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离等人先是去看了一下店铺的位置,发现这正是十字路口,五家相邻的店铺呈现出一个长方形,里面的东西都清空了。
这位置,简直……太好了!
“我们目前有两个目标,第一夺得服装大比第一;第二,金玉满堂开业。”
接下来,夏离有条不絮的安排着每个人的任务:“桃夭,你心细,去找些人,按照京城的布局将这里改造一下。冰樱,我要你在服装大比这段时间去找到可以合作的供应商,记住,你是我内定的掌柜人选。冰炀,你去接应一下京城送来的特色商品,不能有丝毫损伤。桃其,你去几块大大的布,写上开业和招商的信息,给它挂起来让所有人都能看到。桃之素有巧思,你跟我一起设计三日后比赛的服装。”
几人立刻分头行头,按照夏离的设想,她们要在服装大比拿第一。
而现在自己作为黑马横空出现,肯定会有很多人不满,所以她要花些心思才能俘获人们的好感。
“既然当地人民如此崇拜雪神,咱们去看看,雪神到底是什么样的。”
打定主意,夏离带上桃之就开始走访大街小巷,只是独州城真的很排斥她们两个,基本上都聊不来两句,知道她们是外地人后就不愿意多说话了。
“这里已经找不到线索了,咱们往雪神庙去看看那雪神的雕像。”
雪神庙建在半山腰,夏离等人去的时候,发现这里简直是络绎不绝。
“来都来了,我们也去拜拜雪神吧。”
夏离两人前去祭拜雪神时,跪在蒲团上观察了半天,几乎把雪神的每一根头发丝都记住了,才虔诚的拜了拜,还添了一百两的香油钱,瞬间就让周围人记住她们,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她们的底细都被扒了个空,独州城内兴起了“两个外地人虔诚地跪在神女半个时辰还捐了一百两的香油钱”的传言,毕竟2两银子就够贫穷人家吃一年的情况下,她们捐的简直是天文数字,所以在众人看来这两个外地人还是很虔诚的信奉雪神的,他们还打听到两人是城主府的贵客,心下更愿意接纳他们了,能被城主请为座上宾,人品自然不错的。
一时间,大家对夏离等人的好感噌噌上升。
其实独州城的人也不是盲目排外,只是大多数外地人来独州城,总是爱打破城内禁忌,还对雪神更是嗤之以鼻。但雪神可是当地人的信仰,怎么可能允许别人冒犯?久而久之,当地人就越来越排外了。
阿离不知道,她为了记住雪神样貌而去祭拜的事情就这么传了个与事实大相径庭的版本出去了。
好在也正是因为如此,向来排外的独州子民竟然对她们格外包容,以至于金玉满堂的后续一路畅通。
当然,对于城内的流言夏离两人是不知道的,她们目前被面前的一个20岁左右的夫人所吸引。
那夫人面黄肌瘦,粗布麻衣,很显然是农村穷苦的老百姓,她双手合十跪在门口,而靠在她怀里的5岁的孩子面色泛紫,双目紧闭,一动不动,像是活死人一般。
唉,可怜天下父母心,夏离走上去,掏出一个小荷包递给夫人:“这位姐姐,孩子已经这样了,您带他去附近医馆看看。这是50两银子,先应应急。”
“没有用的,我儿这是绝症,城里的大夫治不了。我在这祈求雪神显灵,救救我儿。”夫人说着就忍不住哭了起来,她怜爱的摸摸孩子的头发和脸蛋。
夏离想了想,说道:“雪神是神仙,她很忙,不一定听得到你的声音,如果你信得过我,让我试试吧?”
夫人眼里瞬间瞬间亮起一道光,立刻转身给夏离跪下,还不住的磕头:“求小姐救救我儿。”
“哎……”夏离连忙扶起她,“我只能说尽力一试,至于他能不能醒来,我没法保证的。”
夫人眼里的光瞬间暗淡了下去,但是很快她又抬起头:“没事没事,只要有一线希望,我都愿意尝试。”
“那我们先将孩子抱到那边软榻上休息好吗?”
得到夫人允许,夏离找了一间厢房,将孩子放在床上。
背对着夫人,她先是给孩子喂了一颗丹药,再一甩衣袖盖住孩子的手臂,悄悄从衣袖里传递光明元素之力。半晌,孩子的面色潮红,呼吸也逐渐平稳,夏离才收回手臂。
夫人看到孩子恢复常人面色就开始激动不已:“太好了,我儿这……这应该是有救了吧?”
果然不一会儿,孩子就嘤咛了一声,缓缓睁开眼睛。
夫人喜极而泣:“儿啊,你好了,你终于好了,快过来见过恩人,是这位恩人救了你……”
那位妇人一转身,才发现夏离脸色苍白,也是,她儿子那是不治之症,怎么可能一枚丹药就好了,肯定是这位小姐暗中费了好一番力气才救好的。
不得不说,那位夫人猜想的和现实差不多,夏离喂的那枚丹药不过是强身健体的效果,她是为了掩盖自己使用光明元素。但妇人却歪打正着猜出了个大概。
那妇人顿时心情复杂,深深的跪拜在地上:“小姐,多谢您的救命之恩,小妇人无以为报,愿当牛做马回报小姐。”
而床上的小孩儿也学着母亲一般跪在床上。
“快起来,这是我偶然所得的丹药,谁知恰好对症。也算你们运气好。”
夫人也没有拆穿,只是依然跪在地上:“小妇人名叫曾三娘,我儿叫李二柱,跪谢小姐救命之恩。小妇人愿当牛做马回报小姐。”
“这也不必……对了,我店铺倒是还缺些工人,你会些什么?”
夏离不图回报,但是想着曾三娘一人带着孩子跪在雪神庙外,显然是没有钱财,她想着给两人一点活计,好维持生活。
现在大家都不容易,能帮一把是一把。
却没想到这一个善心之举,竟在日后带给自己带来巨大的回报。
此刻,曾三娘立即抬起头:“小妇人会刺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