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根带着余掌柜他们先行离去。
看着粮食全数登记入库,李昭把这些天的事大致与吴康仁说了一遍。
“你回来了也好,咱们现在都分身乏术,正是缺人的时候。老陈他们看图纸都看不明白,后面开护城河一事还得你多去费心。”
李昭不给他伤春悲秋的时间,快速的开始安排活计。
“城中能识文断字之人还是太少了,有功名在身的之前都随着县令他们逃走了,如今我到处搜罗,也只搜罗出来一百多号人是能写会算的。”
“不管是挖河道看图纸,还是每日登记各个队伍的工分,以及粮食出入库兑换,和外面灾民的统计都是需要能写会算的人才的,咱们这一块实在是空缺太多了。”
“我记得你跟我提过,你家四妹妹在闺中时便跟着你母亲管理庶务,在算学一道颇为不错,不知能否让她出来帮个忙?”
吴康仁一共四兄妹,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这个妹妹是老来女,如今刚年过十六,未曾出嫁。
不过吴家也算是官宦人家,对家中女眷总是规矩要多些。
相处了这么长的时间,吴家女眷与她们打交道的时候很少,大多数时候都是默不作声的,入了城安顿下来后更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这些官家小姐夫人,别的不说,总是能识文断字和算账的,不然出嫁之后如何执掌中馈,管理庶务?
要是以前李昭也不会提这话,吴康仁看着彬彬有礼,是个温和之人,对着她也没有表现出什么异样来。
但那是因为慑于她的实力,这些人说白了都快把她当第三性看待了,没完全当成女人去对待。
实际上对自家人还是有这个时代所有男人一样的通病,不愿女眷抛头露面在外,觉得那样有损名声之类的。
可她现在实在是缺人啊,满城上下那么多的人,差不多全是文盲,这很多的活就压在那为数不多的会识字的人身上。
累尚且不说,主要是刚开始这样他们可能还不会有什么小心思,但是时间长了之后,那肯定会出问题。
资源不能长久的掌握在一小部分人的手上,要换着来让他们有危机感,这样都卷起来了,才不会给她闹幺蛾子。
吴康仁愣了一下,不过经历了那么多的事之后,他的心态也有所改变了,并没有一口回绝,想了想问道:“不知将军是有何事想要安排给小妹?”
吴家女眷此次跟着一起去了云川县,回来后便先回家了,并没有与他们一起在外面等。
“也不是什么难事,就是帮我管管账。然后我打算在城中办一个学堂,有学堂就得有夫子不是,我看你四妹妹就挺合适的。”李昭笑着说道。
吴康仁眼角跳了跳,有点后悔之前一直在李昭面前炫耀他小妹不管是算学还是文采都很好,不输男子的那些话了。
“办学堂?如今百姓们尚且处于为了一口吃食奔波,哪会有人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还有金钱去学习啊?”吴康仁觉得她有些不切实际了。
现在百废待兴,眼前要解决的事情还有很多,温饱才是应该放在第一位的,办学堂的话,步子有些一下子迈的太大了。
他不得不泼这个冷水。
“学堂是免费的,不用花钱,但是请来的夫子,都会按照军中士兵每日的工分一样去结算。”
“我也不是要求都学出来能参加科举的层次,主要的还是现在手上的人才太少,我无人可用,要先解决眼前的困局。”
“在学堂学习了一段时间,能识文断字和算数了,再参加由学堂准备的毕业考试,只要考过了便可以到我的手底下当个文员。”李昭慢慢的解释。
“文员便是现在在城中各处登记工分,还有粮食出入库,以及帮我算账之人,这些人才也都是与军中士兵同等待遇。”
“之前有二十工分一天的活都是又苦又累的,比如之前清理城外的污秽,安葬那些死人,还有去山上挖葛根。”
“而现在城外已经清理完毕,葛根现在也有足够的人去挖,大家便只能抢工分更低一点的活计。”
“可若是学习一段时间之后,便能去做看着体面又轻省,工分还高的活计的话,你说学堂还会缺学生吗?”
学认字算数,总不能比搬运尸体清理粪水和下地挖葛根还累吧?
吴康仁哑口无言。
他想了想,只能从更长远的角度劝她:“《道德经》中所言:为道者,非以明民也,将以愚之也。民之难治也,以其智也。”
“自古以来,书籍和知识都是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
“将军若要走这一步的话,还望三思而后行才是。”
这句话的意思是善于推行‘道’的人,并不去启发民众的精明智慧,而是教育民众回归纯真质朴。
民众之所以难以治理,是因为他们的智慧和心机过多。
因此,用智慧和心机来治理国家是国家的大祸;不用智慧和心机来治理国家,才是国家的福泽。
历朝历代上位者为了更好管理百姓,推行愚民之术。
通过让平民变得愚蠢,思想不曾得到开化,来达到更好治理国家的目的。
毕竟当一个人的脑子里只有面前的一亩三分地,只有娶妻嫁汉,生孩子和填饱肚子这几件事,接触不到更深层次的东西,也明白不了什么大道理时,那他就会安安稳稳的待在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一辈子。
不会升起一丝一毫反抗的心理,就算遇到什么事,怨天尤人觉得自己命苦,也不会想起来是上面的管理者有什么问题。
因为他们的脑子都已经退化了,根本想不到这上面来。
而李昭此举,是在开化普通百姓的脑子,让原本被掌控在大家贵族手上的知识能被放到平民手上去。
届时要是被其余的世家贵族知道了,那李昭属于是侵害了大部分人的利益,会成为众矢之的。
不管从哪方面来看,在吴康仁看来这都是极为不明智的决定。
只能委婉的劝说。
陈德山听的眼前发花,皱着眉头问:“好端端的吊啥书袋子啊,尽说些让人听不懂的话·。”
“德山兄回去后多读些书就能明白了。”吴康仁笑着说道。
陈德山:......
好像被鄙视了。
瞧不起谁呢,他回去就把书读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