买,可是看着小李他姐这样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小李店里有个液化气灶,小西贝就在店里炒了菜。大家吃饭的时候大姐又说:“小瑾瑾在车上吐了,把我的衣服弄脏了,气得我不行……”
小西贝一听小瑾瑾吐了,心里一阵难过,自己从小晕车深知那种痛苦,小瑾瑾也晕车,没想到这么严重,早知道这样就不让她跟着去了。小西贝听了大姐的话有点生气,心想,这还是她大姑呢,小瑾瑾在路上晕车那得多难受,她不说照顾好小孩还嫌她弄脏了衣服……
小西贝心里想着什么也没说,默默地吃饭。
吃过饭之后小西贝去上班了,大姐带着她那一整袋大米回去了。
没过多久大姐又到县城来找小李,她自己在小李店附近找了个饭店打杂的活。每天帮忙打水,拣菜,洗碗,煮冷面,晚上打烊后就到小西贝租的房子去玩。她从家带来的衣服都放在小西贝专门给她收拾的一个柜子里。
后来大姐嫌这个活太辛苦,不愿意干了,放在小西贝那里的衣服也没拿就回家了。后来,小西贝收拾东西时发现大姐的衣服还在这里,并且因为夏季地面反潮已经有点长霉了。晚上小李回到家时,小西贝和他提到大姐,“小虎你大姐的衣服怎么不拿走,我今天一开柜子看到她的衣服都长霉了,你说这又不是我的,要是我的我就扔了,不知道她还要不要,我也不敢处理……”
小李不说话,小西贝也没在意。
后来小西贝发现小李有一段时间和她不怎么说话了,以前自己没注意到。
有一天下午,小西贝和房东大姐正在院子里洗衣服,小李有点事从店里回来,当时小西贝正在和房东大姐聊天。
小李不知听到什么了就开始找事,和小西贝吵了起来,他还和房东大姐说小西贝赶她姐走,不让住他家。
小西贝从来没那样做过,自己心里最清楚,于是就问小李什么时候的事,怎么会呢?她一直同情大姐的遭遇,每次来都热情招待。小李一口咬定就是小西贝把他大姐赶走的,小西贝只好解释道:“我说过她的衣服长霉了,该拿走就拿走,不要了就扔,我租的房子又小,我想收拾干净利索不对吗?我从没说过从家赶走你姐姐呀……”
小西贝这才明白为什么这么多天小李很少和她说话了,原来是在心里生气呢……
小西贝仔细想了想,哪一次大姐走的时候得罪她了?
小西贝突然想起有一次,那天下了很大的雨,她下班从超市回到家,没看到大姐,就问小李,小李说她回家了。小西贝还说下那么大的雨不能等一天再走吗,她怎么非要回去……
小李说小西贝不让住自己家。小西贝想起来了,当时大姐找了个不包吃住的工作,小西贝给小李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说他们租的房子小,大姐偶尔在这里住一两次也无所谓,如果长期在这边工作肯定要另外找房子,住自己家也怕时间长了处不好,容易产生矛盾。小西贝只是说长期住不行,那也没说让她马上走呀,下这么大的雨她非要冒雨回去,至于吗?小李竟然认为是她把大姐赶走的,他那个大姐肯定误会了……
小西贝每天除了上班还要做一切家务,也很辛苦,小李还说她把拖把用坏了,把洗衣板用坏了,还说小西贝腌的咸鸡蛋他一个也没吃……
小西贝委屈极了,她嚷嚷着:“什么都是我用坏的,我是败家子,你什么家务也没干过,你肯定不会用坏,还说咸鸡蛋,我腌的时候你说的你不吃咸鸡蛋,现在又亏得慌?”
其实小李吃了很多咸鸡蛋,小西贝都是炒着吃的,他不知道,他没看到煮熟的咸鸡蛋,以为自己没吃,其实他天天都吃了。小西贝也不解释,他说没吃就没吃,反正自己也没独吞。可气的是他一开始就声明的不吃,现在却抱怨自己没吃到,这个人真的不可理喻……
小李脾气太暴躁,动不动就摔碗,小西贝看见他进屋了,马上就听到了摔碗的声音。小西贝心想这人的脾气该治治了,不给你点颜色看看你下次还会摔。小西贝不和他吵了,直接走到屋里抱了一大撂盘子,走到院子里,“叭”的一声摔到水泥地上,紧接着又拿了第二个,又“叭”的一声,然后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一直摔,小李没想到平时那么勤俭节约的小西贝能干出这种事来,也不吵了。房东大姐见小西贝这样摔盘子,劝了几句她不听,仍继续摔,干脆不劝了,只说了一句,“这是我的家,你俩不能在我家闹,要摔上你家摔去。”小西贝十几个盘子也摔完了,不吵也不闹到屋里去了。小李在外边又对房东和邻居们说小西贝哪里哪里做的不好,小西贝听见生气,又从屋里出来,和小李接着吵。后来小李和小西贝又一起到矿工宿舍去找田嫂评理,那天皮蛋的老婆小梅也在那里,他们在那里闹了一会让田嫂赶走了,田嫂说不许到她这里闹事,让小西贝赶快去上班,晚上超市盘点别去晚了。小西贝说啥也不愿去上班,吵着不干了不干了……
后来小西贝还是骑着自行车去超市了,时间还不算晚,刚好赶上部门经理点名。小西贝和同事们站队点名的时候,弟媳妇小梅竟然来了,站在超市卷帘门的外边向里观望。小西贝的一个女同事看到她就问有什么事,她说是来给田贝贝请假的,那个女同事告诉她田贝贝已经来到了,小梅才放心地回去了。小西贝那天和大家一起盘点之后,已经晚上十点了,领导要请大家到饭店吃饭,小西贝也和大家一起去了。酒桌上,大家看出小西贝今天的表情和平时不一样,都关切地问她怎么啦,是不是和老公吵架了……
小西贝经过一晚上的工作已经不生气了,和大家一起边吃边聊,一起举杯换盏,从饭店出来已经深夜了。
小西贝骑着车子回到家,小李已经睡觉了,小西贝早已忘了今天下午和他吵架的事。第二天早上,小西贝像往常一样早早起床准备早餐。小李醒来看到忙碌的小西贝,心中泛起一丝愧疚。昨晚他辗转反侧想了很久,意识到自己可能错怪了小西贝。
他走到厨房帮小西贝洗碗盛饭,还诚恳地向她道歉:“贝贝,对不起,我不该那样对你。”小西贝微微一愣,随后轻轻哼了一声。小李继续说:“我想通了,大姐的事情确实不是你的错。”小西贝停下手中动作,转过身看着他说:“希望你是真的明白了,而不是一时的妥协。”
日子恢复平静,有一天,大姐突然又来了。这次她满脸笑意,原来她在家里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小西贝还和从前一样热情地招待她,那天炒了好几个好菜。大家解开了心结,生活又重新充满了温馨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