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达康等的就是袁凯这句话。
“袁书记,目前我们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路的问题,我们乡里的路况那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啊,您看县里是不是在这方面给我们一点支持?”。
“好你个李达康,啊,原来在这儿等着我呢!”,袁凯脸上挂着一抹淡淡的笑,看着站在面前的李达康笑呵呵的说道。
李达康搓了搓手,“袁书记,我这不也是没办法嘛,咱们乡想要发展,离不开您的大力支持啊”。
袁凯轻轻点了点头,表示理解,然后缓缓开口道:“达康同志,县财政确实也不宽裕啊。不过乡里要发展,县里总不能一点儿表示都没有”。
“这样吧,我做主给你批三十万。不过,剩下的缺口就要你自己想办法去解决了”。
听到这个数字,李达康心中一喜,但表面上还是保持着感激之情:“太感谢袁书记对我们乡里工作的支持了”。
李达康从来没有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县里,毕竟安江县的实际情况摆在这,能拿到三十万已经是袁凯对他的特殊照顾了。
袁凯摆了摆手,接着又补充道:“不过呢,这件事情你还得去曾县长那边汇报一下。毕竟政府主抓经济工作嘛,有的时候,我也不好直接插手政府那边的工作”。
李达康连忙应道:“我明白的,袁书记,一会我就去曾县长那”。
袁凯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嗯,要是没其它要紧事的话,那你就先过去吧”。
见县长曾学军就没有见袁凯那么顺畅了,李达康到了县长办公室外面的时候,发现前面还有好几个人在排着队呢,都是其它单位的一二把手。
副职基本上是没有机会直接向县委书记和县长汇报工作的,除非是像李达康这种背景深厚的人。
等了差不多一个小时,终于轮到了李达康。
曾学军穿着一身黑色西服,头发梳的一丝不苟。
“曾县长您好,我是官田乡的李达康,来向您汇报一下工作”。
“嗯,你先坐一下,我先处理一下这份文件”,曾学军没有抬头,手上拿着一支笔在一份文件上做着批示。
李达康自觉的在办公桌前的椅子上坐了下来,静静的等待着。
李达康心里早有准备,知道曾学军肯定想拿捏一下自己,谁让他是县委书记袁凯的人呢,因此他没有半分的不耐。
曾学军虽然眼睛一直盯着桌上的文件,但眼角的余光却在观察着李达康。
心里暗自琢磨着:“这小子倒也真沉得住气,不知道他跟袁凯是什么关系,竟然力排众议任命他为官田乡的乡长,这么年轻能行吗?哼,嘴上无毛,办事不牢”。
过了十几分钟,曾学军这才放下手中的笔,抬起头缓缓的说道:“李达康同志,说吧,有什么事来找我?”。
于是李达康又把刚才在袁凯那里汇报的内容重复了一遍。
听完李达康的讲述之后,曾学军也不禁动容了起来。
千万级的企业,还是在官田这个出了名的贫困乡,这种政绩是任何一个领导都无法忽视的。
虽然李达康是袁凯的人,但官田乡毕竟还是安江县的一份子,出了任何成绩,他这个做县长的功劳都是跑不掉的。
曾学军能当上县长,大局观自然还是有的。
政治就是这样,没有永远的对手,只有永恒的利益。
只要能给自己带来好处,敌人也可以变成朋友,哪怕是暂时的。
天知道曾学军这个县长压力有多大,发展经济是他这个县长的首要职责,安江县的经济发展不起来,第一个要挨板子的就是他这个县长。
这官田乡年年拖县里的后腿,各项指标一直是全县倒数,之前换了几任乡领导都没用,没想到这个年轻的乡长倒还真有几分本事。
虽然现在一切都还是纸面计划,但有计划总比没有强啊,死马当作活马医,万一呢?
想到这,曾学军立马换了一副面容,面带微笑的说道:“达康乡长,对于你的计划原则上我是支持的,但是‘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啊’,我这个县长当的也难啊,县财政也不宽裕,到处都要钱”。
“曾县长,我们官田的情况您是知道的,如果县里一点实际支持都没有的话,那我真的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
“刚才袁书记做主给我们乡里批了三十万用来修路,我就是希望曾县长能够看在我们官田的父老乡亲迫切需要发展的份上,把这笔钱尽快的拨下去”,李达康语气诚恳的说道。
既然袁凯都已经同意了,曾学军也就不好再打马虎眼了,否则的话势必会引发两人新的斗争,而曾学军目前是斗不过袁凯的。
“好吧,既然袁书记都批示了,你放心,我会让财政局尽快给你们拨款的”。
“我代官田的父老乡亲先谢谢曾县长了”,李达康笑着说道。
……
回到乡里,李达康又给郭振华打去了电话。
“喂,郭叔,没有打扰到您吧?”。
“说吧达康,又遇到什么困难了?”。
“是这样的郭叔,我们乡里准备创办一家企业,目前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修路的问题,我这磨破了嘴皮子,才从县里要到了三十万,可还是差的远啊,没办法,只能来向您求助了”。
“是不是豆制品厂?”,帮李达康推销豆腐这个事陈斌早就跟郭振华汇报过了。
“是的郭叔,什么事都瞒不过您”。
“哈哈,你小子有事才想到我,不过达康,市财政现在也很紧张”。
“这样吧,我从我的市长专项经费里面给你拨六十万,这笔钱我会让人直接打到你们乡里的账户上,多的是真没有了”。
“我明白,谢谢郭叔,最近乡里比较忙,等改天我抽空再去市里当面感谢您”。
挂断电话后李达康心里盘算了一下,县里三十万加上郭振华给的六十万,那就是九十万,修通郑家村到乡上这段路应该是够用了。
至于修从官田到县城这段路所需要的资金,那就得去省里要钱了。
对于这一点李达康早有计划,别忘了曹勇他家老头子是干啥的。
领导重视,效率就是高。
李达康上午去的县里,下午县财政局就把三十万拨了下来。
紧接着郭振华答应的六十万也直接打到了乡财政的账上。
一切万事俱备,就只欠东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