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光柔和地洒在每个人的脸上,许母的目光总是不自觉地飘向南曦,那眼神里满是慈爱与怜惜。
她心里对这个女孩充满了好奇,想知道她的过去,想了解她的喜好,可一想到南曦幼年走丢的经历,那些到了嘴边的问题就被硬生生地咽了回去,只是默默地看着她,越看越觉得这孩子如同一朵在风雨中顽强生长的小花,惹人怜爱又令人钦佩。
大家围坐在一起聊天,话题不知不觉间转到了家族往事。
这时,许斯晨的爷爷被提及,许斯晨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思念与敬仰,缓缓说道:“爷爷在我十一岁那年就离开了我们。”
他的声音有些低沉,仿佛将大家带入了那段尘封的记忆。此时,屋内的空气似乎都变得凝重起来,灯光也仿佛黯淡了几分,唯有那回忆的火花在众人心中闪烁。
爷爷曾是军中的中流砥柱,在抗战时期,他作为核心指挥官,率领部队驰骋沙场,所制定的战略战术成为军事院校研习的典范。
他的每一道作战指令都能左右战局走向,其威名远扬,让敌军高层在谋划战略时,不得不将他列为首要忌惮因素,在整个军事历史的星空中,他犹如一颗璀璨而又威严的巨星,长久地散发着令人敬畏的光芒,其军事地位之尊崇,足以让家族世代引以为傲,成为家族精神传承中最巍峨的丰碑。
奶奶原本一直独自居住在军区大院家属院。那是一个充满回忆的地方,每一寸土地、每一块砖瓦都承载着她与爷爷的点点滴滴。
军区大院里,古老的梧桐树高大挺拔,夏日时绿叶成荫,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脑溢血意外,差点夺走了奶奶的生命,由于当时没有人及时发现……要不是军区医生每天定时都会来检查身体,不然……
那是一个阴沉的午后,天空中乌云密布,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等被发现送往医院抢救后,全家人都后怕不已,为了方便照顾奶奶,家人便将她接到了这里居住。
可是,奶奶心心念念的还是军区大院里的家。
那里有她和爷爷一起种下的花草,有他们在夕阳下漫步的小径,有爷爷爽朗的笑声在空气中回荡的余音。在那里,她能真切地感受到爷爷的气息,仿佛爷爷从未离开。
爷爷奶奶共育有两个孩子,许父许安霆继承了爷爷的坚毅和担当,投身军旅,保家卫国,姑姑许栀莞在自己的事业领域,也是家族中唯一从商的。
许父常年在部队,与家人聚少离多。尤其是过年的时候,部队里的任务更加繁重,他往往无法陪伴在家人身边。
许母作为科研重点人员,工作同样忙碌得不可开交。这次能够因为奶奶的特殊情况赶回来,也是费了好大的周折,与上层反复沟通才得到批准……
南曦静静地听着这些故事,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她能感受到这个家庭的深厚底蕴和浓浓的亲情。
日子在平静中缓缓流逝,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家中弥漫着一种既期待又有些惆怅的氛围。
许父即将归队,许母也要回到科研岗位。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大家都格外珍惜在一起的时光。
……
南曦和许斯晨一起去采购年货,集市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红色的灯笼挂满了街道两旁,各种年货琳琅满目,人们的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
他们在热闹的集市里穿梭,挑选着各种寓意吉祥的物品。
冬日的黄昏已悄然降临,铅灰色的云层沉甸甸地压在城市的上空,仿佛要将世间的一切都笼罩在它的阴霾之下。凛冽的寒风呼啸而过,干枯的树枝在风中瑟瑟发抖,发出“呜呜”的哀号,似是在诉说着冬日的严酷。
她轻轻推开家门,屋内的寂静如潮水般涌来,瞬间将她包裹。
她轻声唤了几句,声音在空荡荡的房间里回荡,却无人应答,只隐隐感觉到空气中还残留着一丝熟悉的气息。
她缓缓走进客厅,看到茶几上放着一张便签,是母亲留下的字迹:“宝贝,单位还有些收尾工作没完成,我回去处理一下,很快就回来。”母亲的字依旧娟秀,可南曦看着却觉得有些孤单。她伸出手指,轻轻触碰着那纸张,仿佛能感受到母亲写下这些字时的匆忙。
她转身正欲回房休息,目光不经意间扫过门口鞋柜上父亲的钥匙,那串钥匙随意地放置着,宣告着父亲也不在家的事实。
打电话询问后得知,父亲回公司开总结年会了。
南曦无奈地摇了摇头,此刻,端午在外婆家……家中的寂静让她突然觉得有些无所适从,说不失落是假的。
她缓缓走到沙发旁坐下,沙发的柔软并未给她带来慰藉,反而让她更清晰地感受到这份冷清。
不过,她很快便振作起来,心想既然如此,不如去外婆外公家看看。
在这寒冷的冬日里,那里总是充满着温暖与欢笑,就像黑暗中的一盏明灯,吸引着她前往。
当南曦来到外婆外公家时,一股浓郁的家的气息扑面而来,那气息仿佛有一种神奇的魔力,瞬间驱散了她心头的失落。
此时,夜幕已经完全落下,外公家的小院却被屋内透出的暖黄色灯光照亮。院门口的两盏复古路灯洒下柔和的光晕,将雪地映照得微微泛光,宛如细碎的钻石散落一地。
还未进门,就听到屋内传来新闻联播 的声音。
她轻轻推开门,只见客厅里一片热闹景象。
外公外婆正坐在餐桌前包饺子。外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那笑容仿佛冬日里的暖阳,温暖而又明亮。
他拿起一张饺子皮,他放上馅料,手指灵活地一捏一折,一个饱满的饺子就成型了,每一道褶皱都像是精心设计的艺术品,完美而精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