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桑和燕青的目光都紧紧地盯着父亲手中那几只活蹦乱跳的兔子,小眼睛里满是渴望。
燕桑仰起头问道:“那我们今天可以吃兔子肉吗?”
那稚嫩的声音里透着满满的期待。
菱氏看着儿子那馋嘴的模样,笑着伸手轻轻摸了一下燕桑的头发,温柔地说道:“桑儿,咱们现在家里处处都要用银子,这些猎物自然是要拿去卖了换银子呢。”
燕老头在一旁听了,却摆了摆手,爽朗地笑道:“无碍的,留下两只吃吧,孩子们想吃,就吃,剩下的再拿去卖掉就成。”
在燕老头心里,现在的日子虽然有一点艰苦,但苦也不能太亏待了孩子们。
燕桑和燕青一听见太祖父的话,顿时欢呼雀跃起来,脸上满是开心的笑容,迫不及待地开始想象着待会儿吃兔肉时的美好滋味了呢。
第二日清晨,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屋内,火炕也已经烤干。
燕老头和孟氏早早地就坐到了火炕上面,刚一坐下,那暖烘烘的感觉就从屁股底下传了上来,瞬间驱散了周身的寒意,让他们忍不住发出了满足的叹息声。
燕老头:“这火炕我甚是喜欢,日后有了它我们也不会觉得冷了。”
他一边感叹着,一边伸出手在火炕表面轻轻抚摸着,仿佛在感受这神奇发明的奇妙之处。
“坐在上面,全身都热乎了,可比从前睡床强太多了!”
孟氏也在一旁附和着,脸上洋溢着笑容:“是啊,不过这东西还是咱们小五想出来的,他这孩子孝顺,想着先让我们这个做祖父祖母享受。”
其他人听到燕老头和孟氏的称赞,一个个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也要试试。
于是,大家纷纷坐到火炕上去体验那温暖的感觉,一时间,屋内充满了欢声笑语。
与此同时,燕琅九和燕父则带着昨天打猎的收获,前往北阳城去售卖。
他们一路紧赶慢赶,终于来到了热闹的集市上。
集市上人头攒动,各种叫卖声此起彼伏,燕琅九和燕父找了个合适的位置,将猎物摆放好,便开始吆喝起来。
也许是因为运气好,也许是因为他们的猎物新鲜肥美,没过多久,就吸引了不少顾客前来询问购买。
很快,猎物就卖光了,燕琅九和燕父的脸上都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卖完猎物后,他们并没有急着回家,而是又去采购了一批石砖。
见他们家又买了石砖运进村子,自然又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尤其是村长。
村长远远地就看到了燕家拉着石砖的马车,心中充满了好奇,心想:这家人买这么多石砖到底是要做什么呢?昨天他就听村里人说,结果今天又买。
于是,村长忍不住走上前去询问。
燕父见是村长来了,笑着和他打了个招呼,简单说明了一下情况。
村长听后,心中更加好奇了,便跟着燕父来到了家中,想要一探究竟。
当村长看到燕家新建成的火炕时,惊讶得瞪大了眼睛,嘴巴微微张开,半天合不拢。
他在火炕前左看右看,嘴里不停地念叨着:“这东西可真是新奇啊!”
说着,他小心翼翼地坐到火炕上去试了一下。
这一试,村长就舍不得下来了,那温暖舒适的感觉让他仿佛置身于春天之中,身上的寒意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村长的脸上露出了陶醉的神情,心中暗暗想着:这要是自己家里也有一个这样的火炕,那以后他和老妻冬天就不用怕冷了。
村长媳妇听见他话,然自是不同意,她皱着眉头说道:“买这么多石砖就为了建那个什么火炕?你怕是疯了吧!咱们又不是没床睡,何必花这个冤枉银钱呢?”
村长见老妻不同意,他也不废话,便拉着老妻去了燕家,让她也试试火炕的神奇之处。
村长媳妇半信半疑地坐了上去,刚一坐下,就被那股暖意包围了,她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脸上露出了惊喜的表情,嘴里不停地说着:“哎呀妈呀,这个火炕也太暖和了吧!”
村长在一旁看着媳妇的反应,笑着说道:“怎么样?我就说这个比床好吧!”
村长媳妇连连点头,都有点不想下来了:“这东西确实好,要不咱们也建一个吧?”
村长见媳妇同意了,便找到燕家人,询问能不能帮忙建一个火炕。
沈一棠:“可以,不过……”
村长:“不过什么?”
沈一棠:“村长,你可让你家儿子过来学,我哥他们可以教他们。”
村长一听,连忙摆手说道:“这怎么好意思呢?这可是门赚钱的手艺,我不能让你们把这手艺教给我儿子啊,这不是抢了你们的饭碗吗?”
沈一棠:“村长,您放心吧,我们不靠这个手艺赚钱。这火炕能给大家带来温暖,我们也希望村里的人都能过上暖和的冬天。”
“您就让他们来学,以后也好替有需要的人建,这样大家都能睡上火炕,还能赚些收入补贴家里。”
村长媳妇一听,立马点头同意了:“既然人家这么说,那咱们就别客气了,让儿子来学吧。”
村长虽然表面上没说什么,但心里明白,这是要欠了燕家一个人情。
不过,人家既然都这么大方了,自己也不能太小气。
于是村长对沈一棠说:“以后若是有什么需要用到我的地方,尽管来找我这个村长,我一定尽力帮忙!”
沈一棠等的就是他这句话,连忙笑着说:“那就先谢谢村长大伯了,以后可能真的会麻烦您呢。”
村长和他媳妇回到家后,立刻就让两个儿子去燕家学习如何建造火炕。
燕家的人也都很热情地接待了村长家的儿子,耐心地教他们每一个步骤和细节。
就这样,火炕的建造技术在村子里慢慢传开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效仿燕家,建造起了属于自己的火炕。
而燕家也因为这件事,在村子里赢得了更多的尊重和好感,与村民们的关系也变得更加融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