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转眼到了年根前,按照老杨家的习俗,所有的年礼,都要在小年之前送到。
所以,杨阳开始跟着老杨还有王秀琴一起,开始了走亲访友之路。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杨阳一家,受到了所有亲戚的热情接待。
无论是谁,看着身穿妮子大衣,脚蹬黑色高跟鞋,拎着红色皮包王秀琴,带着打扮得像富家公子的杨阳,拎着价值不菲的年礼上门的时候,都会知道,老杨家今年肯定是发财了。
老话说的好,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老杨和王秀琴很理解亲戚们为什么前后态度变化这么大,毕竟谁家都过得不容易。
但是理解归理解,想要在老杨家这边占便宜,那也是不可能的。
日落西山你不陪,东山再起你是谁。
所以,当亲戚们拐弯抹角的向老杨表示,想让他带着自己人发财的时候,老杨一概委婉的拒绝了。
老杨至今忘不了那年杨阳生病,除了杨阳二姨,没有一个人借给他钱的事情。
但现在这些事情还轮不到杨阳来操心。
最让他难受的是每到一家,他都要按照王秀琴的要求,背一些古诗,做一些算术题,好满足她的虚荣心。
还要装作乖巧懂事的样子,反复应付着大人们类似你多大了?上学没有?这种幼稚的提问。
更有一些熊孩子一直在你身边转来转去,不停的问你的新衣服多少钱,在哪买的。
换做是你,会不会崩溃?
所以,对杨阳来说,每天陪着父母走亲访友这个事绝对是一个噩梦。
关键是这个噩梦还是连续剧,谁特么能受的了。
到了小年这一天,杨阳终于从这个噩梦中醒来了,因为他家的亲戚终于走完了。
好不容易闲下来的杨阳,看着屋外纷纷扬扬的大雪,突然想起了鲁迅先生在《少年闰土》里的故事。
这个年代麻雀还不是保护动物,所以杨阳兴致勃勃的,找到了家里的大簸箕,再偷了家里的一把小米,跑到房后的园子里抓麻雀去了。
扫出一块空地,撒上一把小米,再把大簸箕用木棍支起来,拴好绳子,就等着麻雀上钩了。
果然知识就是力量,一个多小时,杨阳就抓到了十多只麻雀。想着曾经吃过的烧麻雀的味道,杨阳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妈,你给我烧麻雀呗”,
“你这孩子,在哪整的?”王秀琴很惊讶,这是带翅膀的,这么小的孩子怎么抓住的?
“用簸箕扣的啊,我在书里看到的,就学着试了一下,就抓住了”。杨阳说道。
“行吧,我给你烧,你等着吧”。对于杨阳时不时做出的惊人之举,王秀琴早就已经习惯了。
杨阳终于吃上了心心念念的烧麻雀,果然,和记忆中的味道一样。
”这特么才是孩子该过得生活啊,前两天自己到底是过得啥日子啊“。杨阳一边咬着麻雀翅膀,一边想道。
到了腊月二十九晚饭过后,王秀琴将明天要用的猪肘、猪蹄和五花肉放入锅中提前煮了起来,这是上辈子杨阳最高兴的时刻。
因为每到这个时候,王秀琴总是会将剔过肉的骨头递给杨阳,让他提前解解馋。
热气腾腾的骨头,啃一口满嘴留香,这是杨阳一直忘不掉的味道。
重生前,自从杨阳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以后,他都是除夕那天才回到家里,那时候家里早已经不缺肉了,但是杨阳还是觉得,只有小时候这刚出锅的肉骨头,才是最香的。
到了除夕这天上午,老杨安排好矿上的事情后,也回到了家里。
“爸,咱们再去买点烟花吧,我想多放点烟花“。杨阳对着父亲说道。
毕竟再过十几年,禁燃令下,火树银花不夜城的景象,就再也看不到了。
老杨其实比王秀琴更宠溺杨阳,在别人家是严父慈母,在杨阳家就反过来了。
在没钱的时候,老杨都很难拒绝儿子的要求,更别说现在有钱了。
所以老杨同志很痛快的答应了。
“你俩快去快回啊,回来还得贴对联呢“。王秀琴催促着。
因为按照王秀琴说的说法,贴完对联就,在初五之前,就不能花钱了。
但是杨阳有一点不明白,那要是过年打麻将输了,那算不算花钱?
到了集市上,没等杨阳说话,老杨就将他自己看上的烟花,都买了回来。
看着老杨兴致勃勃挑着烟花的样子,让杨阳感觉好像老杨比自己更开心?
果然男人致死是少年。
看到老杨爷俩买回来的烟花,王秀琴本来想要埋怨了一下他们买的太多了,但是看到爷俩都高兴的样子,撇撇嘴,也就不再说什么。
放下烟花,老杨带着杨阳去贴对联,当大红的福字贴到了门上以后,这个春节总算是正式开始了。
这一年的春晚,本山大叔即将走上巅峰,牛裙冯龚组合依然无敌,陈配司和朱石冒还没有和央妈决裂,宋单单还没有甩开黄红和本山大叔合作。这一年的春晚,收视率依旧超过90%。
杨阳看着电视中还很年轻的本山大叔,听着耳熟能详的歌曲,忽然觉得没有手机的日子也很不错。
初三,杨阳一家和他三姨一家,都来到了二姨家里。
当三家的孩子都凑在一起后,杨阳按照对王秀琴的了解,她马上就要开始显摆自己儿子多么优秀了,
但是杨阳可太清楚,“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这句话对小孩子的杀伤力了。
所以,没等到王秀琴引出话题,杨阳就打断了她。
“妈,你来一下呗”,杨阳对王秀琴喊道。
”啥事啊,你就说呗“,王秀琴没有多想。
”哎呀,和我出来一下呗,有个秘密告诉你,不能让人听见“。杨阳没办法,只能使出小孩子的绝招了。
“这孩子,你能有啥秘密”。王秀琴被杨阳烦的没招,只能跟着杨阳走到了院子里。
“妈,你一会别提学习的事啊,别大过年的惹人不高兴”。
“这有啥不高兴的”。王秀琴完全没当回事。
“你想啊,要是别人当着你的面说她家孩子多么好,然后你家孩子不如人家,你能高兴么?大过年的,别给人添堵啊”。
“啊,行,妈不说了“。王秀琴的情商并不低,现在反应过来了,自然就不用杨阳操心了。
回到屋里,王秀琴果然转移了话题,不再向着姐妹们显摆杨阳的事情了。
看着其乐融融的三姐妹,杨阳想到,过完这个年,他就七岁了。
到了上学的年纪了。