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的信息收集完毕,爱丽丝拿起相框,翻到背后。
一串字迹出现在她眼前——【玛莎.莱利与弗雷迪.莱利】。
而玛莎后面的莱利这个姓氏,被人反复描了好几遍,字迹粗上一圈。
“如果他很重视这个姓氏,那应该会全部涂一遍。但这上面只涂了玛莎的,这对莱利先生来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爱丽丝解读完背面的信息,轻手轻脚放了回去,随后迅速开始寻找起其他的物品。
弗雷迪把房间收拾的太干净,爱丽丝在心底暗自道了一句抱歉,毫不犹豫开始研究行李箱上的锁。
行李箱的锁扣比门锁复杂许多,让爱丽丝压力倍增。
一边留心外界的动静,一边撬锁。等爱丽丝好不容易打开行李箱后,她来不及细看,匆匆翻找着看上去比较重要的信件。
“通缉令……上面莉迪亚.琼斯的名字被划了好几道。莱利先生找医生的动机……不会是我想的那个吧?”
爱丽丝匆匆放下通缉令,翻开那些高档的衬衫,在下面摸到了几封被拆开了的书信。
她抽出最上面的那封。
“这似乎是莱利先生的父亲寄给他的,他的父亲…用词可真不客气,我总算知道莱利先生都是跟谁学的了…”
爱丽丝展开信纸,眉头皱了起来。
短短一封信上,凯恩.莱利用了很多的篇幅来指责弗雷迪的“冲动”,并要求他及时改正这种错误——
【……婚姻不就是两个人凑合着过日子?我不明白你在发什么疯……
从小到大,我与你的母亲把所有资源都给你了,你却没能成长到我们的预期!培养你,是我做过最失败的一笔交易。
而现在,你更是为了一个死去的女人连工作也不要了。我听你事务所的人说你公证了一份遗嘱,你要去做什么?你是精神失常了吗?
……巩固位置的重要的手段就是剥削,总有人生来就是要被吃掉的。那个女人为此感到愧疚,就意味着她根本不适合我们家。但你现在……你已经完全被欺骗,糊弄,从而沉醉于一些虚幻的,摸不着的东西了。
……早知道你这么没用,我们就应该及时放弃你,另外再生一个孩子的。
……你令我们蒙羞,在你纠正错误前,不要再联系了。】
“莱利先生跟他父亲闹翻了,为了一个已经死去的女性。”
爱丽丝喃喃总结着,
“婚姻…死去……”
爱丽丝脑子转的很快,她想起弗雷迪对她说过的话——
他刚结婚不久,被掐断了幸福。
爱丽丝慢慢转头,看向桌上那张婚纱照。
经典的黑白照片,但新娘的白裙子显得她整个人都更苍白透明一点,像是一个幽灵。
“如果莉迪亚.琼斯医生造成的医疗事故里有玛莎,那一切就能说的通了。”
爱丽丝低头看着弗雷迪收到的家书,他父亲刻薄嫌弃的言辞令“家书”这个词都显得有些可笑。
爱丽丝能透过这薄薄的一张纸,看到一个毫无人情味的家庭。相比之下,弗雷迪来庄园的目的更让爱丽丝惊讶——
“莱利先生,是为了他死去的妻子玛莎才来到这里的吗?”
“他甚至不惜为此与家里决裂,还立下了一份遗嘱。从某种程度上,他说他命不久矣并不是虚假的,他确实抱有必死的决意。”
“现在,就差最后确认下黛儿小姐的真实身份了。”
爱丽丝快速整理起行李箱,尽量将一切东西复原。
弗雷迪还有一些其他的信,但爱丽丝已经没有时间看了,只能一封封瞥个标题,确定署名是凯恩.莱利后就懒得打开。
爱丽丝手忙脚乱整理到末尾时,瞳孔一缩。
那是一张被压到最底下的名片,有着烫金的花纹。
这是弗莱迪的律师名片,或许他也为这份职业感到骄傲,辞职后也没有将最后一张名片扔出行李箱。
让爱丽丝失态的,是名片上的事务所名称——【基奥—巴利尔律师事务所】。
“我记得基奥家族本来就是世代从事法律行业的,有事务所很正常。但是,这怎么会和巴利尔扯上关系?”
拿起那张名片,爱丽丝意识到一些家族的牵扯比她预想的要深许多。
“柯根曾经说起过,基奥家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是梅斯默家族的保护伞。可现在,基奥家族还与巴利尔有所关系……那巴利尔与梅斯默呢?”
爱丽丝脑子里转过许多念头,直觉告诉她——绝对也有。
“巴利尔,基奥,梅斯默……金钱,法律,医疗……他们就像一张大网,令人窒息。”
捏着这张名片,爱丽丝感觉原本逐渐清晰的弗雷迪忽然更加模糊起来。
“莱利先生在这家事务所里供职过,让我不得不多想一些东西。”
这里不是能安心思考的地方,爱丽丝将脑中的纷乱思绪压下去,继续收拾起行李箱。
她将自己来过的痕迹一一扫除,面色凝重地退出房间。
“接下来,就是黛儿小姐的房间了。”
关上门,恢复好细线的位置,爱丽丝忽然感到背后凉飕飕的。
楼下非常安静,很久没有动静了。爱丽丝心有所感,狐疑回头一看。
目光在走廊两边新加的柜子上打转,爱丽丝不想疑神疑鬼,主动上前逐一查看。
“确实没有人上来,柜子都是空的。”
爱丽丝检查完毕,压下心底的那丝怪异感,迅速来到艾米丽房间的门口。
一回生,二回熟。爱丽丝轻车熟路解开门锁,推门,悄悄溜了进去。
比起弗雷迪房间的整洁,艾米丽的书桌上满满当当的都是些大头部医书。
爱丽丝随手翻看了一下,发现上面有着不少笔迹,书页的边缘,也有着经常翻阅的松软感。
而在每本书的开篇,都有一句字迹娟秀的话——【余愿以此纯洁神圣之心,终身执行余之职务】*
“是希波克拉底誓言,医者仁心啊。”
爱丽丝轻轻感叹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