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师主要负责具体的军事策略执行,听起来跟参军很像,但是军师还有一个职责,就是要随军出征。像荀彧、诸葛瑾、司马朗等这些人,都带着军师的官职。而且这个职位其实很高,秩比两千石。再往前一步,就是帝国高官序列了。
征事,主要在征,也就是征兵的意思。当然也不光光是征兵,还包含一部分军务的处理以及目前比较重要的军屯事务。
少史,可以理解为丞相府的档案管理员。跟他差不多的定位的还有主簿,主簿可以理解为丞相班房的记录员。这两个官职一个负责记录整理相应的材料、卷宗,一个负责登记、保存,分类。
掾属则是丞相班房里最多的,也就是具体配合刘平处理政务的人。可以这么说,只要进了丞相班房,那就是掾属了。
门下督,丞相班房的保安队长。
从品级上来说,这些官职其实都一样。但是在具体实行的时候,肯定不可能都一样的。长史的地位肯要比门下督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目前刘平的班房内,地位最高的是长史、参军和军师三个职位。剩下的,除了门下督,地位都差不多。
今年科举考进来的三十个考生,进来之后,基本上都是从掾属开始干起来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之后,会根据他们各自的能力特点,做出调整。
比方说李律和贾穆两个人,就很适合做军师、参军这些职务。张既、董川这样的显然是长史的好人选。
刘平看着三十个人资料,最后将目光停在了徐干的资料上。
说实话,简雍看好的四个人里面,这徐干的名头其实是最大的。根据酌君酒楼那边的情报来看,这徐干在当地可是非常有名的读书人,甚至曹操多次征辟,只不过这徐干一直没有愿意罢了。
这一次也不知道为什么徐干会过来参加科举,酌君酒楼那边还在调查。
事实上,这一次原定的榜首,就是徐干,是刘平看了他的卷子之后,给他将名次给往后排了。
徐干是北海郡剧县人,也就是后世山东寿光人。根据简雍的那边的情报,这哥们十五岁的时候就已经可以“诵文数十万言”。这比起各位读者老爷动辄几千万字阅读量起步相比,肯定是差了不少。
但是在现在这个时代,那就很夸张了。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来,徐干应该也是世家出身。不过情报上也说了,徐干家里很穷,那么可以确定的是,这位是寒门士子。
等到徐干二十岁的时候,就已经能够做到:“五经悉载于口,博览传记,言则成章,操翰成文。”
跟徐干相比,其他人在文化素养上,实在是差了很多。而且这个徐干文章也写的极为漂亮,刘平看了徐干的试卷,那文章写的,花团锦簇都不能形容万一。
当时负责阅卷的虞应、司马防、诸葛玄、皇甫嶐全都对这位徐干徐伟长非常看好,点了他的头名。
但是!
既然徐干不是头名,那就肯定有但是了。刘平在看了他的卷子之后,以一句华而不实的评价,将他的头名给拿了,不光拿了,还给踢出了前十。
刘平之所以对这个徐干感兴趣,是因为刘平记得这个人的名字。还是那句话,能让穿越者记住的名字,那肯定都不一般。
一开始刘平想不起来这人干嘛的了,后来看到简雍那边的情报,说曹操多次征辟过这人,刘平才想起来。
这位,建安七子之一啊。
之所以记得,是因为当时学曹操诗歌的时候,语文老师曾经展开讲过汉末文学的重要人物。除了曹老板父子三人之外,着重提到的就是这建安七子了。
也因此,刘平才会有些印象。
将徐干的资料放到一边,刘平有了一个新的想法。
一个好的笔杆子,那可太重要了。
徐干下面的那份资料,就是董川的。
看到这个名字,刘平脸上的笑容就压抑不住了。这位,是刘平这么多年来,强行拔高小地主阶级地位之后,出现的样板人物啊。
甚至都不能说是强行拔高小地主阶级地位,刘平更像是硬生生的把小地主阶级给‘创造’出来了。
按照刘平的划分,如果拥有的耕地不超过五百亩,那就算是小地主阶级。这批人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家里没有人当过官,一直都是地里刨食。
在社会语境中,地位略高于普通的农民和商人,但是跟真正的大地主也就是世家豪强相比,他们也一样屁都不是。
按照刘平的这个划分,汉末存在多少这样的小地主阶级呢?
答案是,非常少,甚至几乎都找不到。
一开始在武都的时候,刘平拿到武都的数据之后还不相信,以为是有人弄虚作假了。但是仔细调查了之后,他才不得不承认,小地主阶级想要出现,也是要遵循历史发展规律的。
简而言之,生产力不够,一家一户想要料理五六百亩地,属实有点儿困难了。那雇佣佃农呢?基本上也不太可能,就算有佃农他们也更想卖身给那些世家大族。
而现在之所以出现了这个阶级,就是刘平在刻意推动。尤其是武都,拥有二百亩以上,五百亩以内耕地的农户,占据了整个农业人口百分之五。这个比例看起来不高,但是对一下原本历史轨迹下的1934年,根据陶直夫的研究,当时全下地主人口数,占全国总农业人口数的百分之四。
当然,这里面包含了大地主、超级家族等。把这些都去掉,小地主的占比肯定会更高。但那是1934年,生产力水平在那放着呢。
在如今这个时代,武都小地主阶级的比例能够占到农业人口总数的百分之五已经非常夸张了。如果把这个范围扩充了整个刘备集团实控地区,那么小地主阶级在农业人口总数中的比例,已经跌倒了不足百分之一。
当然,这是需要继续发展的。
就目前来看,刘平还是很愿意陪着个新兴的阶级成长起来的。倒不是他不想直接一步到位跟王莽同学一样搞天下大同。
实在是没那个本事,他就一个普通的穿越者做不到某些其他同行一样,科技树急速点亮,然后带着这些古代同胞们跑步进入现代化。
就现在这个小地主阶级,他都没有信心能够在有生之年培养起来。
一个阶级的出现、成长到成为革命性力量,这中间需要付出的东西太多,牺牲的东西也太多了。更何况,眼下的生产力,还很难支持小地主阶级的大面积出现。
事情要一点点做,路要一步一步走。
眼下,就是让小地主阶级真的有人能够走到台前来。刘平选定的人选,就是董川。
早在两年前,刘平就注意到了董川这个人,甚至后续他读书所需要的资源、老师等都是刘平暗中授意的。
董川也的确不负众望,杀到了科举第二名的位置。事实上,他和张既两个人谁当第一都可以,两个人水平差不多。
刘平在拿了徐干第一的位置之后,也不好意思再把董川抬到榜首。好在顺位向上成了第二,也是个不错的结果了。
荀彧那边带领众人领了衣服,拿了令牌。随后又把他们带到了刘平跟前。
刘平扫了一眼,看到了站在最前面的张既和董川两个人,对着他们俩点头笑了笑。随后对荀彧说道:“眼下诸葛瑾和司马朗两个人带人去支援六部了。文若,张既和董川两个人你留着给你帮忙。剩下的人,你自己划分下去吧。”
荀彧闻言看了一眼张既和董川两个人,随后道:“喏!”
对刘平的安排,荀彧很是意外,他不太清楚刘平是为了抬高这些进士的地位,还是为了其他的什么目的,竟然直接让张既和董川两个人安排到了他的手下。
事实上,如今刘备内部很清楚的一个点。刘平的副手位置,基本上就是大力培养的高层储备了。而且这种培养还是有递进的。
杨永之后是杨永的副手荀悦和糜竺。之后荀悦成了刘平的副手,糜竺被派去主管商业。眼下荀悦也主政一方,原本荀悦的副手荀彧就成了刘平新的副手。
按照刘平的个性,再过两年肯定也要把荀彧给放出去的,那么现在荀彧的副手诸葛瑾和司马朗两个人很明显有一个要留下来当副手,另外一个外放出去主政一方。
如今让张既和董川两个人暂时顶一下诸葛瑾和司马朗的位置,那么可以明确一点,这两个人日后肯定也跟之前的杨永、荀悦、荀彧这些人一样,最后是要走到刘备集团高层的。
尤其是杨永,如今已经是都督府指挥同知,加上资历、地位等综合因素,至少明面上杨永已经是刘备集团军方的三把手了。
张既和董川两个人听了也很高兴,尤其是董川,他可是武都人啊,太清楚能成为荀彧的副手意味着什么了。
“诸位既然考中了进士,进了这班房,那就意味着要被大力培养的。”刘平对着张既等人说道:“某在这里也可以直白的说,科举前三十名,只要日后不犯大错,发挥才能,某保你们一个从三品的位置。”
刘备集团的九品十八级的官衔,已经天下皆知了。
听到刘平说出这样的话,所有人都露出了期待的表情。
从三品啊,从权力上来说,秩比两千石啊,那可是高官序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