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火,将日军南线的部署全部打乱,也给了特战队浑水摸鱼的机会,趁机捕捉住一个日军士兵,了解到了对面日军的番号。
北线埋伏的是三十五师团,南面被他们烧跑的是二十七师团,石门方向还有一个战车团以及二十师团。
二十七师团是从华中方面调过来,战车团是从东北调过来,三十五师团是从日本本土直接派了过来。
在了解到情况后,李志坚知道现在南线的日军暂时被火赶走之后,现在要面对的主要就是井陉北的三十五师团,要防止三十五师团从侧后掐断他们的退路,于是开始将主力进一步向西倾斜,将在井陉县城的部队也全部撤出到西面山区中。
在傍晚时就开始布置起全军撤回娘子关内的事宜来。
今年再次出征河北,是由他一力倡导并推动,出征也是他亲自挂帅。
按照他的军事素养分析,他自是知道在发现日军的伏兵那一刻,退兵就是最好的选择,这样即使会有一些伤亡,那么损失也不会大。
但是之前日军没有出动,他乍然决定撤兵,率军灰溜溜的回去,绝对会导致军心士气受到影响,会被认为不战而退,到时候所有人都会质疑他将作战当作儿戏。
而他光是拿自己部队的侦察结果来作为支撑来回应,那么根本不会得到其他人的认可。
那样受伤最大的就是他自己,虽然出征河北,他完全是出于一颗公心。但是以后他在军中的威望定会大为下降,之后想再想继续往上发展就会比较困难了。
他本来就年轻,晋绥军内对他不服气的人也大有人在,想取而代之的人更是大有人在。
他很感激在将面前的情况上报给阎锡山后,阎锡山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给他发令,让其迅速退回山西。这是非常大的信任和爱护,让他自己去寻找机会来翻盘。
此刻,他深刻体会到那句话,为将者不可不慎。也终于意识到自己还是太年轻,做事决策都太草率,将更多的精力用在谋划事情上,疏于谋身,没有很好的考虑保护自己。
他前些天都都在寻找破局的出口,现在的局面就是既不能无故的撤,又不能等日军全部出动,而与日军大军死扛。
但是如果日军全部出动,他们这三万部队,根本就不是对手,并且有可能将祸水引向娘子关。并且如果他将这三万守卫娘子关的生力军都消耗后,那么娘子关能不能守得住都是一个问号,那他李志坚也将成为山西和中国的罪人。
所以李志坚将部队留在井陉干耗的这几天,给出征部队增加了不小的风险。
使得李志坚内心一直在煎熬,他有种拿几万将士来赌他的前途的一种罪恶感,这次他的压力再次大增,丝毫不弱于在固始时的局面。每天都像骑在老虎背上,有种骑虎难下的感觉,并且这种煎熬还无法倾诉言说,压的他难受异常。
好在李志坚福至心灵,想起用火攻来,现在一把大火将日军的逼了出来,将僵化的局面打开,在傍晚之后,将日军北线的三十五师团也调的暴露出来,并且军特战队也反馈,从其他方向都有日军大部队在向井陉西赶来。
此刻,他才将心中一直憋的那口气吐了出来。他煎熬了几天,终于等到了最好的时机。
日军几万大军全部暴露出来,那么他率军撤回,谁也说不出什么闲话来,及时调整部署安排,不光不会影响军心士气,并且在几万日军的包围中安全撤出,所有人都会认为是一场胜利。
在这种情况下还要继续作战,那不是勇敢,而是找死。这次出征本来就是一种试探,看这里有没有战机来找到一些日军的弱点,趁机削弱一些日军,所以完全没有必要硬碰硬。
在心中的压力泄掉之后,李志坚就开始从容的布置起作战来。
现在对他威胁最大的只有一个在北面的三十五师团,其他日军都有一段距离,只要有一部分将三十五师团的攻势挡住,其余部队就可以从容的撤退了。
他对自己部队的战斗力有充分的信任,单是挡住一个新建的三十五师团的攻势,并且有这些天建起来的不少工事做支撑,他相信不成问题。
李志坚命令由李杰率领新八师抵抗日军三十五师团在北线的进攻,进行层层抵抗,掩护其他部队撤退后,再由他自己率领其他部队掩护新八师退回娘子关内。
在撤退部队中,由新七师二旅在东线断后,如果日军从东面攻来,组织进行阻击。并且边撤退,边布雷,要将本次出战携带的所有地雷全部布置在后方,延缓东侧和南侧而来的日军的行进速度。
第四集团军的六个团和炮兵团和辎重等部队则首先撤离。
同时命令在娘子关的部队,全部做好接应准备,在日军追击时首先使用炮兵要塞中的火炮进行火力截断。
在娘子关驻守的43军军属炮兵团的所有山炮,由于射程无法和炮兵要塞中的重炮一致,全部拆解前东移动几公里,外出娘子关进行布置,加强截断日军的火力。
日军华北派遣军司令部内
在井陉城南的火烧起来后,司令部内的所有人都知道他们的伏击部队暴露了,计划还没有发动就暴露,令司令部内的所有人都非常沮丧。
此时就是否出击在井陉的中国军队,司令部内发生了什么激烈的争吵。
有些日军参谋认为,耗费如此大的精力来布置的战斗,即使没有实现伏击的计划,但是部队距离中国军队并不远,还是可以试一下,毕竟此次井陉周围有三个师团和一个战车团,实力远大于当面的中国军队,并且这个部队还是之前给日军造成很大损失的43军,如此情况下还不出击就是大大的懦弱和渎职。
对于这种观点,华北派遣军司令部的一部分原有参谋人员则完全不认可。他们和李志坚的交手比较多,在背靠着娘子关的情况下,日军几万大军出动,43军不跑才怪,怎么可能等着让他们打。
虽说有三个师团和一个战车团,现在除了三十五师团距离不远外,深知43军的作战能力,挡住三十五师团的第一波进攻根本不难。其他的部队都有几十公里的距离,这些大军到了以后,这些中国军队早就跑了。
没能实现战前伏击中国军队,并将西面口袋扎死的计划,此时又没有了南线日军的配合,其他两线突击能取得的效果肯定大打折扣,出击也只能是将中国军队赶回山西,实际作战意义已经不大。
持这种观点的人,以上一任司令官杉山元调任以后留下的为数不多一些参谋为主。因为在第三次太原会战的失败,上一任华北派遣军司令杉山元,参谋长山下奉文,以及不少其他军官都被问责,大多被调走,只留下为数不多的一些人。
最终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多田骏拍板,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伏击不成,只能换成强攻。他也不会允许自己上任后的第一战就无疾而终。
现在时间已经到了傍晚,从即刻开始,部队不再隐藏行踪,三十五师团向南穿插,尽力将出了娘子关的中国军队与娘子关隔断,要将李志坚率领的所有部队全部包围。二十师团和二十七师团、战车团随后向井陉发起进攻。
三十五师团率先出动,他的任务是只要将退回娘子关的退路掐断就可以,而这里,恰恰就是新八师的主力所在。
三十五师团这种新成立不久的部队,之前并没有作战经验,尤其在被迫打的这种夜战的经验更是缺乏,面对李杰的新八师,打的非常不顺。
新八师在抵抗几个小时后,在李志坚率领的其他部队已经全部后撤十几公里后,也就全师开始后撤。
而从东线过来战车团开始时行军速度非常快,但是在过了井陉县城后,被埋伏在这里的战防炮和反坦克地雷炸毁几辆后,就不敢继续单独前进,就地等待后面步兵。日军陆军由于资源不足,本身坦克数量也不多,损失的每一辆都非常心疼。
随后操作战防炮的伏击部队舍弃战防炮后撤之后,战车团的日军指挥官也未敢命令继续追击。
而此时二十师团和二十六师团则还在行军过程中。
李志坚在带着部队撤到炮兵要塞中火炮的射击范围内后,就不再急行军,就地开始设置阵地,掩护李杰的新八师。夜晚向西的撤退,走的都是爬坡路,部队一直徒步行军,体力消耗非常大,也需要趁机进行休整。在随后接应上新八师后,部队才一起返回到娘子关内。
而追击的日军部队到了娘子关炮兵要塞中150毫米重炮和105毫米榴弹炮的射击范围之内。
日军的所有追击队伍也就此停住,上一次独立混成第三旅团被布置在娘子关内的重炮重创,已经将情况向华北方面军反馈回去,现在华北派遣军的部队都知道了娘子关上有中国军队实力不弱的炮兵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