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的出现意味着什么,当权者们当然能够明白。
仅仅是玉不识口中的扩大文化传播、粉碎教会的知识垄断吗?前面一闪而过的黄毛蓝眼人一看就不是他们本土人,而外人如何也不是现在的他们能够决定的。所以,对于他们来说,纸的广泛使用的背后,是文化知识的流通,是打通了寒门上升的通道,是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知识和读书的状况。
而垄断知识,也是变相的垄断了权力,这和一直追求权力集中的皇帝是相对的,皇帝们看着造纸术的出现,自然是欣喜的。
而各个世家看着天幕将此技术广泛传播,心中异议再多也是无可奈何。
有些东西,是心照不宣的事,但一旦被破除,而且还是他们无法阻止的破除,又还能怎么样呢?只能说,传播的媒介出现了,但知识还在他们手里,还有商量的余地,只是想要之前紧紧攥着是不行了。
具体怎么实行,还是要看他们和皇帝怎样掰手腕了。遇上性格强硬、大权在握的,自然是恭恭敬敬的献上,说不定还能博个美名,至于其他的,就要看如何操作了。
有些人是紧跟风向,随风转舵,而有的世家大族则是固执己见,死守着往日的荣光,不愿放下身段。他们预感到了造纸术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威胁,他们可不愿就此舍去他们掌握的权力,纸张的制作很可能会动摇他们的根基,那么就尽可能的推迟由上至下的普及,尽可能放缓这个过程,至于完全否定?天幕的存在就注定了这场关于造纸术的传播是无法阻止的。
但是,他们的计划真的能够如他们所愿那般顺利实施吗?遇上明主的,他们也不过是白费心机而已,有手段有见识的皇帝自然能够达成所愿。而那些昏庸无能的,哪怕一些有远见的官员和学者意识到纸张的普及将会给整个社会带来巨大的变革,也敌不过当今的无动于衷,那么世家大族的忌惮也是无用功。
虽然读书会是未来的潮流,但时间总是有快有慢,端看当权者的手段了。
不过,他们还是忍不住感叹一句,这个玉不识,还真是心向黔首啊。
教育,确实是重中之重。
【但是还是不方便,缣帛太昂贵,竹片太笨重,于是怎么办呢?——纸就此出现了。
我们现在都说蔡伦造纸,但是实际上,在东汉蔡伦大规模造纸之前,华夏人就已经发明了造纸术,20世纪在中国各地出土的许多西汉时期的古纸片,可以证明这一点。
所以,与其说蔡伦造纸,不如说他改良了造纸术,当然,这并非否定蔡伦造纸之功。西汉时期出土的植物纤维纸,是蔡伦造纸的前身。
他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原料,经过挫、捣、炒、烘等工艺制造的纸,是现代纸的渊源。而这种纸,因为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加上质量也提高了,逐渐普遍使用。后人为纪念蔡伦的功绩,于是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
天幕上随之变化出的动画中,一位东汉穿着象的人在不断尝试着造纸技术的改良和,最后跟着玉不识的讲解,一步步动作下来,最后定格在“蔡侯纸”三个字上。
【“皎白犹霜雪,方正若布棋。宣情且记事,宁同鱼网时。”
南北朝萧察的这首《咏纸诗》很形象地记录了“纸”的特点、用处和原材料。】
【而随着一代代的改良,各式各样的纸也逐渐登场。】
【隋唐时期,着名的宣纸诞生。唐代又在前代染黄纸的基础上,在纸上均匀涂蜡,经过砑光,使纸具有光泽莹润,艳美的优点,人称硬黄纸。
到了五代,制纸业继续向前发展,歙州制造的澄心堂纸,直到北宋,一直被公认为是最好的纸。此纸“滑如春水,细密如蚕茧,坚韧胜蜀笺,明快比剡楮”,一直是宫廷和名家的心头好。
到了明清,造纸业又兴旺和创新。各种笺纸再次盛行起来,在质地上推崇白纸地和淡雅的色纸地,色以鲜明静穆为主,如康熙、乾隆时期的粉蜡纸,印花图绘染色花纸等,纸的制作,到了清代,已到了完美绝伦的地步。清代的造纸的技术已经十分成熟了。】
各式各样的纸,有如敲冰玉屑的,有的薄如蝉翼,有的光而不滑,有的洁白稠密,天幕下的人看着动画中无数张纸落下,实在是眼馋又心喜。
文人墨客看着视频的镜头从坚洁如玉,细薄光润的纸上一晃而过,实在是心痒痒。
写诗作画,固然本身的才华是最重要的,但好的笔墨纸砚更是能够锦上添花的存在。都说了是“文房四宝”,它们存在的意义不止于书写绘画方面,也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感情。现在看见被点名称赞的好纸,大家都是心动的。
看着看着,就有人禁不住出声说道:“这纸如此精妙,不知用它写字作画,效果如何?”
众人纷纷附和,真的恨不得直接拿到手好好赏玩一番,但若是真的到手,大抵也是不敢直接在上面写诗作画的,若是功力不够的,总觉得会玷污了那些精品。
他们看着天幕上的画面转到了作画上,一只画笔在纸上轻轻勾勒,线条流畅自然,墨迹清晰鲜艳,犹如活物,皆是惊叹不已。
“好羡慕啊……”
“好想要啊……”
“嗯,字画勉勉强强,但用的这些东西,都是好东西啊!”
【纸的发明结束了古代简牍繁复的历史,是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大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接下来,我将来介绍一些历史上有名的纸张。】
【其实如果细究起来,我们就会发现,我国的纸品很丰富,几乎囊括了我们书画阅览的所有需求——写字用麻纸、画画有宣纸、抄经用磁青纸、封书皮找洒金纸、书皮用蜡笺纸、作诗有薛涛笺……
只是我国古代名纸,最为人熟知的,好像就只剩下宣纸。其他的名纸品类,它们或许惊鸿一瞥,或许光耀至今,或名扬一时,或低调一生,都渐渐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那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拨开历史长河上的迷雾,在泛黄的碎片上,去看看它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