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g中,时隔八年,部分大专院校招生,培养工农兵大中专生,分配问题待定。原则是哪里来回哪里去。招收对象条件是:原谈过初中,在农村或工厂劳动满两周年以上的;参军三年以上退伍或复员;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满两年以上;家庭出身贫农、下中农、中农;直系亲属中没有杀、关、管,没有地、富、反、坏、右的;本人政治表现好,没有犯过罪的。招生程序是本人申请报名,社队或单位推荐,区审查,县审核,地区与招生学校会审、录取。
区委,区革委办公会议上,艾书要求让他去读大专。英书记说,你来区一年,刚刚熟悉门路,要去读书不行!区委领导一人要包一个公社,只有一位身体不好的老同志在区一边治病一边工作。招生工作就由你具体来抓,违反招生原则特别是政治关系出问题,要找你,你如果盖章把自己推出去要处分你。资料收齐后,区委区革委再开个会通过上报。
区办公会议会审大中专招生推荐名单。艾书汇报:“大中专招生,县里分配我区名额,大专4人,按1比1.5比例各公社推荐6人;中专名额8人,各公社推荐12人,一共18人,请区委领导们审查。同时定哪几个为预备。”
区委领导中好多人不识字,没法传阅。英书记让艾书念一下学员名单,简要介绍基本情况。
b书记说:“某某”公社那个人,因想甩掉原来谈的对象,所以公社党委几次研究不同意。想另推他人。读个书思想就蜕化变质了,这不行。后来又怎么同意了?我看拿定为预备。“
艾书着急了:“所有推荐的生员中,就他是高中生,我看应为正式名额。”
c书记说:“某某公社推的那个人,哪个不知道就只读过小学二年级,在某机关食堂做饭,听说与一个当兵的谈婚,人家还嫌她文化低,这个怎么能读中专中师?”
艾书说:“下面报来的除一人是高中外,全部都填初中。以前财贸招工好多小学文化也填初中。这个文化也说不清楚,因为有好学不好学在里头,有的初中、高中不好学倒退了;有的原来无文化,由于好学,现在初中高中也比不上,就像我们的书记。”
英书记主持会议。一听也觉得艾书言之有理,遂说:“道也是。”
艾书说:“最可惜的是莺咀中学的这首届高中生,一个没有,回乡不满两年。哪些作预备,大家也不好定。我想亲自送表去,县招办的领导我熟,我给他们说一下,最好给我们全部定为正取。”
英书记:“好,就这么办。艾书亲自送表去。”
为节省电话费,艾书同时把全区工作、生产进度表带到城里当面上报。正好区在开公社领导干部会议,艾书拿着进度表请各公社报数。
“峰沟,插秧多少亩?”
“插秧450亩。”穆主任说。在一旁的苏副书记(同时任区革委主任)追问:“好多呢?”
“450亩。”穆主任重复报出。苏副书记说:“老穆啊,你昨晚上在哪里?”
穆回答:“昨晚上在供销旅馆休息。”
苏副书记:“你昨天回峰沟去的!”
穆:“没有啊”
苏:“我说你太很了,你昨天晚上肯定回去,你回去拔秧子!还拔得不少,一晚上拔了两百来亩。”
穆:“没有,我又不是疯子,回去拔秧子!”
苏:“还拔得不少。你昨天来时我问你插秧多少,你说已插600亩 ,今天你说插400多亩。昨天多,今天反而少,不是你回去拔了?”
穆一拍脑袋:“哎,只凭记忆,都怪爹妈没有抚读好书。识字会记就好了。”
苏副书记听这话刺耳,火了:“你这是讽刺有文化的人!同志呀,有的人总觉得是老大粗、不识字光荣。你看我们区委读过一两年学即一两年书的只有一两人,其他都没读过书。白惠主任自幼是孤儿,一天书没读过,参加工作后,要服侍婆婆,照顾丈夫,生儿育女,操持家务,在工作中学习,你看人家一般文件能读下来,不识的字问人不丢脸。”骂得那老穆气得嘟着个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