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妃嫔见状也纷纷夸赞起临嘉郡主。
临嘉郡主春风得意,这就让贵妃的脸色十分不好。
宋沅薇耸了耸肩膀表示自己确实无能。
安乐公主看着自己母妃和宋沅薇都吃瘪的样子,摇了摇头,站起身对皇后说道:“母后,如此美景,只是单纯欣赏岂不是可惜?既然今日这么多世家小姐在场,各个都是才貌俱佳,不如母后出题让小姐们展示一番自己的才学如何?也当是消遣了。”
皇后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微笑道:“安乐真是好主意,既能增添今日宴会的乐趣,也能让诸位小姐有机会一展才华,实为一举两得。不如就由安乐来出题如何?”
“既然母后都这样说了,那安乐也却之不恭了。”安乐公主向皇后行了一个礼,然后思索了一番笑道,“既然今日我们置身于这谧荷水榭,不如就以‘荷’为题,作诗一首,以表达此时此刻的思绪。诸位小姐可有意一试?”
此言一出,殿内再次陷入了短暂的静默,小姐们纷纷抬头望向那满池的荷花,有的含苞待放,有的亭亭玉立,每一朵都似乎在诉说着自己的故事,等待着被赋予诗意的灵魂。
“来人,上纸笔。”贵妃娘娘见状,手一挥。
早已准备多时的宫人井然有序地撤走小姐们各自桌上的茶点,铺好笔墨纸砚,供大家书写。
临嘉郡主原本是代表着太后前来,所以和安乐公主坐在同等身份的席位上。不参与底下官家小姐的作势比赛。
临嘉郡主见状,也笑着对皇后娘娘说道:“既然各位姐妹都参与,那临嘉哪有干看着的道理,也请娘娘也给临嘉赐墨。”
“好好,既然临嘉愿意,那也一同写吧。正好,太子选妃在即,既要考察家世人品,亦要考察才学,这次,就当练手了。”皇后娘娘知道临嘉郡主此时加入就是想在所有太子妃人选当中一展水平,她自然乐见其成。
说着还对宫中其他的妃嫔说道:“咱们这些老人家就不参与她们了,咱们当一下评委,届时一炷香的时间,时间到了,咱们长辈们一起评评哪首诗最好,最好的有赏。”
“谨遵皇后娘娘懿旨。”众妃回应道。
此言一出,场上的所有姑娘都知道明白过来了,这不仅仅是安乐公主一时兴起的提议,更是早已准备好的突击检查。为的就是提前筛选出太子妃的人选。
所有人都不得不认真起来。
宋沅薇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坐下,眼睛往四周看了看,见到其他人都在冥思苦想之中。
自己也装作十分苦恼的样子。
安乐公主干等着无聊,绕着水榭走了一圈,最后站定在宋沅薇的面前,看着她的白纸轻笑了一声:“还亏你是宋相的女儿,结果什么都写不出来。”
“且不说临嘉如何,你看你的妹妹,都写了三首了。”安乐公主还刺激她说道。
宋沅薇转头看向宋绯茹所在的位置。
宋绯茹低头提笔作诗,如墨的秀发和湖光水色相映成趣,仿佛从画中走出来的一般。
再转头看向前面的临嘉郡主,临嘉郡主察觉到宋沅薇的视线,对她微微笑了一下。
似乎十分自信。
“你看本公主说了吧。”安乐公主幸灾乐祸地说道,还十分假意地拍拍她的肩膀,“好好写吧,母后对你这么好奇不努力把握她可是会生气的。”
“至于生气是什么样子,你好好猜猜。”
说完就高高兴兴地走开了。
宋沅薇不知道皇后娘娘生气是什么样子,但是安乐公主一脸看好戏的表情就知道,肯定没有好果子吃。
她想到母亲在她进宫前就提醒她们千万不要冲撞了贵人,不为自己也要为了宋家着想。所以宋沅薇思考了一会儿,提笔写了一首十分一般的打油诗糊弄过去。
一炷香过去,宫人来将所有人写的诗收了上去,并且标注了名字。
“在干什么呢如今安静?”水榭后边连着一个长长的回廊,一道威严的声音从回廊处传来。
宋沅薇抬起头,只见一个明黄色的身影在缓缓靠近。
来人穿着明黄的龙袍,年过五十的年纪但难掩那股庄严肃穆的天子之气。
这便是皇帝了,这个时代至高无上的存在。宋沅薇心想。
皇上缓步而来,身后跟着太子姬俨以及一众皇子,他们的出现让在场的所有人都站起身,恭敬地行礼。皇后娘娘与其他妃嫔亦是起身相迎,脸上挂着温柔的笑容,显然对皇上的到来既惊喜又期待。
“参见皇上,皇上万岁万万岁。太子殿下千岁千千岁。”
“免礼吧。”皇上语气平和,目光扫过众人,最终停留在了皇后娘娘身上,眼中闪过一丝柔情,“皇后今日倒是雅兴不浅,竟在此举办吟诗会。”
皇后娘娘轻笑,优雅地回道:“臣妾不过是想着太子选妃在即,想为陛下分忧,提前看看这些姑娘们的才情如何。正巧安乐公主提议,臣妾便顺水推舟了。”
皇上微微点头,似乎对皇后的安排颇为满意。他的目光转而扫向那些摆放在桌上的诗稿,心中生出一丝好奇。“既是如此,朕也来瞧瞧,这些未来的太子妃候选人,都有何佳作。”
皇后娘娘立刻吩咐宫女将诗稿呈上,每一张都细心地用丝绸包裹,显得庄重而正式。皇上与后妃们逐一翻阅,时而点头赞许,时而微微蹙眉,显然在认真评判每一首诗的质量。
太子和其余皇子站在旁边也端详起小姐们作的诗,有的皇子还时不时抬头看向等候的小姐们。
这些闺阁女子没有同时见过如此多玉树临风的皇家子弟,都含羞带怯地捂着帕子偷看心仪的郎君。
宋沅薇敏锐地察觉了姬俨的目光落到了自己旁边的宋绯茹身上。
“倒是这三首不错。”皇后娘娘将后妃们选出来的三首递给皇帝,“陛下看看,哪一首最佳?臣妾方才允诺了她们,说第一名有赏。”
“都是哪三首?”皇帝一边接过诗作,一边问道。
“回禀陛下分别是七言《咏荷其一》、七言《颂荷》以及绝句《荷》。”宫人说道。
因为标记在每一页纸的后面,所以后妃包括宫人也只能看到诗作,而不知道作者是谁。
“唔......似乎都十分不错。朕一时半会儿还真的选不出来,”皇帝仔细品读了一番,招呼旁边的姬俨过来,“太子,你来评价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