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家。
锦绣身披厚氅,站在廊下伸手接住落下的小雪花,白嫩的脸蛋被寒风冻出淡淡的红晕,鼻尖也是粉嫩嫩的红。
水眸星灿,微微弯起的唇瓣宛如盛开的红梅,娇艳欲滴。
她已有好几日没见到贺年庚,也不知道他最近可有冒雪上山打猎,他一个人住在后边的院子可还习惯。
还有,她给他做的冬衣,他穿得可合身——。
少女的心思全然写在明亮的眼眸中,多了几丝娇媚。
这时,院子大门开启。
田草穿着厚重的夹袄,背上背着半篓难得在冬日里见到的翠绿。
“小姑~”小丫头一进门,便露出天真的笑容。
锦绣向她招手,拉过她冻僵的小手,使劲揉搓。
“瞧你,这么冷的天怎的还去找野菜,现在野菜哪有这么好找,要是让你阿奶发现,指定又得训你一顿。”锦绣语气里带着嗔怪。
田草笑得乖巧,自小帮着操持家务活计的小丫头,本就是个闲不住的性子。
她特地趁着阿奶睡下才出的门,尤记得村尾山脚下有一片常年被密林遮挡的杂草,往年时的冬日,她时常能在那里摘到一些来不及冻坏的野菜。
“小姑我不冷,我今天穿得可厚实了。”
锦绣没好气的替她取下背上的竹篓,说道:“快别说了,跟我进屋暖和暖和。”
小丫头连连点头,同时从夹袄里拿出一封信。
看到信时,锦绣止不住莞尔接过。
知道是贺年庚让小丫头带给她的信物,后边的新院子,除了乔迁当日,她就再也没有迈进去过。
屋子里烧着暖炕,将门窗关严实,暖哄哄的特别舒适。
锦绣让田草坐上炕床,尽快去了身上的寒气,而她则拿着信,背对着坐在桌前拆开。
看见熟悉的字迹,眼底不禁掀起爱慕倾心之色。
贺年庚在信中告知她,最近几日,他会偶尔上山掏兔子洞,若有好的便送过来给她滋补身子。
看到这里,锦绣忍不住在心里嘟囔:贺年庚真是不嫌她又长回以前胖面团的模样。
接下来,在信中告知她,礼大夫已经离开万河村,日后不会再回来。
礼大夫此番离去,只是与族里交待出门采药。
于此,族中根本无人怀疑他话里的真假,更不在意他何时归来。
此前,贺年庚与她说过,不日礼大夫便会离开,回到属于他的地方。
现在得知礼大夫真的离去,想起自己重生以来接连截走礼大夫的运道,以及之后因为贺年庚的关系,没少得到礼大夫送来的话本子,而感到不舍。
日后,她再也看不到有趣的话本子了!
在信的最后,贺年庚少不得嘱咐锦绣好生呆在家中,别贪图一时雪景而受了寒气。
被人放在心尖上惦记的感觉,再次让她心底涌过一股暖流。
知道贺年庚也在牵挂她,锦绣眼中满是柔和,她慢慢将信纸折好放回信封里。
忽然,外边传来五哥徐锦贵急切的呼喊。
“娘,不好了~”
锦绣腾的从椅子上起身。
炕床上的田草也随之脸色一变,姑侄俩赶紧拉开房门出去,便看见五哥从主屋领来阿娘。
张婆子显然刚睡醒的样子,身上的厚夹袄没来得及扣上,脸上阴沉沉的,似乎不满儿子咋咋呼呼的性子。
可是对上从屋里出来的闺女,立马换了副慈母怜爱的面孔,几步上前握住锦绣的手:“我的乖乖,这么冷的天快进屋里暖和,没得冻出病来。”
锦绣摇头:“娘我没事,五哥怎么了?”
锦绣问出这话的时候,老五已经回到自己房里。
张婆子没好气瞥了眼前边的房门,很快联想到屋里的王氏,不由老眉一跳:“老娘进屋瞧瞧去,你快别跟过来,回你屋里等着。”
张婆子说罢,火急火燎的拢紧夹袄进到儿子屋里。
锦绣哪放心回屋,带田草悄然来到五哥房门外等着。
不想,她刚靠近,便见听阿娘急吼吼的骂道:“怔着做什么,还不赶紧去请大夫。”
“好的娘,我这就去找礼大夫。”
徐锦贵说着,就从房里冲出来,被锦绣眼疾手快的拉住:“嫂嫂怎么了?”
徐锦贵急得不行,只道:“我也不知怎的,小妹你快别拉我,我得去给你嫂子找大夫。”
锦绣心头一凛,忙道:“礼大夫最近不在村里,你先去贺族长家借用他家的骡子,你骑着赶到镇上请大夫。”
听说礼大夫这个时候竟不在村里,徐锦贵更着急,忙不迭点头:“哎,我这就去。”
锦绣不放心的回头,冲徐锦贵的背影喊道:“五哥,别忘了与大夫说明嫂嫂眼下的症状。”
到镇上一来一回,怎么说也得一个多时辰,提前说出症状,好让大夫心有成算,事先备来相应药材。
锦绣缓了缓心境,轻轻推开虚掩的房门,房里点了根蜡烛。
光线亮敞,能清楚看见毫无意识躺在暖炕上的王氏,身上盖着厚棉被,面容苍白如纸,额间布满细细密密的冷汗。
不等锦绣提起心来,张婆子回头连声道:“瞧你一个姑娘家家的,怎能进屋里来,快回你房里去,这事不用你操心。”
锦绣听到这,再看老娘焦急的神色,似乎猜到了什么。
她急走上前,问道:“娘,嫂嫂到底怎么了。”
张婆子愁苦着一张脸,犹豫地抿了抿唇,眉头皱得更紧,显然很是担心王氏的情况。
这种事,她不好与未出阁的闺女说来,没得给她招惹晦气:“没事儿,这里有老娘在,瑶儿听话——。”
锦绣闻言,不等阿娘说完,重生回来,第一次忤逆阿娘张婆子。
她大步上前掀开王氏身上的厚被,顿时被王氏下身衣衫浸染的鲜红,吓得瞳孔猛然一缩。
张婆子应反不及,神色大变,一把拍掉锦绣的手,替王氏揩好被子:“快别碰,这事怎好是你一个小姑娘沾手的。”
锦绣知道阿娘事事替她着想,但这种时候,没有什么比王氏的安危更重要。
想到五哥是到镇上请大夫,眼下王氏的情况,怕是等不及大夫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