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清婉一边呼喊着花半缘,一边自顾自的走了进来。
她这是第一次来到花半缘的院子,进了屋内忍不住好奇,这摸摸那也瞧瞧,眼里依稀透露着不可思议。
“二姐姐你这里真简单,居然连个像样的摆件都没有。”
说着,花清婉也是不客气,还没等着花半缘开口招呼,自己就寻着先坐在软榻上。
花清婉说的真是大实话。
花半缘听着这话苦笑了下,只是她这里也还好吧?
至少比一开始刚来的时候丰富多了,但要是说与其他小姐房内相比,那确实还差点意思。
花清婉的话虽然不好听,但是经历了这些天了解,花半缘知道这位三房家的妹妹,不过只是年纪小性子直些,倒也不算个心眼坏的。
“我这里确实不比四妹妹你的闺房,怠慢妹妹还请见谅。”
“哎呀没事,我知道二姐姐在大房这的处境不好,待遇自然也就不好。”
“昨天的事情我可都听说了,大姐姐怎么能这么对你呢!好歹还是同房的亲妹妹呢?居然一点情面不讲。”
花清婉也是听说了昨天清宁院的事情,一时为花半缘愤愤不平起来。
“不过二姐姐你可真厉害,居然都能让大姐姐认错。”
花清婉说这话是真心的,她听说了花姝音给花半缘道歉的事情,当时惊得嘴巴都没合上。
她没想到这个二姐姐现在居然变得这么硬气。
推翻了之前对花半缘的刻板印象,她心里对花半缘的看法也就悄然发生了变化。
“呵呵,何来厉害之说。”
花半缘听到花清婉的话,不由的又是想起花姝音不情愿的别扭脸色,笑着说道:“大姐姐道了歉,这事也算是过去了。”
“只是四妹妹今日来镜月院找我,应该可不是光来夸我的吧?”
花半缘看了一眼夏竹,示意夏竹给花清婉备茶。
夏竹送上热茶,花清婉接过后,饮了一口接着说道:“啊哈哈,要不然说二姐姐聪慧,一猜就知道。”
“今天我来找二姐姐确实是有事。”
“哦?什么事情?”
花半缘听到这小丫头果然有事,不禁眉毛一挑。
“听说长街铺子里又是上新了许多颜色的胭脂,可是我不知道该挑哪一个,所以我就想让二姐姐一起去,帮我挑选挑选。”
花半缘听到花清婉说的,心里不禁汗颜。
感情原来这位四妹妹还有选择困难症啊?
“你若是喜欢的话,都买回来不就行了。”花半缘说着,对花清婉的纠结做出了个解决办法。
听到这话,花清婉冲着花半缘缓缓比出两个指头,惨兮兮的说道:“不行,这次母亲只许我买两个。”
花半缘听到这,却是想起来好像有人说四小姐之前买胭脂直接买了一箱,那数量一年都是用不完。
听到说要出府,花半缘眼神也是亮了起来。
“我倒是想和你一起去,只是父亲那里…”
花半缘犹豫了下没有立即应下,
只是她还没说完,听见花清婉开口抢先道:“二姐姐放心,大叔父那里我去说!”
“好。”
花半缘看着眼前神采奕奕的花清婉,自己也不免期待起来。
毕竟自己自从来了就没怎么出府,待的也是闷了,倒想看一看外面的风景。
……
宣政殿下朝后,宣仁帝又是召集了内阁大臣和国公在内殿议事。
宣仁帝坐在明黄的软榻之上,闭目侧身抚着鬓边额角,两边的宫女皆是退去,皇帝与内阁议政,从不许有旁人在身边。
帘子后面的五个大臣瞧着座上的皇帝没有开口,他们也是不敢言语,站在那里静静的等待。
“你们怎么都不说话?方才在那朝上不是还说的有的是劲头吗?”
宣仁帝睁开了眼睛,看着面前的几个人,语气带有一丝冷意。
“臣等惶恐。”
听到这话,大臣们没有犹豫,皆是立马跪了下来。
宣仁帝看到自己面前跪了整齐的一排,皱着眉头摆手让他们起来。
“朕叫你们来,可不是让你们一个个都跪在这里道惶恐的,今天这事,你们都有什么看法?”
皇帝的话一出,座下的官员皆是后背一紧,却也是一头雾水。
陛下说的是哪件事?
是怀州难民赈灾之事,还是渎职官员之事…
“你们这几个老东西,都别跟朕在这里打哈哈,你们嘴上虽是不说,但是朕那桌子上,却是一份份铺满了弹劾七皇子的帖子,朕的儿子刚回来,你们就给弹劾上了。”
裴复作为御史,自是知道那群官员因为七皇子在对战中一意孤行而不满,虽说最后结果是好的,但是下次呢,下下次呢。
御史裴复开口说道:“陛下,如今七殿下已经受诏回都,陛下已经说了收回七殿下的兵权,方才七殿下又如此保证,他们其他官员应该不会再有异议了。”
“嗯,朕知道,老七这个孩子就是太过于要强,现在战事已落,他这个年纪也不应该再留在外面了。”
“只是收了兵权后,让他主事哪部分,朕还没有想好。”
听到皇帝是在忧虑事关七皇子的事情,为首的郑国公抬起头来,若有所思。
他没想到,皇帝对七殿下的事情,包容度如此之高。
看来流传的七皇子失去皇帝宠爱的流言,却也是有几分的不真实。
只见宣仁帝摆了摆手,示意先不讨论这个。
“怀州赈灾先前已经丢了一笔银子,可难民还是要继续救济的,你们认为,查处怀州渎职和赈灾盛都百姓,这些事接下来派谁去比较合适?”
听到皇帝发话,户部尚书朱止,开口说道:“臣认为太子先前已经去了怀州考察,最为熟悉风土民情,陛下派太子去最为合适。”
听到朱止举荐李重乾,皇帝陷入了沉思。
派太子前去监督,也不是没想过。
先前让太子去怀州考察民情,本就是想有意培养下太子的能力,据回遣的暗卫汇报,太子去怀州路途,还遇上了一小波哗变的灾民。
聚堆哗变本就是本该严肃处理的事件,可是太子只是说教了一番,就轻而易举的把那群惹事的人都放走了。
听到这个回信,当时就气的皇帝都说不出话来,愣是拿着眼前的大臣撒了一顿闷气。
听完朱止的举荐,郑国公只是看了一眼皇帝的脸色,就知道他在顾虑什么。
太子仁慈虽是好事,但作为储君,如此仁慈不见得是个好事。
此次赈灾,太子并非良选,太子虽是温润,可是性子终究还是弱了一点,要是在赈灾上出了点什么事情,饥饿的灾民会做出什么事情很难预料。
“怀州难民已经聚集成堆,就怕有人趁机在背后恶意挑起事端,为了保险起见,老臣认为七殿下先前在边关历练经验也多,担任赈灾难民的事情,最为合适。”
说着,为首的郑国公抬起头来,朝软榻上的皇帝拱了拱手。
听到有人举荐七殿下,宣仁帝的目光微微泛起一丝波澜。
显然他是有意想让七殿下李予知来去处理此事的。
“你们其他人呢?可也是这么认为?”
众人打量着皇帝的神情,心领神会,异口同声的回答道。
“臣等也认为,七殿下是不二人选。”
宣仁帝听着心中的答案,满意的点了点头。
几位大臣刚出了内殿,随后几道圣旨也纷纷送了出去。
按照圣旨,七殿下李予知被皇帝下令负责此次赈灾事务,而太子殿下,被分配去善后处理怀州渎职之事。
至于六殿下李元器,宣仁帝则是考虑到他的身体,暂时没有安排他去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