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依旧是在冷风中。
许聪聪为这一天做了万全的准备,她爸给她灌了热水袋,她奶给她带了个小棉被,她妈给她织了一双细毛线手套。
去学校带的东西太多,她一个人都拿不了,许新安给她送过去的。
考试的时候,许聪聪就是操场上的一道风景,没见过有人裹着被子考试的!
但是不得不说,效果是很好的。
许聪聪数学考了100分,自然考了100分,语文考了98,因为有错别字。她总是会把三点水和两点水搞混。
她是全班第一。
许聪聪不是个低调的人,她考了第一这件事迅速在她认识的人里传遍了。
许新安放了挂鞭炮庆祝!
那天中午,许红兵到街上的小卖部买东西,有人问他:“你是不是又得第一了?”
路过的许义说道:“那可没有,今年第一名的奖状让我们聪聪领回来了。”
许红兵也笑着说道:“聪聪很厉害,她要是认真学,回回都能考第一。”
这话说得许义都有点不好意思了,他光顾着炫耀了,没顾及人家孩子的感受,听许红兵说完,就赶忙找补到:“聪聪说你跟她考的差不多,你们俩都很厉害。”
许红兵笑了笑,没再说什么,买完东西跟许义道别,就回家帮忙干活了。
他有个妹妹,是他爸妈违背计划生育政策生的,叫许红莲,和许明明差不多大,但是已经开始帮家里干活了,他回去以后帮着干点,他妹就能少干点。
☆
因为许聪聪考得好,全家人今年都喜庆得不得了。除夕晚上祭拜,许新安唠唠叨叨地跟祖宗说了很多,他不是求祖宗保佑,而是在那儿跟祖宗吹牛,吹他闺女有多厉害。
吹得李云锦都听不下去了,说他:“差不多得了,都等着喝酒吃饭呢,你赶紧把那酒洒地上啊。”
许新安:“……”
他又吹了两句收尾,才把酒倒给祖宗喝。
就连过完年去看陈蓁,许新安都没抵触,给她带的礼物比平时更多一些。
冬天的时候,许新安又淘换了一辆二手带篷三轮摩托车,现在,他们走亲戚就可以开这辆车,也不怕冷风吹了。
邓念英虽然觉得他有两个钱就瞎折腾,狗窝里沉不下东西,但是,不得不说,她也挺爱坐这辆车的,比拖拉机好。
而且,比有些人家买的摩托车好。这辆三轮摩托,她们娘仨都能稳稳地坐在后面,不怕风吹日晒雨淋。摩托车可没有这个效果。
而且,这车她也学会开了。
四个人开着车到了陈蓁家。
今年他们出门早一点,路上也走得不慢,没想到依然不是最早到的。
邓念洁一家来的最早。
这一次,李宝庆没有来,许聪聪的大表哥李宝平来了。
他比邓念英小9岁,今年周岁26,虚岁28,在农村,绝对属于大龄剩男。
他只念到小学毕业就辍学了,一开始在家务农,再后来又外出务工,整个人看起来不比许新安年轻。
李宝平也是个眼里有活的人,看到邓念英他们,就迎上来喊人,帮忙拿东西,还问许聪聪:“你还认识我吗?”
许聪聪说:“认识。”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李金玲也从屋里跑出来帮忙。
只有许聪聪和许明明空着手跑了进去。
邓念英喊她俩:“你俩什么都不拿?”
姐妹俩异口同声:“不拿。”
邓念英:“……”
她又提醒许聪聪:“喊人啊。”
提醒过了,她就没再说什么了。
邓念英觉得自己现在就像那种熊家长,念叨孩子两句就是给别人听的,好叫别人知道,你看,我管了啊,她们不听,不是我不管。而且,做家长的都已经管过了,外人要是再说三道四,那就不礼貌了。
她看了许新安一眼,觉得自己还不是最差的那种,这人比她差多了,他连这点表面功夫都不做呢!
有一回,许新安的大表弟,他大姑的儿子,开着玩笑跟他告状,说聪聪不理他,许新安跟他说:“那你反思一下你自己,是不是你对聪聪不够好?你要是热情点,见面就给她礼物,给她买好吃的,我不信她不理你。说不定她见到你就会问‘大表叔你给我买什么了’?”
许新安的大表弟从此再也没告过状。
有的时候,她真的对许新安的厚脸皮佩服的五体投地。
陈蓁看着他们往里搬东西,不光有平时的节礼,连米面粮油都运过来一些,便问道:“怎么带这么多呀?”
许新安说:“聪聪考了第一名。”
说完,他还跟邓念英使了个眼色。
邓念英:“……”
她把她妈拉到一边,从兜里掏出五块钱给她,小声说道:“你给聪聪,这是你奖励她的。”
许新安这人在这种事情上特别会折腾,而且不怕麻烦,不怕尴尬,也不怕丢脸。
陈蓁:“……”
她觉得自己大概是快要半身不遂了,嘴角抽的停不下来。
“你们也给了?”
“她考第一,我们奖励十块。这是之前跟她说好了的。她奶也给她十块。她爸说让姥姥也奖励她一下,知道你没钱,给你准备好了。”
陈蓁:“……”
她抹了把脸,把许聪聪叫到跟前,把五块钱递给了她:“听说你考了第一,这是姥姥奖励你的。”
许聪聪大为惊讶,看了眼她妈,邓念英说:“姥姥给你,你就拿着吧。”
但是许聪聪说:“我不要。”
她姥姥哪来的钱?还不是她妈给的。前脚给了她,后脚她妈肯定给补上。都是她家的钱来回倒腾。折腾啥呀?
邓念英拿过钱塞给了她,说道:“我给你姥姥钱,那是我孝敬你姥姥的,你姥姥给你钱,是奖励你的,这是两码事。拿着吧。”
许聪聪这才接过去塞进口袋,说道:“谢谢姥姥。”
陈蓁简直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这孩子还会说谢谢呢?
走完了奖励流程,许聪聪和许明明就在院子里跑着玩。
李宝平笑着跟邓念英说:“还是我小姨父会哄孩子。”
邓念英笑道:“他就干这些最在行。”
她问李宝平:“今年你怎么过来了?”
李宝平没回答,邓念洁替他答的,“宝平说准了,说的是山后的,人不错,长得好,也有个子。”
邓念英很替李宝平高兴,“那不错呀。你房子盖好了?”
现在没有新房,根本娶不上媳妇。
李宝平说:“没盖。买了别人家闲着的一个宅子,他们本来就是砖瓦房,我买下来,在队里把宅基地改了我的名,房子我检查了一遍,没毛病,就是重新刷了刷墙,买了家具。”
“这样也好,这样省事。现在宅基地好像也不好批了,你这一下子就全有了。”
李宝平笑道:“我也是这么想。就是我们前院那家,跟我娘他们离得也近。”
“什么时候结婚啊?定日子了吗?”
邓念洁说:“定了,阴历2月28,阳历4月12。到时候再让人给你正式送信过去。”
“好。”
私下里,邓念洁跟邓念英念叨:“女的比宝平大两岁,是二婚的,之前结过一次婚,有个孩子,离婚的时候留在那家了。她个人条件是真挺好的,长得也好看。要不是二婚,人家也看不上宝平。结了婚就分家,她和宝平单过。”
邓念英问道:“具体怎么分?”
“还能怎么分?我和你姐夫有什么呀?啥也没有。宝平买宅子、买家具的钱都是他这些年自己攒的,我和你姐夫帮不上他。结了婚以后,他俩单过,我们也不要孝敬,等以后你姐夫干不动了再说。”
邓念英没再说什么。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她大姐家的老大,比宝平还大一岁,去年去给人做上门女婿了。条件也挺严苛的,反正给老母亲养老是一点也做不到了。
她大姐这个大儿子,等于白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